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上海市浦東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呼吸科 上海 201300)
大量報道研究和臨床實踐均證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中應用氧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表現以及肺功能[1]。但是在實踐中因對疾病的不了解,再加上長期受疾病的折磨,很多患者會出現抵觸治療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在對實施氧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時,予以了綜合性護理干預,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擇本院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制定的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2],排除有溝通交流障礙患者、有精神病史患者、缺失完整臨床資料患者、伴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隨機劃分成兩組,對照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3~68歲,平均年齡54.21±4.22歲,平均病程5.21±0.12年;觀察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41~66歲,平均年齡54.19±4.25歲,平均病程5.18±0.18年。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齡以及平均病程均無顯著差異,P>0.05,比較性強。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詳見如下:(1)了解患者病情,根據其文化程度和心理情況,對患者予以個性化健康指導,著重就氧療目的、操作等進行宣教,使患者知道氧療的重要性。(2)在氧療期間注重護理的舒適度,根據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治療時間,囑咐患者多休息,若條件允許可采取雙腔鼻導管供氧,以減少在氧療期間產生的不適感。(3)加強氧療期間的巡視管理,尤其是夜間。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夜間睡眠時易發生低氧血癥,特別是并阻塞性呼吸暫停的時候情況更加嚴重,在這個時候更要求要加大夜間的巡視,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確保治療的效果。(4)加強和患者以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回答其所提的問題,護理態度熱情,如患者出現負性心理,應及時予以對癥處理,緩解和消除患者存在的負性心理,以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
利用本院自制的氧療依從調查表和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依從情況、滿意度情況,滿意度調查表以100分進行評價,總分≤80分表示滿意,低于80分表示不滿意。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處理,兩組計數資料均用百分比表示,利用χ2進行比較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利用t比較檢驗。結果顯示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氧療依從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氧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比較[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以氣流阻塞為主,病程比較長,容易反復發作,患者肺功能呈進行性減退狀態,對其勞動力以及生活質量均容易產生嚴重的影響。有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漸呈年輕化方向發展[3]。目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中,尚無根治方法,多以藥物控制病情發展和減輕癥狀。有文獻指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堅持氧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4]。在氧療期間加強護理干預,通過氧療知識的宣教、氧療操作的護理等可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還可緩解其可能存在的各種負性心理,比如焦慮、抑郁等,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和配合度,有利于療效的提高。本次研究筆者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療依從性與護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氧療完全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
綜上,加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氧療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