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惠 郭標
摘要 ? ?節水抗旱稻具有抗旱節水、抗病蟲、高產高效等多種優點,旱優73為新型的節水抗旱稻品種,在阜南縣綜合表現優良。本文總結了節水抗旱稻旱優73在阜南縣的種植表現,并從整地施肥、種子處理、播種、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其關鍵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節水抗旱稻;旱優73;種植表現;栽培技術;安徽阜南
中圖分類號 ? ?S511.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2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水稻是我國最為重要、種植面積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其長期穩定發展對我國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然而,水稻生產對淡水資源的消耗量較大,占我國年消耗淡水總量的50%左右,在干旱普遍發生的大背景下,淡水資源日漸匱乏,水稻等農作物在生產中面臨的一大瓶頸問題即為水資源相對不足;加上近年來水稻生產中病蟲害頻發,農藥施用過度,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因而節水抗旱稻應運而生。節水抗旱稻屬于一種新類型水稻,集抗旱節水、抗病蟲、高產高效等優點于一體,經過近些年的試驗、示范推廣,節水抗旱稻表現出良好的節肥、節水、節藥效果[1]。
旱優73是2014年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會員會審定的三系秈型節水抗旱稻新品種(審定編號為2014024),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與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選育而成,近幾年在阜南縣推廣種植綜合表現優良。現結合生產實踐,將旱優73在阜南縣的種植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種植表現
1.1 ? ?特征特性
旱優73為緊湊型株型水稻品種,在阜南縣種植整體表現為抗旱、抗倒、高產穩產、適應能力強,全生育期120~123 d,平均株高108 cm左右。苗期生長快,有很強的分蘗能力,根系發達;莖稈長勢粗壯,有較好的彈性,抗倒伏能力強;耐肥,后期熟相佳[2];籽粒多且集中,穗大,谷粒呈細長狀;葉鞘、葉枕均為綠色,葉片顏色稍淺。在旱種旱管的情況下,穗長平均25 cm,有效穗數達到270萬穗/hm2,穗總粒數平均145粒,結實率平均約為84.2%,千粒重平均28.8 g。
1.2 ? ?產量表現
2012年旱優73采取旱種旱管的方式在阜南縣王家壩鎮、洪河橋鎮進行綠色超級稻示范種植,經過田間實地測產,平均產量達到了9 288.15 kg/hm2,創造了旱稻的新高產記錄。近幾年在阜南縣各地進行旱種旱管示范,一般產量可超過8 250 kg/hm2,產量高的地塊甚至可達到9 750 kg/hm2以上。
1.3 ? ?米質及抗性
經過2017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對旱優73水稻米質的檢驗,其品質為優,達到了國家二級優質米的等級標準:精米率、糙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分別為74%、81%、57%左右,粒長約7.6 mm,籽粒長寬比在3.4左右,堊白度、堊白粒率分別為3%、21%,透明度1級,膠稠度平均72.5 mm,蛋白質、直鏈淀粉分別為10%、15%左右[2]。旱優73整體抗性水平較強,對稻瘟病表現為中抗,對稻曲病表現為抗,對白葉枯病、紋枯病均表現為感病[3]。在阜南縣各地種植未發現稻瘟病嚴重發生,部分田塊在其生長后期有稻曲病輕度發生情況。
2 ? ?關鍵栽培技術
2.1 ? ?整地施肥
提前將田塊整平、土壤打碎,施三元復合肥450 kg/hm2、硫酸鋅30 kg/hm2等作基肥,并撒施阿維菌素顆粒劑45 kg/hm2等對地下害蟲進行防治。
2.2 ? ?種子處理
如果選擇的種子不是包衣種子,則在播種之前要置于陽光下曬1~2 d,切記不要放在高溫的水泥操場上曝曬。之后待種子內部充分涼透后浸泡在強氯精溶液或者多菌靈溶液中,12 h換1次水,48 h后撈出清洗干凈,用干凈的紗布包住催芽,待種子露白生根后即可播種。
