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潔
(廣西柳州市工人醫院 廣西 柳州 545005)
機械通氣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探尋一種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文中就主要從我院挑選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60例,分析了無創持續氣道正壓呼吸的治療效果。
2016年2 月—2018年10月期間,從我院挑選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60例,以隨機數表法作為分組原則,將選取的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30例。對照組男性患兒人數與女性人數比例為16:14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個月、最大年齡為7歲、年齡平均為(3.25±0.6)歲;觀察組男性患兒人數15例,女性人數為15例,患兒最小年齡為1個月、最大年齡為6.5歲、年齡平均為(3.33±0.46)歲。在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之間,P>0.05,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保持呼吸道暢通、糖皮質激素以及機體內環境改善等參股治療。對照組應用鼻導管吸氧治療,觀察組應用無創持續氣道正壓呼吸治療,其中鼻導管吸氧治療的呼吸機儀器的氧流量設置為每分鐘0.5L~1L[1];無創持續氣道正壓呼吸治療的呼吸機儀器相關參數設置為:吸入氧濃度,40%~90%;氧流量設置為4~12L/ml;氣道壓設置為0.3到0.6kPa[2]。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氣指標,即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展開比較分析。
治療效果。完成治療6~12小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完成治療6~12小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為有效;完成治療12小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為無效[3]。
本論文所涉及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
對比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66.67%、90.00%(P<0.05),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效果(例)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血氣指標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觀察組患兒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各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s)

表2 各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s)
組別 病例數 PaO2(kPa) t P SaO2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5.82±1.04 1.07±1.29 20.269 <0.05 0.56±0.049 0.94±0.042 41.635 <0.05對照組 30 5.82±1.06 3.09±1.37 11.144 <0.05 0.55±0.053 0.91±0.035 40.079 <0.05 t-0.001 7.591 - - 0.979 3.880 - -P->0.05 <0.05 - - >0.05 <0.05 - -
小兒重癥肺炎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病癥之一,嬰幼兒為該病癥的主要發病人群,同時屬于導致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小兒重癥肺炎的病情發展較快,且可合并呼吸衰竭等多種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所以臨床中多采用機械通氣展開治療,但機械通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無創持續氣道正壓呼吸屬于一種患者在完全自主呼吸狀態下展開的通風方法,其優點可表現為無創、簡便、易操作以及的并發癥較小[4]。從本文研究結果可獲知,對比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66.67%、90.00%(P<0.05)。李德東[5]通過研究獲得了與本文類似的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64.00%、88.00%(P<0.05)。
綜上所述,于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中應用無創持續氣道正壓呼吸治療的效果顯著,改善了患兒的各項血氣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