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偉峰
近年來,山陽縣民政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從“大”處著手,創新實干,在部門包村脫貧攻堅工作中走在前列,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精彩答卷,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包村脫貧攻堅工作優秀單位”;今年4月,被人社部、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是商洛市唯一獲得此稱號的民政部門。
全面落實城鄉低保政策制度,不斷建立完善運行機制,做到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對接;通過開展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數據清洗、脫貧攻堅督查檢查反饋問題整改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加強專項整治和日常督查;發揮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作用,對全縣低保對象全面實行掛牌管理,深入開展社會救助規范化鎮、村創建,不斷夯實社會救助基層基礎工作;全市社會救助規范鎮村創建工作現場觀摩會連續兩年在山陽召開。全縣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全覆蓋。2018年,該局脫貧攻堅工作所承擔包扶的中村鎮洪河寺和梅岔兩個村率先順利脫貧摘帽。他們探索出來的一些成功經驗,受到國家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門的肯定,并在全省民政工作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補短板,求突破,大手筆、大力度推進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縣級配套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借助新農村建設及相關渠道項目建設配合支持、整合利用公共資源,加大民政設施建設投入。 2018年,改擴建敬老院3所、新建“兜底保障院”5所、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個、農村幸福院3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38個、社區公共活動廣場4個,完成縣兒童福利院、縣殯儀館、公益性公墓等重點項目建設并即將投入使用,總投資1.2億元,提升了山陽縣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能力。建立了山陽縣精準扶貧“愛心超市”總店和全縣239個村(社區)村級“愛心超市”。
加快殯葬改革步伐,通過項目資金和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已建成2萬個墓穴的經營性公墓1座、村級公益性公墓4座,建起殯儀館和火化廠,建立殯葬改革執法隊伍,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打好基礎。
在項目儲備上下功夫。對前期工作扎實、基本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納入項目庫,形成儲備一批、申報一批、實施一批的良性循環格局。在資金籌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破解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難題。在項目落地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支持民政項目建設,實行優先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優先安排資金預算、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和減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的“三優一減免”政策。
創新實施“第五重”醫療保障。為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第五重保障,每年通過縣財政拿一部分和社會捐贈等籌集資金1000萬元以上,在縣民政局設立“山陽縣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近三年來,共籌集基金3500余萬元,通過按比例報銷,救助重特大疾病患者815人次,發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1800余萬元。
實施特殊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利用撤并后鎮政府、學校閑置房產場所,爭取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捐款100萬元,南京市政府捐款500萬元,南京市六合區捐款100萬元,改建設立“兜底保障院”5所,采取超常措施辦法,對全縣551戶650名貧困戶家庭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不屬五保對象而實際無人贍養、沒有勞動能力、住房困難的老年人,實施集中供養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