康 磊
(南京市中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疾病,根據WHO 顯示[1],全球每年該病的新發人數超過120萬,每年超過50萬人因直腸癌趨勢。近年來,我國直腸癌的患病率以及死亡率也逐年上升[2],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威脅生命。對直腸癌進行術前分型診斷,是制定治療方案的一個重要前提,MSCT 是目前用于直腸癌診斷的常用技術手段,為進一步明確此種技術對于直腸癌的臨床診斷價值,本次研究就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62例直腸癌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MSCT 檢查,并和術后病理結果進行對照,評估MSCT 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從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162例直腸癌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男性92例,女性70例,年齡31-79歲,平均(54.06±2.18)歲。術后病理結果:T1期10例,T2期18例,T3期22例,T4期112例。N0期72例,N1-2期90例。患者均經過結腸鏡活檢以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了直腸癌,排除因腫瘤導致腸腔出現狹窄,使TRUS無法通過的患者,以及神智、意識、交流存在障礙的患者,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MSCT檢查
通過西門子公司生產的128排CT 掃描機,對患者進行全腹增強MSCT 掃描檢查,在前一天要求患者只能進食流食[1]。對患者分別進行平掃、靜脈期掃描以及動脈期掃描。恰中間得出的掃描數據需要開展層厚1-2mm 重建處理,之后于工作站上多平面重組,以影像回放的形式進行觀察。
1.2.2 圖像分析
由我院兩名放射科醫師對圖像進行分析,當意見相左時開展討論,最終綜合兩人意見給出圖像分析結果。
MSCT 診斷結果根據直腸癌的不同進展情況,分為以下診斷標準:①T1-T2期,腸壁增厚超過5mm,腫瘤位于內層,外緣光滑整齊,外周可見清楚的脂肪,明顯強化,且腸腔沒有明顯的變窄情況。②T3期,腸壁增厚超過5mm,腫瘤從內層侵入到外層,腸壁外緣呈現凹凸狀或結節等不光滑形態,腸腔見明顯狹窄。③T4期。腫瘤病灶已突破腸壁的外層,腸壁增厚成都明顯,并出現變形,腸腔也較正常人群有顯著變窄。在病變區域的腸管和附近器官間已沒有脂肪間隙。⑤N0期,可視區未見淋巴結,或雖然有淋巴結腫大,但沒有出現明顯的強化。⑥N1期,可視區的淋巴結可見明顯強化,直徑超過8mm。
以手術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根據不同進展情況,分為以下診斷標準:①T1,見腫瘤已經侵犯到黏膜下層的情況。②T2,見腫瘤已經侵犯到固有肌層。③T3,見腫瘤已經穿透了固有肌層。④T4,見腫瘤已經穿播漿膜,或者侵犯到其他器官。⑤N0,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⑥N1-2,有淋巴結轉移。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直腸癌局部浸潤的診斷結果顯示,MSCT 診斷符合率為77.8%,具體見表1。

表1 MSCT檢查的T分期診斷結果
直腸癌轉移性淋巴結的結果情況顯示,MSCT 的診斷符合率為66.7%,見表2。

表2 MSCT的診斷符合率
對直腸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和治療預后、臨床效果、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存在密切關系。術前的診斷是治療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可見這是提高直腸癌治療效果的前提,幫助醫師了解直腸癌的進展情況,對該病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方向。目前MSCT是直腸癌的常用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為進一步明確此種技術的臨床診斷價值,以為直腸癌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有效參考,本次研究就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62例直腸癌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研究結果顯示,直腸癌局部浸潤的診斷方面,MSCT 診斷符合率為77.8%,在直腸癌轉移性淋巴結的結果情況顯示,MSCT 的診斷符合率為66.7%。MSCT 在T 分型和N 分型的診斷符合率方面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綜上,在診斷直腸癌局部浸潤和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方面,MSCT 能取得較高的診斷符合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作為直腸癌的診斷輔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