2.3 ? ?播種
在前茬小麥或者油菜收獲后,及早搶墑或者造墑播種,結合阜南縣的氣候特點,旱優73最好在6月上旬之前全部播完,最晚不得遲于6月15日。對于旱種旱管田,播種采取機械條播的方式,播種量控制在22.5~30.0 kg/hm2之間,具體用量可結合土壤墑情適當調整,確保播種后苗全、苗齊、苗勻。播種深度在2~4 cm之間,播種結束后覆蓋一層土壤。播種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要保持在30 cm左右。水播旱管田的播種方法與常規水稻直播一致,播種結束后田間保持一層較淺的水層,與旱直播相比播種量減少3.0~4.5 kg/hm2 [4]。
2.4 ? ?肥水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底肥要施足,結合苗情長勢適當追肥。對于肥力水平中等的稻田,可在整地的基礎上施入底肥,一般在播種后35 d左右根據土壤的實際墑情盡早施入尿素75 kg/hm2作為分蘗肥,水稻生長后期根據秧苗情況再追施適量的尿素。二是水分管理。旱優73表現出很強的抗旱能力,但是為了實現高產優質,在其需水關鍵期一定不能缺水,以打好高產基礎。播種至出苗期,田間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即可,不能有積水;如果土壤墑情不夠,可以根據需要適當澆小水,促使種子盡快出苗。種子出苗后,采取間歇灌溉的方式,保持淺水、土壤濕潤即可。分蘗期如果連續1~2周無有效降水,則會對田間有效穗數產生影響。孕穗期、灌漿期是水稻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此階段對水分尤為敏感,如果連續5~7 d無有效降水,則會對水稻的結實產生不利影響,因而一定要結合天氣情況及苗情管好水。
2.5 ? ?病蟲草害防治
旱優73常發病蟲害有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螟蟲等,要結合阜南縣以往病害發生類型、發病程度以及當年阜南縣病蟲害預測預報情況及時防治。對于稻瘟病來說,主要是做好預防,一般可在出穗前1周、破口始穗期分別噴藥1次。紋枯病的防治,可通過科學配比氮、磷、鉀、鋅等肥料,促使水稻植株長勢健壯,提高水稻植株自身的抗性能力,施藥可在拔節以前、抽穗以后進行,選擇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 mL/hm2或25%噻呋酰胺懸浮劑225 mL/hm2等藥劑,對準水稻植株中下部的葉鞘噴施效果最佳。對于稻飛虱防治,可在水稻進入孕穗或者抽穗期時(此時稻飛虱的若蟲正處于2~3齡暴發期),可選擇20%吡蟲·三唑磷乳油1 500 mL/hm2、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 g/hm2等藥劑進行噴霧。螟蟲可選擇25%殺蟲雙水劑3 000 mL/hm2、25%亞胺硫磷乳油300 m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
節水抗旱稻種植的關鍵措施在于除草,首先要做好土壤封閉處理,其次是及時進行莖葉處理;對于田間少量發生的惡性雜草,可以采取人工拔出的方式清除干凈。一是土壤封閉處理。播種后1 d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對準土壤噴施二甲戊靈1 500 mL/hm2等藥劑,要求一定要兌足夠的水,確保攪拌均勻,不漏噴、不重噴。一般噴藥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進行。二是莖葉處理。秧苗2.5~3.0葉后進行莖葉處理,對準雜草噴施韓秋好1 500 mL/hm2等藥劑,最多噴2次。
3 ? ?參考文獻
[1] 李友星.沿淮地區雜交節水抗旱稻新組合旱優73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4(7):243-244.
[2] 聶天喜.節水抗旱稻“旱優73”在安鄉縣的表現與栽培技術[J].植物醫生,2018,181(5):21.
[3] 趙洪陽,鄧娟娟,張劍鋒,等.節水抗旱稻旱優73在遵義市的示范表現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0):17.
[4] 王震,徐愛民,朱敬樂,等.節水抗旱稻“旱優73”在蚌埠的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