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明
摘要 ? ?本文介紹了黃山燒餅餡用梅干菜加工原料芥菜的種植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地塊選擇、育苗、移栽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芥菜;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 ?S637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7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黃山市有地域特征的土特產品眾多。黃山燒餅就是古徽州商人從家鄉走向全國各地的必備“干糧”。自從“韓氏”燒餅走進中央電視臺后,黃山燒餅名聲大振,市場需求明顯擴大。據統計,目前黃山燒餅的年產值已超過10億元。黃山燒餅產業發展也為當地特色菜品——“梅干菜”產業帶來了無限商機。2016年,研究人員開始針對黃山燒餅餡用梅干菜加工原料芥菜的栽培進行了探討研究,并引進了多個芥菜新品種;2018年,芥菜生產納入歙縣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并在多個重點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貧困戶中進行推廣種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農業主導產業結束之后,利用冬閑田和冬季閑散在家的勞動力發展一季芥菜生產,生產周期2個月,鮮菜產量60~75 t/hm2,產值4.5萬元/hm2,經濟效益遠遠高出一季水稻或油菜。
芥菜生長周期較短,從移栽到采收約60 d。為適宜規模化、產業化以及給腌制留足空間,推廣的種植模式為秋種冬收。現將種植技術總結如下。
1 ? ?品種選擇
根據“黃山燒餅”制作對梅干菜質量的要求和餐飲行業“徽州梅干菜扣肉”燒制經驗,以黃山(徽州)本地的九頭芥(分綠葉和紅葉2種)、雪里蕻制作的梅干菜最好。九頭芥具有高產、抗病、品質好的特點,是制作優質梅干菜的最佳芥菜品種。在對比試驗中,144099和香滿園2個新引進品種的綜合性狀也較好。現階段,生產上建議選用黃山當地芥菜品種中的綠葉九頭芥。
2 ? ?地塊選擇
芥菜對土壤條件要求不苛刻,但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條件良好、光照充足、通透性較好、保水保肥性好的中壤土中生長更佳[1]。另外,芥菜喜冷涼濕潤的環境,忌炎熱干旱,不耐強霜凍,適宜在8~25 ℃的溫度條件下生長,對30 ℃以上和0 ℃以下的高、低溫敏感。芥菜開花需春化作用和長日照條件,秋種冬收,漫長的冬季正好滿足其營養生長,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鮮菜產量。
芥菜種植盡量選擇坐北朝南、砂質壤土、有水源和灌溉基礎的地塊,同時考慮到徽州地區山區、半山區、高海撥地區不同的小氣候、輪作制度,盡量避免在前茬為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田塊上種植,可重點選擇冬季空閑的水稻茬和黃豆茬。
3 ? ?育苗
3.1 ? ?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地塊,1 hm2大田需準備600 m2凈苗床。整平、整細土地,撿去雜草、垃圾,做成深溝高畦,以便排灌,一般畦寬1.2 m、溝寬30~40 cm。結合整地,每份苗床(面積40 m2)施腐熟人糞尿100 kg、過磷酸鈣3 kg、商品有機肥100 kg。
3.2 ? ?播種期
根據試驗和示范,最佳播種期是8月中下旬,苗齡30 d左右,中稻收獲后在9月下旬移栽;晚秋大豆茬口9月上旬播種,10月上旬移栽;海拔600 m以上地區,播種期相應提前到8月上旬,9月初移栽。如果仍然采用隔年采收方式,應根據移栽地塊準備情況確定播種期。
3.3 ? ?播種
苗床準備完畢后,播種前再噴足1遍水,然后用木板或竹片將畦面刮平。每份苗床選用當年整齊飽滿的種子30 g(芥菜種子千粒重約2 g),用細沙或炒熟的菜籽充分混合后分2次或多次均勻撒播,播后用木板輕輕地將畦面壓1遍,然后用草木灰覆蓋,再覆蓋遮陽網,確保種子出苗整齊;播后2~3 d種子開始出土時揭去覆蓋的遮陽物,有條件的也可以搭蔭棚。
為便于苗床管理、減輕育苗勞動強度、保證苗齊苗壯,提倡每個村或大的種植基地集中統一育苗,也可以委托育苗中心代育苗。2018年,有13.33 hm2為育苗中心統一育苗。
3.4 ? ?苗期管理
