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陳素娟 王小瑋
摘要 ? ?本文介紹了蘭州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包括干旱、沙塵暴、冰雹、干熱風、暴雨、低溫凍害等,對其特點和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氣象災害服務對策,以期為減輕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的不利影響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防御對策;甘肅蘭州
中圖分類號 ? ?P42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17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蘭州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居西北內陸地區,黃河貫穿蘭州全境,形成峽谷、盆地與河谷相間的地形,復雜的地形決定了氣候復雜性。蘭州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無酷熱,冬季無嚴寒,區域內氣象災害頻發,如暴雨、干旱、冰雹、干熱風、沙塵暴、低溫凍害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對蘭州市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阻礙。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每年氣象災害對蘭州市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本文介紹了蘭州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特點及危害,為氣象災害防御提供對策,這也是氣象部門服務農業的重中之重。
1 ? ?蘭州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其影響
1.1 ? ?干旱
干旱是蘭州市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造成危害最大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干旱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尤其連旱會引發嚴重旱情,給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影響。如2012年入秋后至2013年春季蘭州市持續降水偏少,到3月底蘭州市4個區3個縣共60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造成近5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71 725.73 hm2。
1.2 ? ?沙塵暴
蘭州市沙塵暴天氣頻發,大風刮走淺層土壤中種子,揚沙覆蓋農作物葉面,影響作物正常光合作用,對作物造成機械性損傷。2018年4月4日8:00—18:00甘肅發生大范圍大風沙塵天氣,蘭州出現沙塵暴,最低能見度僅700 m。同時大風帶來寒潮降溫,此時正值春播,局地作物已出苗,冬油菜進入開花期,強風沙、降溫給春播造成極大不利。
1.3 ? ?冰雹
冰雹常伴隨強對流天氣發生,如大風、雷雨等。冰雹是蘭州市多發的氣象災害,極大地破壞了農作物,常造成大量田塊減產,嚴重的還可導致絕收。此外,冰雹和強對流天氣會損壞房屋,傷及人畜。平原縣冰雹常出現在4—9月,集中于5—7月。2016年4月16—18日蘭州市區和華亭縣冰雹災害致1.2萬人受災。
1.4 ? ?干熱風
干熱風一般發生在春夏之交,正是小麥灌漿成熟的季節,易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當日最高氣溫≥32.0~36.0 ℃、14:00相對濕度≤20%~30%、14:00風速≥2~4 m/s時形成重度干熱風。2017年7月中旬蘭州持續高溫,最高溫達32 ℃,受高溫干熱風影響,一些果樹樹葉被烤干枯焦,只留下裸露果實。
1.5 ? ?暴雨
蘭州市暴雨洪澇災害多發生在7—8月。暴雨持續時間長,導致全縣農田大面積內澇,瓜果蔬菜受災嚴重甚至絕收,房屋損壞倒塌,橋梁、涵洞、道路等基礎設施被暴雨引發的洪災沖毀倒塌,河段會出現險情,對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威脅。
1.6 ? ?低溫凍害
蘭州市低溫凍害出現在春季和冬季,期間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霜凍、寒潮、降雪天氣,初春時節農作物開始生長,最怕受到低溫凍害。2018年4月4日受強冷空氣影響,甘肅部分地區出現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氣溫下降8~10 ℃,最低氣溫下降至-10 ℃,導致多地農作物遭受低溫凍害。
2 ? ?氣象防御服務對策
2.1 ? ?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水平
氣象部門要不斷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加強為農服務科技支撐,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專業化氣象災害預報,在氣象預測預報中加強應用自動氣象站、雷達、氣象衛星等探測手段,提高氣象災害預報精準度,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工作[1-2]。
2.2 ? ?強化人工影響天氣
地方政府應當增加財政投入,針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優化業務布局,改進地面作業網絡,加快地面作業點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改善地面作業裝備性能,提高高炮、火箭等自動化程度,提升作業隊伍人員素質,增加人工影響天氣服務效益。
2.3 ? ?加大氣象災害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防御意識
氣象部門要定期組織人員到農村宣傳,向全社會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宣傳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強化民眾對氣象災害認識及氣象災害防范能力。氣象部門技術人員可在農閑時分組織農戶進行災害防御措施集中學習,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保障[3]。
2.4 ?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在村邊河灘上種植草皮等,防風固沙,合理優化土地結構,使生態環境趨于良性循環狀態。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注意生態保護,減少或避免不合理農業活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發展,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4]。
2.5 ?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水利工程修建,建立農田水利和防汛工程等基礎設施,增加防御氣象災害投入,開挖渠溝,通過人工灌溉緩解干旱影響[5-6]。同時進行庫塘蓄水設置,收集雨季雨水供給缺水季使用。
2.6 ? ?完善氣象災害防御組織機構建設
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做好氣象災害影響和損失評估,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建立政府防災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天氣災害信息數據庫,由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統一部署安排,穩步推進,共同防災減災。
3 ? ?參考文獻
[1] 蘇宏強.西北地區農業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8):44-45.
[2] 趙鈺.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8,38(1):132-133.
[3] 柏會子,肖登攀,劉劍鋒,等.1965—2014年華北地區極端氣候事件與農業氣象災害時空格局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8,34(5):99-105.
[4] 金志鳳,胡波,嚴甲真,等.浙江省茶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價[J].生態學雜志,2014,33(3):771-777.
[5] 王秋京,呂佳佳,李秀芬,等.黑龍江省農業氣象災害分布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44(4):57-61.
[6] 胡亞男,鄭金偉,潘根興,等.1978—2008年中國十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動態及其影響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5,11(2):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