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修完
摘要 ? ?蒼南縣黃梔子栽培歷史悠久,是農業主導產業之一。本文總結了黃梔子花果兩用栽培技術,包括育苗繁殖、栽植、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采花及加工、采果及加工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黃梔子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黃梔子;花果兩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67.19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7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黃梔子又名梔子,常綠灌木,是青山綠化、保持水土的優良樹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其鮮花盛開時,滿山一片白中帶黃的花朵,釋放出一陣陣梔子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是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的好品種。其果實可以加工成常用中藥炒梔,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利尿、促進胰腺分泌、鎮痛、降溫和降低血壓等功效;另外,黃梔子果實富含黃色素,是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料,性價比高,性能穩定,在常溫下可保存,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色調不受pH值影響,無異味,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1-2]。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瀕臨東海,與寶島臺灣遙遙相望,因地處玉蒼山之南而取名為蒼南,地理坐標為北緯27°30′、東經120°23′,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資源豐富,特產富饒,年平均氣溫18 ℃,年平均降水量1 670.1 mm;種植土壤為紅壤土,土層厚、呈酸性,十分適宜黃梔子生長。
蒼南縣梔子栽培歷史悠久,黃梔子適應性強、易栽易管,鮮花可食用,果實可加工,經濟價值高,是山區群眾喜歡栽種的經濟作物。特別是在2015年黃梔子鮮果收購價達到4~6元/kg,促進了農民發展梔子種植。目前,全縣黃梔子栽培面積已達2 133 hm2,其中集中連片的達1 200 hm2。一般造林3~5年后,果實產量可達3 750~4 500 kg/hm2,盛產期產量可達7 500 kg/hm2以上。為了更好地發揮效益,應開展黃梔花和果實兩用生產技術研究。2017年初,蒼南縣農業局對該項目給予立項,列入農業技術推廣計劃項目,由橋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承擔,筆者主持該項目,選擇了蒼南修袍植保專業合作社基地為試驗示范推廣基地。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帶動了橋墩鎮周邊435 hm2基地推廣應用花果食藥兩用技術,平均產值從20 250元/hm2增到22 650元/hm2,新增產值2 400元/hm2,增長率達11.9%,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黃梔子花果兩用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1 ? ?育苗繁殖
黃梔子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分株繁殖等。采用無性扦插繁殖,具有可保持品種優良特性、苗木分枝低、主干不明顯、樹冠易修剪成自然開心形、成活力高、繁殖速度快等優點,可較種子繁殖提早成林,較壓條繁殖、分株繁殖成本低。
扦插時間以秋、冬季為宜,一般以12月底至1月下旬為最佳。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作為圃地,均勻撒施復合肥150~225 kg/hm2,再用經細篩的黃心土均勻覆蓋在苗床表層(厚1.5~2.0 cm),壓實待扦插。選擇優質高產、無病蟲、生長健壯的結果盛期植株作母樹,采集一至二年生、徑粗0.6~1.0 cm的枝條,取半木質化的部分截成長10~15 cm、剪口端為斜面的扦插條[3],保留2~3個節位的葉片,用赤霉素浸泡扦插條基部10~15 min后取出。按株行距10 cm×15 cm扦插,插入扦插條的1/3,每插1行隨手敲實土層,保證扦插條與土壤密接。扦插后床苗澆透水,以后經常澆水保持苗床濕潤,以利于成活,扦插45 d后發根出芽。注意及時除草,加強苗田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一般在第2個秋、冬季可以出圃栽培。
