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荷風送香的六月里,我刊發行了2019/06(總第257期)雜志。《封面報道》欄目中,記者通過對重慶、成都、西安三座西部城市發展軌跡的多角度觀察,撰寫了一組深度報道呈現“西部三城的角力”。《經濟觀察》欄目中,作者從高速發展的陜西現代農業、加速邁向海外的陜西企業、通達全球的陜西物流三方面,勾勒出“一帶一路”上的陜西腳步。在《見證奮進70年》欄目中,《“三線建設”中的老廠房》圖文并茂地呈現了“三線建設”時期我國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崢嶸歲月,再現了共和國早期建設者艱苦奮斗、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形象和精神。《特別關注》欄目,《陜西上空的22朵“云”》《養老院的憂與思》《糧食“十五連豐”背后的故事》,分別從大數據應用、養老難題、糧食豐收等多方面解讀民生,引發思考。


整個2018年,是抖音最火的一年,而抖音最火的城市非重慶、西安和成都莫屬。這三座西部城市在抖音上的火爆程度,遠超北上廣深。作為國內新一線城市的代表,西部三城亦各有優勢。若“以GDP論英雄”,西安明顯遠遠落后于西南二城,但看過《西部三城的角力》后,我卻對西安的追趕超越重拾了信心。在我看來,西安的暫時“落后”是其追趕超越的動力。“體格”不夠大,就積極參與“搶人大戰”,發展不均衡就努力補齊短板。行政效能革命、軍民融合“三步走”、七大重點專項行動……只有西安追趕的步伐不停下,超越的結果才會不斷靠近。

“三線建設”留下的辦公樓、工廠車間、機械設備、專用設施等是一個時代科技進步的縮影,承載了我國及我省一段時期工業文明的重要信息,見證了我省工業歷史的傳承。不僅如此,工業遺產中所蘊含的,從工業活動中繼承下來的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仍然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基礎。陜西的工業遺產,包含著濃重的愛國主義色彩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我國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富強的重要見證。保護好、利用好工業遺產,不僅是為了留存城市工業發展的印記,更是為了對未來的城市工業發展提供啟迪。

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時代處在不斷的變革與發展之中,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傳統美德不能也不應該在我們這代人的觀念中變得淡漠和模糊。較之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那份無奈和落寞,我倒是覺得大可不必太悲觀。基于現今社會化養老模式的進步、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完全可以未雨綢繆,做好合理規劃及基礎工作。如是,“最美不過夕陽紅”就會成為現實。愿你我都能擁有那一抹溫暖絢爛的夕陽紅,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