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美 林碧英 鐘方萍 丁湘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四川 自貢 643000)
臨床上利用腹腔鏡對患者進行膽囊切除的手術被稱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治療膽結石、膽囊息肉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護理觀念不斷深入,使得人們對術后護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1]。快速康復護理最初的開展工作是在歐美國家,與近年來的麻醉、微創外科等技術相互結合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臨床外科中很高認同度。該護理手段的核心觀點是在圍手術期內,通過采取標準化的一系列護理措施,使得患者在完成手術后盡快恢復腸胃道功能,縮短住院時間,進而節患者的省住院費用,減輕其經濟負擔。為分析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本研究選取部分患者,詳細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136例,按照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患者68例。納入標準:確診患有膽囊結石,需要采取切除術進行治療;肝腎以及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存在異常;知情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并發癥,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治療;在進入研究前的兩個月內曾患有膽管炎、黃疸等疾病;肝內外膽管存在結石。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34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41.8±2.4)歲;研究組男30例,女38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2.1±2.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經患者同意后,在倫理會審核并通過后實施。
對照組進行傳統的外科手術后護理干預,觀察組則采取快速康復護理措施進行術后干預。護理分為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三個階段。首先,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評估其一般情況,根據病歷等資料判斷患者實際身體狀況并且制定針對性的手術計劃;由于對陌生環境的,不了解手術流程的。不熟悉患者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焦灼不安等,護理人員在術前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心情愉悅,提高治療依從性[2]。其次,術中護理。提前為麻醉做好準備;補液過程要進行密切關注,補液量不宜過大、補液速度不能太快,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要保證手術環境的適宜,包括對手術室內的濕度、溫度進行調節,保證患者的舒適度。最后,術后護理。剛完成手術的病人身體還比較虛弱,因此護理人員要對病人的病情發展狀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手術帶來的疼痛會導致患者身體受到刺激從而達到應激狀態,該種狀態下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而且還會使得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有明顯的上升,護理人員要通過合理方式如心理安慰、給予鎮痛藥等,來緩解患者疼痛;經一段時間康復后,指導患者下床活動,預防血栓形成,促進腸功能恢復。
在術后患者血糖、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輸液總量以及住院時間四個指標方面對患者的恢復狀況進行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各項指標的恢復狀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患者恢復狀況的比較(±s)

表 患者恢復狀況的比較(±s)
住院時間(d)研究組 68 7.13±2.83 24.64±4.28 9.11±2.53 5.75±0.81對照組 68 11.58±3.32 37.44±5.76 13.31±3.88 7.92±0.88 t - 8.41 14.71 7.48 14.96 P -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血糖(mmolL-1)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輸液總量(L)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中越來越為廣泛,因此與該手術相適應的護理措施也要有所進步,快速康復護理能夠與該結書書相互配合,取得1+1>2的效果,保證患者的疾病治愈效果。
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組各項指標的恢復狀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快速康復護理與傳統護理措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首先,快速康復護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步進行病情評估,這樣能夠彌補傳統手術護理針對性不強,統一化護理往往使得護理效果不能達到最大化的缺點。其次,快速康復護理對于術中病房環境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傳統護理方式中往往只關注于手術本身,對于一些外部環境不夠重視,這樣可能會因為環境的不適應而造成患者的術后結果不能達到理想標準[3]。在術后的護理過程中,傳統護理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能將患者疼痛程度與護理效果相互結合起來,沒有做好止痛工作,因此會因為患者應激反應使得護理效果有所折扣。快速康復護理則在傳統護理措施上進行了改革使得護理效果更好。綜上所述,對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在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醫院護理質量也有明顯改善,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