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偉,姜 皓,李亞麗*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長春 130041;2.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手術室,長春 130033)
心力衰竭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重要的難題。隨著急性心臟病患者治療方法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長,心力衰竭的病人數逐年增加。此外,盡管目前對于心力衰竭有這先進的藥物治療和支持治療,但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和再住院率仍然很高[1]。大約有17%~27%的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在30天內重新住院,其中一半患者在六個月內重新入院[2-3]。心力衰竭作為一種復雜的疾病,給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造成嚴重的壓力。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有多個疾病診斷并存,導致患者應用多種藥物治療,且其飲食和日常鍛煉也受到限制[4]。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穩定,他們需要根據癥狀調節藥物和日常活動[2]。心力衰竭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急促,運動耐量減低和乏力[5]。此外,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現抑郁和焦慮,導致患者癥狀加重且降低患者的日常行為能力。這些反過來又會導致患者與社會隔絕,無法了解他們的病情[6]。因此,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多種自我管理策略來管理他們的癥狀。與其他慢性疾病相似,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一直是治療和改善患者結局的關鍵解決方法。本綜述強調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總結了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策略,為醫護人員提供心衰患者管理建議。
1.1 文獻檢索 主要檢索PubMed、UpToDate和其他一些數據庫(表1)。 文獻檢索年限為1999—2017年,檢索語種為英文。檢索關鍵詞主要分為三大類:“heart failure”“self-management”“strategy”,對檢索詞進行自由組合。具體檢索策略見表1。

表1 具體檢索策略
1.2 文獻篩選 由2名研究人員根據文章的標題、摘要、和全文獨立進行評估,沒有相關性的數據的文章被排除在外。
1.3 文獻檢索結果 初檢出相關文獻191篇,根據文章標題、摘要、和全文剔除無關文獻143篇,剔除重復文獻20篇,剔除無法獲得全文文獻2篇,最終納入26篇文獻,均為英文文獻。
2.1 影響患者自我管理的內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1)患者的認知能力[7-10];2)患者的健康素養[11-12];3)患者的行為改變[13-14]。
2.2 影響患者自我管理的外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1)知識和技能[15];2)治療相關因素[13,16];3)醫護團隊因素[17]。
自我管理是指人們在身體上或精神上為了幫助自己,家人或其他人保持健康并能夠進行日常的社交和身體活動所做的事情[18]。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是患者為控制自身疾病而進行的一個過程。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許多困難的任務,例如每日監測體重、檢測并分析癥狀變化、以及根據癥狀調整藥物治療和自身行為等[19]。
影響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內源性因素包括患者的認知能力、健康素養、和行為改變。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會影響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健康行為,并導致住院率,殘疾率和死亡率增加[20]。篩查認知障礙是評估患者認知功能受損的重要方法,并提供適合每位患者的教育材料。此外,篩查可能會提醒專業人士注意具有較差自我護理風險的患者[21]。在教育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時應注意應用有效的技巧來提高患者對教育內容的理解,以避免患者對知識掌握不充分而導致的對心衰和自我管理的誤解[22]。這些技巧包括:反復教育、詢問患者相關問題、以及減少每次教學的內容等[23]。提升患者健康素養主要有三個步驟[24-25]。首先,醫護人員需接受健康素養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評估患者的健康素養水平,并為每位患者找到最佳的學習活動。最后,是幫助患者找到了解自身健康情況的方法[26]。
患者的行為改變對于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需要一些策略,包括鼓勵患者改變行為的激勵因素、承認改變行為后更好的健康結果、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等[27]。此外,也需要一些輔助因素,例如充足的資金,完善的技能和支持等。
影響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外源性因素包括知識和技能、治療相關因素和醫護團隊因素。雖然了解心衰的知識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基本要素,但患者需要適當的技能才能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包括閱讀食品標簽并確定餐廳食品中高鹽含量的能力。 提高自我護理技能的教育策略包括:通過與護理人員場景角色扮演學習以及增加患者對病情惡化的經驗,從而將理論付諸實踐[13]。
心衰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抑郁癥與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獨立相關[28]。此外,心衰患者常伴有高水平的焦慮,以及中到重度的睡眠障礙[29]。減少治療相關因素的策略包括篩查和治療焦慮、睡眠障礙和抑郁癥狀。此外,醫護人員還要教育患者關于心力衰竭藥物的副作用,確保患者了解藥物的潛在益處,最大限度地提高每日一次藥物的處方,并盡量減少藥量[30]。
醫護團隊對于提升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積極意義。設計以自我管理為重點的綜合性心衰患者教育,跟蹤心衰患者病情,以及在醫療團隊和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效果。慈愛,檢測患者出院后的病程和結果,并提供包括醫生、護士、護理員、社會工作者、藥劑師、物理治療師、和/或其他所需的多學科護理對于提高醫護團隊對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