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宇蓉
(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慢性萎縮性胃炎為臨床常見疾病,胃鏡檢查過程中,患者病灶處常見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現象,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癌變可能。該病病程較長,疾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颊吲R床表現癥狀為腹部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特異性不強,還需進入醫院確診。臨床相關報告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及胃粘膜損傷因子持續作用及自身免疫因素等與該疾病發病存在關系。治療過程中需針對性采取抗炎及保護胃粘膜。本次實踐利用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以下為詳細分析。
雙盲法對我院納入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人數總計80例,兩組患者各40例。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42例、38例,患者年齡在35~68歲間,平均年齡為(51±3.54)歲,患病時間在1~10年。所納入的患者均滿足慢性萎縮性胃炎標準,表現癥狀中存在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將胃部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排除,將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兩組患者資料差異對比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單純利用阿莫西林治療,每天服用1.5g,分3次在餐前30min服用[1]。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式上施以果膠鉍膠囊治療,患者每次服用3粒,每天服用4次,在餐前及睡前服用。本次實踐的治療周期為15d,所有患者持續治療2個周期[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痊愈:患者消化道癥狀消失,胃鏡檢查中胃黏膜無異常,黏膜顏色基本為粉紅色,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長現象消失,患者炎癥消除。顯效:患者消化道功能改善,黏膜顏色自白色向粉紅色過渡。有效:消化道疾病癥狀有一定緩解,胃鏡檢查胃粘膜恢復良好,炎癥有所消除。無效:患者疾病癥狀無明顯好轉,炎癥加重。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病理積分及炎性因子指標。
本次實踐利用SPSS21.0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標準差利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利用%表示,χ2指標檢驗,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見表2。
表2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后病理積分對比(±s,分)

表2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后病理積分對比(±s,分)
觀察組 40 0.31±0.25 0.31±0.26 0.32±0.21 0.25±0.13對照組 40 1.44±0.42 1.35±0.28 0.98±0.21 1.25±0.34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炎性指標降低,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性指標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較為常見,與患者胃部長期受到刺激存在聯系,比如患者患有淺表性胃炎,且病情反復發作,胃粘膜在病變中脫落及固有腺體減少,引發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現象?;颊唛L期發病對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比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持續發展中容易引發癌變,及時采取治療方式是疾病治療的關鍵。阿莫西林為廣譜抗生素,在患者口服過程中轉變為肽鍵,并在轉化過程中合成抑制菌糖肽,細菌被該元素分解[3]。阿莫西林在臨床上具有可靠的抗Hp效果,防止Hp對胃粘膜造成刺激,從而為修復胃黏膜奠定堅實的基礎。果膠鉍是復合型藥物,患者服用此藥物后,保護患者胃黏膜,使胃黏膜上的上皮細胞分泌物增加,進一步加快胃黏膜的修復速度,使炎性反應降低。阿莫西林與果膠鉍聯合使用有利于恢復胃部功能,防止癌變發生。在本次實踐過程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在治療后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問題治愈或緩解,患者炎性因子降低,病理積分低于對照組。
綜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治療過程中,施以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可盡快消除炎癥,緩解癥狀,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