2 ? ?栽植
初冬至春季均可移栽,冬季一般為10月下旬至1月初,春季在3月下旬前、新芽未萌發前栽植。種植前,適當修剪苗木枝葉,以減少苗木水分蒸發,并用黃泥漿蘸根[4]。按株行距100 cm×150 cm挖穴栽植,以穴徑30 cm、深25 cm為宜,施有機肥2 kg/穴+復合肥0.2 kg/穴作為基肥;栽植深度以較原土痕深1~2 cm為宜,覆土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充分密接,澆透定根水。
3 ? ?撫育管理
3.1 ? ?合理施肥
幼樹期一般施用復合肥,以氮、磷、鉀比例1∶1∶1為宜,春、夏、秋季結合中耕除草各施用復合肥(15-15-15)375~450 kg/hm2。在盛產期,第1次肥春施,于每年3—4月施用尿素450 kg/hm2作追肥,促進花蕾和春、夏梢生長;第2次于采花后開始施結果肥,施復合肥(15-15-15)900 kg/hm2;第3次冬施,施有機肥3 t/hm2和復合肥(15-15-15)450 kg/hm2,混合均勻,于離樹冠滴水處挖10 cm深環狀溝施用,施后覆土,為翌年豐產施足底肥。
3.2 ? ?修剪整枝
黃梔子樹形宜選用自然開心形。定植萌芽后,在幼樹離地25 cm處剪裁定主干,選留4~5個生長方向不同的芽梢培養成主枝,再在每條主枝上選留3~5個著生方向不同的壯芽作為副主枝,依次延伸至頂梢。根據黃梔子生物特性,冬季可進行修剪整形,盡量使其枝條均勻分布,逐步將樹冠培養成圓幅狀。為方便采收,樹高控制在1.5 m以內。修剪時,剪去枯枝、纖弱枝、密生枝、徒長枝、病蟲枝和重疊枝,使樹冠外圓內空、自然開心、通風透光,有利于開花結果,增加鮮花產量和果實產量,達到豐產目標[5]。
4 ? ?病蟲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措施。一是農業防治。栽植時選擇無病蟲健壯苗木,及時防除田間雜草以減少蟲源,增施有機肥,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合理修剪枝葉。二是化學防治。嚴格控制用藥安全間隔期,冬季噴施石硫合劑400倍液,可有效減少翌年病蟲害發生;開花期不噴藥;采花結果后至幼果期,可噴施1次啶蟲脒,防治蚜蟲、象甲等害蟲。
5 ? ?采花及加工
黃梔子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了使鮮花和果實雙豐收,掌握好采花時期和采花量尤為重要。一般前期花結實率高、果實大、質量佳,宜留用不采。采摘食用鮮花一般宜在開花授粉結籽后,采開始凋謝的花朵及授粉不全的花朵,既可以起到疏花、保證坐果率、提高果實產量的作用,又能采摘比較多的食用花卉。另外,最好當天采花當天進行加工。鮮花采收后,放在沸水中燙1~2 min,變軟后立即撈起,放于冷水中漂洗,剔除花蕊,既可作為新鮮食用花卉,也可以冷凍儲存或烘干后包裝儲藏。
6 ? ?采果及加工
黃梔子果實成熟期一般在霜降后立冬前,采收期一般在立冬之后15 d內。若采收過早,果皮青綠色,果實不飽滿、尚未完全成熟,則果實色素含量低,加工率偏低,影響產量和質量;若采摘過遲,果過熟,干燥困難,加工時易腐爛變質,不易保存,影響產品質量,而且也不利于樹體養分積累和樹體安全越冬。因此,適時采摘是保證果實產量和質量的關鍵,一般在果皮由青轉紅至紅黃色時,選擇晴天或陰天采收為佳,加工出的產品質量好且加工率高。加工時,要剔除果柄及其他雜物,于汽鍋爐上熏蒸3 min或在沸水中煮至七八成熟,取出曬干或烘干。一般分2次干燥,中間回潮1~2 d,才能使果實均勻干燥,以免發霉變質,降低產品質量,影響利用價值。
7 ? ?參考文獻
[1] 曾廣文.梔子良種豐梔一號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54-155.
[2] 羅祖良,張慶輝,陳成養.黃梔子栽培技術與綜合利用[J].溫州農業科技,2005(2):34-35.
[3] 王軍榮.黃梔子無公害栽培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07(5):68-71.
[4] 饒國才,何渙,鄧章文.黃梔子豐產栽培與產業開發技術[J].經濟林研究,2008(2):105-111.
[5] 賴聯賽,林輝,吳春贊.黃梔子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6(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