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四川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 四川 成都 610500)
檢測標本質量可靠為保障檢驗結果準確性關鍵因素,對臨床疾病治療和診斷具有密切相關性[1]。研究顯示,在檢驗結果誤差中70%來自于凝血分析前過程,由于凝血檢測標本采集主要由醫務人員執行,因此提高醫務人員對檢驗結果準確性十分重要[2]。因此,對我院凝血分析前關健環節凝血事項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
選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檢測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空腹組50例,餐后組50例。其中年齡最小1天,最大104歲,平均年齡(52.08±0.08);凝血檢測患者58例為女性,42例為男性。使用全自動凝血儀分析纖維蛋白原水平(FIB)、凝血酶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觀察凝血分析前關健環節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
儀器和試劑:使用全自動凝血儀和配套試劑,將采集凝血標本分別,經1500r/s離心10分鐘,在全自動凝血儀上分析檢測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值,并和對照組結果進行比較,將檢驗結果詳細進行記錄。
分析餐后和空腹的纖維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分析溶血標本對凝血結果對比。
數據處理采取SPSS25.0軟件對比分析,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
餐后凝血指標中APTT和PT結果無顯著差異,其FIB指標與空腹時相比顯著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析餐后和空腹凝血結果對比(±s)

表1 分析餐后和空腹凝血結果對比(±s)
檢測指標 餐后(n=50) 空腹(n=50)PT(s) 11.40±1.57 12.31±1.37 APTT(s) 26.78±4.36 27.15±3.83 FIB(g/L) 1.66±0.65 2.10±0.55
溶血標本對凝血結果具有一定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為PT、其結果時間顯著延長,見表2。
表2 分析溶血標本對凝血結果對比(±s)

表2 分析溶血標本對凝血結果對比(±s)
檢測指標 溶血組 無溶血組PT(s) 17.60±2.51 13.35±2.56 APTT(s) 23.35±3.80 24.04±4.02 FIB(g/L) 2.56±0.92 1.93±0.85
凝血檢測為臨床檢驗科檢測項目,其涉及病種十分多、為凝血性疾病、外科手術以及抗凝血治療檢測指標,其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本次研究中顯示,分析前多個環節對凝血結果檢驗具有影響,應引起檢驗工作者和采血人員的高度重視。因此,本次研究對凝血分析前關健環節凝血事項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其影響情況。
餐前血和人體餐后血主要區別為,餐后血中脂質成分濃度高,根據食物種類不同和食物攝入量不同,其脂質濃度具有較大差異,在本次研究中一般采用透視比濁法,對凝血指標進行檢測,在檢測前未進行稀釋或者高速離心處理措施,未消除血脂影響,檢測時脂質產生濁度易對檢測過程造成干擾,從而使濁度增強,導致餐后血FIB降低、APTT和PT時間延長,因此在采血前應對每位患者就餐情況進行了解,告知患者應進行空腹采血,若餐后必須采血,應和檢驗人員進行聯系,預防差錯情況發生。溶血在采血中也較為常見,其主要和采血管質量以及采血針粗細具有密切相關性,使用透射比濁法檢測儀器,無法消除溶血形成濁度干擾,使透射光檢測受到影響,溶血后紅細胞內多種物質易激活凝血酶,導致APTT和PT時間延長,溶血還容易導致血液中纖維蛋白原激活,從而形成纖維蛋白,使部分FIB消耗,使結果中FIB降低,對于上述情況,應避免溶血,從而能保障檢驗結果準確性。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在輸液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采血,患者輸液的量和種類易對凝血檢測結果造成影響,當輸液時在不同部位采血具有顯著差異,因此,當患者進行輸液時應最好避免進行采血,若必須要進行采血,應選擇在輸液對側手臂進行采血,避免從輸液針頭放血。
經研究表明,餐后凝血指標中APTT和PT結果無顯著差異,其FIB指標與空腹時相比顯著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溶血標本對凝血結果具有一定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為PT、其結果時間顯著延長。
綜上所述,采血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其涉及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和檢驗結果具有密切相關性,采血人員應對檢驗質量和過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檢驗前關鍵環節及時溝通和仔細操作,避免檢驗結果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