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玲
摘要 ? ?板橋席草是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板橋席草產業發展緩慢。本文通過調查,闡述了板橋席草產業發展狀況,分析了其發展優勢和瓶頸,并提出了板橋席草產業化發展建議,以期為板橋席草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席草產業;發展;概況;優勢;瓶頸;對策;安徽壽縣
中圖分類號 ? ?F307.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23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席草原產我國,栽培和利用歷史悠久。目前我國席草種植主要集中于南方各地,種植面積常年約70 000 hm2,尤以安徽省居多,種植面積約45 000 hm2。席草主要用于紡織各種席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席草栽培和編織已是姑蘇農戶的一項副業生產,到唐宋年間,蘇州的關席和江蘇儀征的樸席被列為貢品。此外,席草還可用于編制草帽、草籃、提包、地毯等各種手工業品和工藝品。其纖維長、拉力強,可用于制造高級紙張,席草在醫藥上可用于制作利尿藥。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板橋席草是當地特色農產品,20世紀60年代初引進種植,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板橋席草品種主要為藺草,俗稱燈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用藺草編織的燈草席具有平滑光潔、涼爽吸汗的特點,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用藺草可編出各種各樣的紋理提花、繡花工藝,還有可折疊的旅行休閑席,方便外出攜帶,最主要的優點是性價比高、經濟實惠,深受消費者喜愛。
1 ? ?發展概況
1.1 ? ?發展概況
板橋席草產業在引進初期發展迅速,1984年種植席草的板橋鎮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四大草席基地之一,板橋鎮因而有“草席城”之稱。2011年板橋鎮因席草產業化被安徽省政府批準為壽縣唯一的產業集群化專業鎮。目前,壽縣席草種植面積達3 400 hm2左右,僅板橋鎮席草種植面積就有2 000 hm2,輻射帶動周邊安豐塘鎮、迎河鎮等10余個鄉鎮種植席草,產業帶動400余戶貧困戶脫貧。
1.2 ? ?技術研發
自2013年開始,淮南市科技局依托當地龍頭企業為主體,利用3年時間在板橋鎮實施了省科技攻關項目“地方優良席草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項目育成席草新品種板草一號,并且通過了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鑒定登記,平均產量達21 t/ hm2,比當地大面積種植的品種寧波長種增產24.77%。同時開展席草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制定席草栽培技術規范2套,申請專利7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該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通過兩段育苗技術解決了席草種苗繁育難題,節省根苗農田,使收割的席草田能及時接茬二季稻。全鎮種植席草2 000 hm2,節約出苗床用地134 hm2,所種植的席草按最低產量(15 000 kg/hm2)、平均價格(4元/kg)計算,單是節約出的這134 hm2苗床用地就能增收804萬元。二是提高了席草利用率(有效草莖率)。板草一號新品種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措施,促進了席草的生長發育,席草的有效草莖率較當地品種寧波長種增產18.27%~21.88%,平均增產干草4 213.5 kg/hm2,干草價格按照4元/kg計算,1 hm2增收約1.68萬元,2 000 hm2席草增收3 360萬元。三是聘請高級技術人員在全鎮12個行政村開展技術培訓共24期,約2 500人參加培訓,提高了農民席草種植技術水平,促進了席草產業發展。
2 ? ?發展優勢
2.1 ? ?自然條件
席草是水生經濟作物,可以利用河湖邊蕩田資源種植,也可大田栽培。大田栽培的席草收割后,可以再種一季水稻,能夠有效緩解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土地的矛盾。栽培席草要求土壤耕作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結構良好、pH 值6~7、通氣性好、陽光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席草與水稻實行輪作,席草收割后,土壤有機質、速效氮、速效鉀含量高,對水稻生長十分有利。板橋鎮及周邊地區位于天下第一塘——安豐塘灌區,水利條件優越,沖田、洼田多,土壤肥沃,土壤屬于水稻土類、潴育型水稻土亞類、黃白土田土屬、黃白土田土種,土壤pH值5.9,含有機質22.49 g/kg、全氮1.4 g/kg、有效磷23.9 mg/kg、速效鉀127 mg/kg,非常適于席草的生長。傳統種植模式為水稻、小麥輪作,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擁有濟祁高速安豐塘出口,東邊毗鄰203省道,鎮內縣鄉道路以及村村通道路已經達到戶戶相連,運輸便捷,產品能夠及時外運銷售。
2.2 ? ?高附加值
栽植1 hm2席草(本草)可產草22.5 t,獲毛利潤9萬元,而同等情況下若種植1 hm2小麥,只能產6 t小麥,獲毛利潤1.5萬元。加上秋季稻產量7.5 t/hm2,獲毛利潤1.8萬元,一草一稻年收入為10.8萬元/hm2,而一麥一稻的年收入為3.3萬元/hm2,一草一稻年收入約是一麥一稻年收入的3倍,加工后產生的利潤更豐厚。
2.3 ? ?規模發展
板橋席草產業已經形成了千家萬戶種草織席的規模優勢,部分地方形成了連片種植,已建立席草品種選育基地1.47 hm2、新品種展示園14.7 hm2、種質資源保存基地7.3 hm2、種苗繁殖基地136 hm2、高產和高效席草種植綜合科技基地683 hm2,引進建立席草烘干生產線16臺(套)。建立了席草產業生產技術服務、培訓以及信息化網絡系統等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席草產業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目前基地產品銷往國內大部分省、市,外銷到日本、東歐、俄羅斯及阿拉伯國家。
3 ? ?發展瓶頸
雖然板橋席草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市場影響,又加上人力資源、政策資金和新產品研發等因素制約,產業在種、加、銷發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3.1 ? ?市場環境
草制品市場需求減少和多國實行貿易壁壘的沖擊,給國內席草產業發展帶來了較大危機。板橋席草編織品均為中低檔產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足,在國內各地的競爭優勢不明顯,影響了廣大席草種植戶、編織戶的生產積極性。
3.2 ? ?人力資源
