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環亞,趙立華,崔春燕,沈婧,張猛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冠狀動脈疾病類型之一,也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其主要由冠狀動脈血供減少或中斷所致,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肥胖等[1]。健康素養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近年來隨著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健康素養與疾病康復的關系逐漸受到臨床關注。既往研究表明,健康素養水平與個人學歷、情緒、飲食習慣、環境等有關[2],而研究健康素養的相關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制定具體干預措施。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病歷資料完整;(2)能獨立完成調查問卷。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者;(2)文盲、失明、耳聾者;(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4)語言表達障礙者。本研究經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咨詢經驗豐富的社會學、行為學教授制定調查問卷,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發生情況、糖尿病發生情況、腦血管意外病史、外周動脈疾病病史、受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調查問卷》中飲食習慣包括乳類、肉/蛋類、蔬菜類、糖類攝入頻率,以3次/d為高、1~2次/d為中、0次/d為低,生活習慣包括吸煙(分為從不吸煙、戒煙及吸煙)、飲酒(分為從不飲酒、戒酒及飲酒)、運動(分為不喜歡運動、因個人原因不能運動及運動)、睡眠(分為自然睡眠、需要輔助及失眠)情況。《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共5項內容:(1)為了健康,會積極地尋求幫助;(2)即使存在健康問題,也不會灰心喪氣;(3)日常中,心中經常想著如何健康生活;(4)對自己尋求健康活動非常熱衷;(5)無論在什么時候,心情總是非常開朗。同意計1分、一般計2分、不同意計3分,評分越高提示健康素養水平越低。
由研究小組成員發放并指導患者填寫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況調查問卷》、300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調查問卷》、300份《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問卷回收有效率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兩獨立樣本t檢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評分的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一般情況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 不同性別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有無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病史、外周動脈疾病病史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飲食習慣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 不同乳類、肉/蛋類、蔬菜類、糖類攝入頻率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飲食習慣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x±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th literacy score in AM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ating habits

表1 不同一般情況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x±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lth literacy score in AM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conditions
2.3 不同生活習慣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 不同吸煙、飲酒、運動、睡眠情況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健康素養評分作為因變量,將表1~3中有統計學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蔬菜類攝入頻率、肉/蛋類攝入頻率、吸煙、運動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評分獨立相關(P<0.05,見表4)。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多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4-5],其好發于中老年人群[6]。健康素養最早出現在1974年的文獻中,但直到1990年健康素養的概念和內涵才得以不斷發展及豐富。健康素養是健康的基礎,也是國民綜合素質的體現,當下高發的很多疾病均與個體健康素養水平不高有關[7-8]。劉翠華[9]研究表明,健康素養水平越高則患病概率越小、治愈概率越大。彭素標等[10]研究發現,健康素養與醫務人員認知、飲食行為有關,良好的健康素養會改變醫務人員日常生活行為,指導醫務人員管理睡眠、情緒等。玉潔[11]通過調查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素養發現,健康素養與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后有關,提高患者健康素養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表3 不同生活習慣患者健康素養評分比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health literacy score in AM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iving habits

表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評分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health literacy score in patients with AMI
本研究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蔬菜類攝入頻率、肉/蛋類攝入頻率、吸煙、運動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評分獨立相關。高文化程度個體常方便獲取、理解、應用健康相關的信息,且較重視疾病,因此受教育程度與健康素養有關。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合理膳食及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12-14],而良好的健康素養能指導居民建立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以達到預防及輔助治療疾病的目的[15]。因此,臨床醫生應積極幫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高健康素養,以更好地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規律運動[16-17]。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水平與受教育程度、蔬菜類攝入頻率、肉/蛋類攝入頻率、吸煙、運動有關,而提高健康素養水平有助于改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觀察指標尚不夠全面,且未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素養相關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均有待進一步完善、探究。
作者貢獻:劉環亞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負責撰寫論文,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趙立華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崔春燕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沈婧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張猛進行論文的修訂。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