一是保持苗床水分。苗床干燥時,要及時灑水保濕。二是勻苗。真葉展開后進行間苗,剔除過密苗和弱小苗;如果出現播種不均勻過稀的地方,要適當勻補苗[2]。三是除草。及時拔除雜草。四是補肥。結合補水,施用少量稀釋的農家肥。五是防蟲防病。齊苗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開展1次病蟲害預防;移栽起苗前,長至4~5片真葉,苗圃地進行一次病蟲害預防,然后澆透苗床,待起苗。
4 ? ?移栽定植
4.1 ? ?整地做畦,施足基肥
芥菜適宜在土壤疏松、潮濕、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環境下生長,移栽前對大田進行深翻曬土,結合深翻施復合肥600~750 kg/hm2、農家肥7.50~11.25 t/hm2。一般整成寬1.6 m的畦,溝寬40 cm,平整畦面,開環溝,使溝溝相通、排水通暢。
4.2 ?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時間主要依前茬作物收獲時間而定,苗齡控制在30 d左右,盡量不要超過35 d;每畦栽4行,行距50 cm,株距40 cm,栽植密度4.5萬株/hm2。選陰雨天或晴天傍晚時移栽,移栽的苗帶土、帶水、帶肥,栽后用淡人糞水點根。移栽后如遇晴天,應用稻草或其他雜草覆蓋,并灌水保苗,提高成活率。
5 ? ?田間管理
鮮菜產量的高低與田間管理密切相關,芥菜大田生產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與中耕除草。
5.1 ? ?水分管理
移栽后2~3 d遇晴朗天氣,每天早晚各淋水1次;以后視天氣情況,每隔3~5 d灌溉1次。前期輕灌多澆,防止出現澇害;中后期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需水量逐漸增多,灌溉量也應相對增加[3]。收菜前7 d停止灌水,以利收獲、貯運、加工。
5.2 ? ?大田肥料管理
移栽成活后及時除去覆蓋物,如遇晴熱天氣,栽后7~10 d內結合補水灌溉追施人糞尿1次,以保持田間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封行前,保持每隔10~15 d用1%尿素兌水澆施1次[4]。肥料管理要根據大田生長情況進行,長勢強的適當少施、長勢偏弱的則多施,但濃度不能過高,以免造成肥害。
5.3 ? ?中耕除草
芥菜生長期短,一般只需進行1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在移栽后20~30 d進行,此時根系逐漸伸展,除草宜淺鋤,中耕除草宜結合施肥進行。移栽30 d后,長勢正常的芥菜已開始進入封行期,不宜再進行中耕除草作業。禁止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
6 ? ?病蟲害防治
黃山地區栽培芥菜主要病蟲害是根腫病和蚜蟲,局部發生菜螟。生長后期進入冬季,病蟲害發生較輕,一般不需要使用藥物防治。
6.1 ? ?根腫病
一是農業防治。與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輪作,間隔3年以上,以減輕土壤殘留菌總量;深耕曬伐;增施腐熟有機肥;酸性土壤施石灰1 500 kg/hm2改良。二是化學防治。移栽前施藥土,即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kg+細土100 kg,拌勻后施0.1 kg/穴;發病后防治,即重點在發病初期灌根,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2 kg/穴。
6.2 ? ?蚜蟲
采用2.5%菜喜1 000~1 500倍液進行防治。防治時,注意要噴霧均勻,上下打透。
7 ? ?適時收獲
芥菜生產一般經過55 d大田生長期即可采收。9月下旬移栽的中稻茬,11月底可以采收。收獲時做到搶晴天收獲并在田間晾1 d,晾去部分水分,減輕收獲的勞動強度。安排翌年采收的芥菜,在清明前氣溫逐漸上升后會開始抽薹,應搶在抽薹前收獲;若延遲到抽薹后收獲,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
8 ? ?參考文獻
[1] 周其德,田賽鶯.縉云九頭芥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22):118.
[2] 蔣雅琴,康德賢,黎鍵湧,等.廣西綠色農產品芥菜生產技術[J].南方園藝,2018,29(2):47-49.
[3] 李源華.芥菜秋冬季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7):41-42.
[4] 田賽鶯,呂拱賢.簡述芥菜的栽培與霉干菜初加工[J].中國農業信息,2013(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