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援非
摘要 ? ?近年來,毛竹病蟲害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給林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結合寧國市毛竹的種植實際情況,總結了毛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分析了其發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對策,以期為防治毛竹病蟲害、提高毛竹的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發生原因;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 ? ?S763.7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10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毛竹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是我國栽培面積廣、經濟價值高的重要竹種[1]。寧國市素來有“中國竹子之鄉”稱號,其主要種植竹種為毛竹。毛竹材質優良柔韌、竿型粗大,用途廣泛,可用于制作腳手架、棚架、掃帚、紙張等;其竹筍味道鮮美,還可用于制作筍干、筍衣等,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毛竹是寧國市重要的經濟性竹類,大力發展毛竹有利于提高林農收入和經濟水平。但是近年來毛竹病蟲害頻繁發生,竹林遭受的危害不斷加大,導致毛竹產量降低,經濟效益受損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分析了毛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發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對策,以期為毛竹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 ? ?發生特點
根據調查顯示,毛竹病蟲害的種類近百種,在毛竹的不同部位以及生長階段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2]。其中,筍期蟲害有竹筍泉蠅、竹筍夜蛾,葉部蟲害有竹織葉野螟、黃脊竹蝗、青脊竹蝗、剛竹毒蛾等,干部蟲害有天牛、一字竹象甲、大竹筍象等。常見病害有毛竹叢枝病、毛竹枯梢病、毛竹黑粉病等。一旦發生病蟲害,毛竹的生長發育、質量甚至產量都會受到影響,輕者降低翌年出筍量,重者導致毛竹林成片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有效防治毛竹林病蟲害十分必要且迫切。
2 ? ?發生原因
2.1 ? ?生長環境的改變
竹林經營者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偏重毛竹純竹種的栽培與經營,砍除竹林中的其他樹種,逐漸形成純毛竹林,嚴重改變了毛竹的生長環境。毛竹林逐步純化,為病蟲害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及適宜生存的環境,導致病蟲害數量不斷增加,危害加重。此外,毛竹林的純化降低了竹林生物多樣性,破壞了竹林生態系統,減少了竹林中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降低甚至喪失了自身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為病蟲害的暴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 ?撫育管理不當
合理的撫育管理可以促進毛竹林的生長,提高毛竹林質量;不恰當的撫育管理往往造成負面影響[3]。如松土精耕時間不恰當,為害蟲度過嚴酷天氣提供便利,導致害蟲數量增加;竹林密度對竹林病蟲害的發生具有一定影響,密度過大會降低土壤營養條件,導致毛竹生長緩慢、抵抗力降低、通透性差,容易滋生病蟲害;氮肥使竹林長勢好,但過多地施加氮肥,為病蟲害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導致病蟲害暴發;清除老竹、病蟲竹不及時,也會導致病蟲害發生。
2.3 ? ?氣候影響
異常的氣候可能導致毛竹病蟲害的發生呈現增加趨勢。近年來,冬季氣溫較高,為病蟲源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夏季雨水較多,天氣悶熱,容易滋生病蟲害。若遇干旱、高溫、酸雨等異常氣候,毛竹生長受到威脅,有些毛竹甚至死亡,也促進某些病蟲害的發生。
2.4 ? ?防治措施有偏差
防治措施的偏差分為種植前和種植后。種植前,未對母竹進行嚴格檢疫,導致某些發生病蟲害的母竹運輸到種植區,并傳播蔓延,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種植后,防治工作不到位,重治輕防,以致防治效果不佳[4]。因此,林農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增強預防意識,以減輕病蟲危害。
2.5 ? ?防治手段落后
目前,林農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為傳統的人工噴粉、噴霧,但毛竹林地形復雜、竹高林密,傳統的防治手段不僅防治作業難、成本高、技術落后,而且防治效果不佳。這極大地打擊了林農防治病蟲害的積極性,更不利于病蟲害的防治。
2.6 ? ?防治觀念落后
目前,毛竹林權屬分散,多數為分戶經營,林農的防治意識停留在“誰受益,誰防治”層面,全局觀較差。這樣以來,就導致病蟲害發生時,存在部分林農防治、其他林農不防治的現象,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差,病蟲害仍有大面積發生的可能。因此,加強林農的防治意識非常重要。
3 ? ?防治原則
防治病蟲害時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及“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根據毛竹生長情況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及時期。應注意的是,不能單一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化學防治雖然可以快速發揮防治作用,但是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并對毛竹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防治時應結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農業防治,不僅能夠起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還能保護當地環境,減少化學藥劑對毛竹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
4 ? ?防控對策
4.1 ? ?適度采伐
根據毛竹的生長情況,及時對竹林進行采伐,使竹林密度保持在2 200株/hm2左右,以保證竹林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發生;及時除去年齡較大的毛竹以及弱竹、病竹,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4.2 ? ?科學規劃
近年來,毛竹林的發展規模盲目擴大,毛竹純種林的數量不斷增加,降低了竹林的生物多樣性,為病蟲害發生發展創造了條件。因此,應根據造林地的立地條件以及當地的氣候,合理規劃毛竹林的種植,堅持“適地適林,合理混交”的原則,以保證毛竹正常生長,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強竹林的抗病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5]。
4.3 ? ?加強撫育管理
竹林通常在春季或夏季進行墾覆,但該時期多數害蟲處于越夏或滯育階段,此時進行墾覆,害蟲被埋入土壤深處,其天敵無法發揮作用,同時還為害蟲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場所。因此,冬季還應再次墾覆,有效清除害蟲的卵塊,減少害蟲的越冬代,以減少害蟲對毛竹林的危害。此外,要適時施加有機肥,以改善毛竹林的土壤肥力,增強竹林抗病蟲害能力[6]。
4.4 ? ?加強防治意識建設
林農普遍存在防治意識薄弱的情況,應定期開展防治技術培訓工作,向廣大林農宣傳防治的重要性,改變“誰受益,誰防治”的落后思想。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開展毛竹病蟲害發生預警宣傳工作,提醒林農適時觀察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安排專業人士向林農介紹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發生時期、癥狀、發生原因、傳播方式以及防治措施等,并向林農展示相關的病蟲害典型圖片,以加強林農對病蟲害的認識。
4.5 ? ?推廣防治新技術
毛竹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應滿足高效、環保、低成本的要求,且應與當地林業生產水平相適應。防治方法除化學藥劑防治外,還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農業防治等。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蟲害的天敵或生物制劑進行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蟲害的生活習性進行防治,如利用剛竹毒蛾的趨光性使用頻譜式殺蟲燈誘殺成蟲;農業防治包括選用抗病、抗蟲的毛竹竹種以及合理布局種植竹種、栽植、翻耕整地等,以調整改善毛竹的生長環境,增強毛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在防治時,應綜合應用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農業防治方法以及化學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必須使用化學藥劑時,應選擇低毒、高效、副作用小的化學藥劑。
5 ? ?參考文獻
[1] 汪旭慶.寧國地區毛竹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2):104.
[2] 龍永泰.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措施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8(9):43.
[3] 許茂貴.毛竹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探討[J].綠色科技,2018(3):194-195.
[4] 龔成慶.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控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5):65-66.
[5] 陳新明.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控對策[J].農技服務,2015,32(9):135-136.
[6] 陽玉坤.試析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控對策[J].綠色科技,2017(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