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祥東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人民醫院 湖北 恩施 444300)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于滑車關節。膝關節損傷是所有關節中較難診斷的病癥之一。膝關節不僅涉及到關節內的各種病損,也由骨壞死、髁發育不全、創傷、炎癥反應等因各種關節外因素引起。X線平片檢查(X光)是用來判斷骨骼間隙寬窄、骨折等骨骼傷害情況;MRI核磁共振,可以檢查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具體可以檢查出膝蓋內是否有積液產生[1]。本次實驗研究了核磁共振(MRI)檢查在診斷膝關節損傷中的應用探析,實驗如下。
選出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的確診為膝關節損傷的100例患者,經100例膝關節損傷患者知情同意后,每組50例。兩組均無心、腎、肝臟等功能性障礙,精神性疾病,高血壓等的患者。實驗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檢查,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齡25.5~35.8歲,平均年齡28.6±7.3歲;病程1個月~2.5年,平均病程1.8±0.5年;膝蓋積水12例,半月板損傷10例,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8例;膝關節韌帶損傷9例,骨質增生1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X線平片檢查,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齡26.2~35.7歲,平均年齡28.9±8.1歲;病程1個月~2.3年,平均病程1.8±0.3年;膝蓋積水11例,半月板損傷10例,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9例;膝關節韌帶損傷9例,骨質增生1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理等均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膝關節損傷患者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方式進行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X線平片進行檢查。
比較兩組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診斷正確率。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結果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正確率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表 兩組診斷正確率比較
實驗組采用核磁共振方式進行檢查的患者正確率96%顯著高于對照組采用X線平片進行檢查的患者的74%。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屈肘關節。由于膝關節的外形決定了不是較為穩定的關節,膝關節的韌帶結構在保持膝關節的正常功能與穩定性中起到較大的作用。膝關節在屈膝時能作輕度的磨動與旋轉,膝關節是負重、傳遞載荷、參加運動為小腿活動提供力的關節[2]。膝關節主要為屈伸運動,由于其位于下肢的中部,承受較大的力,容易造成扭傷與骨折等。膝關節損傷有較多的因素,因此檢查膝關節損傷的病因,診斷疾病在膝關節損傷治療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人體的脂肪、全身臟器、流動的血液、骨骼與空氣等。對臟器內部結構也能清楚的顯示。醫生可以很好的識別病人體內的腫瘤、炎癥、壞死病灶、異常物質沉著、功能阻礙、血液循環阻礙等病變。對于神經系統、胸部、腹部及四肢各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較大的幫助。與其他檢查手段相比較,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與圖像更清晰等優點,是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方式。
本次研究發現,核磁共振(MRI)診斷膝關節損傷,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有效檢查膝關節損傷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