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麗穎
(作者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黨委書記)
克服當前西安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的關鍵是優化主導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以此為基點推進西安市主導產業發展的路徑為:首先,緊密圍繞全球市場需求構建以通用航空制造業為“龍頭”的核心通用航空產業鏈,搶占通航制造技術的制高點。同時,以政府政策為引導,打造優勢產業園區,形成優勢產業集群。然后,以發展中低空旅游突破點,搶占低空旅游領域發展先機,進而“以點帶線”帶動整個通用航空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的聯動式發展。最后,以軍民融合為主線,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深化通航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通過打造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的新興戰略產業體系 “以線帶面”來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的“追趕超越”。
基于目前西安航空基地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在航空新材料、零部件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等領域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集聚雛形。下階段,政府應以通用航空產業集群發展為導向,以現有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為前提制定規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制度環境。
首先,大力推動通用航空產業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降低企業進入園區的準入門檻,增加中小企業可經營的領域,進一步簡化和規范化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行政審批程序,減少政府與中小企業間的交易費用。其次,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強與世界航空產業知名企業的聯系,加速與世界先進航空產業的對接,吸引國外資本流入。然后,在園區范圍內,以產業集群政策替代產業政策,特別是對發展潛力巨大的重點通用航空項目,給予更大力度的優惠政策。例如:在重點通用航空項目發展的初期,給予較產業政策更為優惠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力度,有效控制其風險成本。在直接投資上,政府可以通過國開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向園區內通用航空企業進行無息或底利貸款,從而降低其融資成本,進而避免了園區內通用航空企業因為資金問題而面臨的困境。最后,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為通用航空產業的集聚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在人才引進和培育方面,圍繞通航產業依托西安市豐富的教育文化資源,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訓機制,為通航企業吸引、培育人才提供全面服務保障。在人才引進方面,政府可以圍繞技術創新成果評定、技術職稱晉升、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榮譽授予以及工資福利待遇等重要因素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激勵機制。在人才培訓方面,政府需要完善通用航空人員培訓政策和法規,理順人員培訓體制,強化人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實施嚴格統一的資格認證和執照考核,確保所有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同時將培訓人員的培訓情況納入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通用航空人員隊
目前西安市通用航空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當前通航園區內初具雛形產業鏈上的節點不多且呈碎片化,產業鏈涉及面較窄。這些現狀直接制約著“十三五”時期西安現代通用航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對西安市通用航空產業各節點資源大力度整合。而這些節點中,隨著2010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的頒布,標志著國家對空域的利用由單純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借助低空空域開放的契機,依托西安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結合初具規模的通航產業園區發展中低空航空旅游項目是實現西安市通用航空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聯動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突破點。
通航大會上的工作人員在一款固定模擬器內向觀眾講解模擬飛行
中低空旅游也稱通用航空旅游,是指在低空空域范圍內利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商業航空運輸之外的商務、觀光、休閑、娛樂等形式的旅游活動,其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美國的中低空旅游項目發展迅速,例如在科羅拉多大峽谷、黃石國家公園、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地,都開展了頗具規模的中低空旅游項目,并且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從國外經驗看,當人均GDP跨過4000美元是中低空旅游快速發展的市場條件。而隨著2016年西安市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西安市完全具備了發展中低空旅游項目的基本條件。從市場組成看,國際上,成熟的通用航空市場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中航空培訓占20%、商業航空占60%、公益作業占20%,而我國目前通用航空市場的組成為:航空培訓占4%、商業航空占7%、公益作業占89%。可見,商業航空市場真正的內需潛力還尚未被挖掘出來,這也是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機會所在。
從發展成本來看,隨著西安市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逐步實現以及通航裝備產業及服務保障體系的完善,作為低空旅游載體的通航器材的購置、維護、保障費用將逐步降低,也將進一步降低低空旅游的投資成本和消費門檻,對于低空旅游的規模化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
從消費趨勢來看,中低空旅游作為繼海洋旅游之外又一新興高端旅游類型,市場消費正逐漸從奢侈消費市場向大眾消費市場拓展。在未來若干年內,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上漲,其購買能力和消費水平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步入中等收入和富裕階層的人數規模將會持續擴大,高端消費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例也會不斷上升。因此,加快西安市中低空旅游投資與開發,極大地豐富西安旅游產品體系,解決西部風景名勝區發展旅游資源的可進入性差,即交通不便利,且很分散等問題,大大縮短旅游的時間成本,同時又可滿足高端旅游消費和個性化服務需求,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中低空旅游實際上是通用航空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是通用航空產業鏈在旅游領域延伸擴張的必然結果。中低空旅游項目的開發,表面上只是游客乘坐飛機,但由于通航產業和旅游產業均具有涉及面廣、關聯性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產業擴張效應顯著等特點,利用二者前向后向關聯的巨大效應,通過拓展通航服務新領域,培育中低空旅游新業態,能夠引領中高端消費新熱點,關聯帶動產業鏈上更多產業節點的聯動式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井噴式增長。因此,以中低空旅游為突破點,搶占低空旅游領域發展先機,促進西安市通用航空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強強聯合,催生的不僅僅是一項旅游產業,更是一個嶄新的經濟增長點。
西安航天通航產業基地機場,警用直升機交付活動
通用航空災害應急救援演練
西安航空制造業長期以軍工為主,在民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制造領域投入的資源十分有限,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獨立的通用航空企業。而通用航空產業對相關基礎設施的依賴性較強,其中機場、航空器械制造、大型通信指揮設備等基礎設施因投資巨大,短期收回成本并盈利的可能性小,風險高等特點使得民間資本望而卻步,也直接導致了目前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根據國外產業發展的相關經驗,軍民融合式的發展模式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依托于先進的軍工企業成果發展民用通航產業,能夠更好地實現“一份投入,兩份產出”的效果,大大降低通航企業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西安市通航機場綜合服務保證能力還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在通用機場建設、飛機銷售、租賃、維修與保養、航材與航油、教育培訓等關鍵產業鏈節點還存在很多完善空間,這也需要多元化主體的共同參與。因此,為了實現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構建“制造與服務協同發展,軍航與民航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軍工單位采取PPP等模式,對通用航空產業等領域項目進行投資。支持軍工單位以項目為載體、以資本為紐帶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開放式合作,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協同創新、資源整合與共享。指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研發、生產等領域,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設立軍民融合發展基金,鼓勵市縣政府與軍工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建一批軍民融合園區和產業集群,推動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衛星測繪導航應用產業基地、兵器產業基地等一批軍民融合基地園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第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通用航空產業的建設發展。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向社會民眾推廣宣傳通航產業的發展潛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干線、支線機場以及航站樓等機場配套服務設施投資建設,鼓勵小型支線機場運營者參與當地旅游等資源的開發、經營。以市場為主推進航空產業研發、制造、服務等領域完善資源共享模式,抓住低空空域改革的契機,吸引社會資本進軍通航產業鏈各個節點,促進通航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
第三,加強財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對推動通航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推動和引導作用。進行一定程度的財政政策傾斜是促進軍工企業調整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解決國防工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難問題的基本途徑之一。地方財政要積極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相關技術開發和軍民結合服務平臺建設,特別是加大對技術開發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通航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資金,推動通航產業向軍民融合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