板橋鎮草席總體規模沒有做大做強,席草種植的收割和烘干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力不足,席草面積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據統計,最低谷時板橋鎮席草種植面積不到460 hm2,目前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與大規模產業鏈發展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3.3 ? ?政策資金
席草加工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收割后的烘干或曬干工序,遇連續陰雨天氣,必須抓緊烘干保存。然而,現有的烘干設備不能滿足席草生產加工的需要。購置1臺普通烘干機需要5萬多元且不能享受農機購置補貼,除了貧困戶有少量種草補貼外,其他農戶種草不能享受補貼,這就影響了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和購機織席的積極性。
3.4 ? ?新產品研發
一直以來,板橋草席等草制工藝品的研發工作依然很薄弱,產品更新換代緩慢,幾十年的重復生產大部分仍然采用老款式、老花色。沒有相對獨立的研發團隊,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跟不上時代需要。
4 ? ?發展建議
壽縣板橋席草產業是一個特色產業,在安徽省同行業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產業鏈長、群眾認同度高、發展潛力大、產品性價比高。做大做強席草產業已具備了一定基礎,下一步要結合席草產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成熟的產業運行機制,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加速發展板橋席草產業。
4.1 ? ?轉變產業發展思路
著力做好以“板橋牌”草制品為主要產品的文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不斷擴大板橋草席的知名度、影響力、輻射力。合理規劃席草基地規模,重點培育一批席草專業村、組和席草加工、營銷大戶。加快推廣藺草,提高席草質量和產品檔次,為研發和加工高檔草席產品提供本地優質席草資源。以沿河、沿湖、沿渠、沿路為重點,推廣集中連片種植席草和一草一稻的種植模式,提高種植業收入。更好地發揮農民席草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吸納更多的種草戶、加工戶加入,不斷壯大席草產業規模,為席草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1]。
4.2 ?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抓好席草種植基地建設,注意培育席草種植大戶,并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補貼,幫助種植大戶做好土地流轉的協調工作,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壯大龍頭企業和培育加工大戶,增強帶動力。對現有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加大其領跑作用。同時重點培育一批加工大戶和引進一批有實力的加工企業,將其培育成新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席草加工規模化,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為廣大席草種植、加工、銷售戶提供技術、資金方面的支持,將板橋席草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2]。
4.3 ? ?增強政策扶持力度
進一步加大對席草產業的投入和幫扶,促使板橋席草產業擴大規模、拓展市場,延伸產業鏈條。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健全席草收儲機制,依托重點企業試行反儲減壓,加入農產品保險范圍,減少農民種草風險。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將板橋草席產業發展列為各級黨委、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分批次、分項目、有計劃地給予資金扶持。建立席草加工機械購置補貼機制,加大席草產業項目資金扶持力度,促進席草產業的發展。優化人才環境,積極引進一批企業家、管理人才、工藝人才、外經貿人才,為席草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別是要注意培育席草銷售經紀人隊伍,將懂技術、有能力、有頭腦的能人選拔出來,促使他們去開拓更大的市場。出臺激勵政策,對新品種推廣、研發以及創名、特、優產品有功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資金補助,對成效顯著的種植、加工、營銷大戶給予適當的獎勵[3]。
4.4 ? ?做好產品研發工作
走科技創新之路,積極參與產學研活動,依托高校、院所、龍頭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主攻席草新品種選優、草制品研發創新。加強資金、技術、設備引進,借助招商引資平臺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合資合作,培育主導、拳頭產品。突出草柳編工藝,重點開發生產草柳工藝品、榻榻米草席、草制地毯及草繩制品等產品,走穩定內貿、突破外貿的發展經營思路。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利用碎草、廢料積極研發生產草制床墊、草制枕頭、草制拖鞋等產品,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效益,實現席草產品系列化。注重產業文化宣傳,當地政府應結合席草產業及周邊地區的區位特色、地貌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完善一套成熟的產業文化機制,打造特色小鎮。利用網絡、媒體及一些大型商業訂貨會的宣傳和中介作用,向外界展示板橋席草產業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提升板橋草制品的知名度。充分發揮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的自助、服務功能,加強對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使其在席草種植加工、技術工藝和銷售等方面進一步規范管理,推進席草產業的“四統一”,即統一品牌商標、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質監,避免行業惡性競爭,規范市場營銷秩序。同時,政府要做好適當的引導工作,要對板橋席草產業給予持續的關注和支持,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4]。
5 ? ?參考文獻
[1] 鮑立凡.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1.
[2] 霍家金,謝武.霍山、壽縣農業支柱產業的選定與發展[J].安徽農學通報,2006(10):31-34.
[3] 杜化俊,謝武.壽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6(9):19-21.
[4] 姚君澤.農業產業化及其推進[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7(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