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君霞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分院中醫科 廣東 深圳 518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進展性,可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常規治療方法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療效,但是總體治療效果不佳,提倡中藥治療方法,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效果,改善預后。選取5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分析其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
選取5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例均滿足疾病診療標準[1],患者本人無溝通障礙,意識清晰,可做好相應配合。根據治療方法分組,實驗組(n=26)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5.36±3.39)歲對照組(n=26)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55.61±3.39)歲。本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精神類嚴重疾病者;(2)合并器質性病變、免疫系統嚴重疾病者;(3)合并嚴重全身感染者;(4)妊娠及哺乳期婦女;(5)無治療指征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注意為患者做好用藥治療監測,減少不良反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改良式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藥材主要包括大黃、蒲公英各30g,黃芪、煅牡蠣、芒硝、仙靈脾、益母草各20g。灌腸過程中,保證患者肛門括約肌保持松弛狀態,鼓勵患者深呼吸,對灌腸液溫度進行適當調整,一般在35~41℃即可,注意做好保溫護理,避免引起腸道不適反應。合理控制灌腸時間,促進藥物吸收。灌腸前,為患者排空腸道,臀部抬高10cm,插入深度控制在20~25cm左右,氣囊內注入空氣或水,灌腸后定時更換體位,強化藥物吸收效果。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生化指標(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做好記錄。同時,對兩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判斷標準[2]:(1)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病情控制良好,多種指標恢復正常,癥狀評分減少>2~3分;(2)有效:病情有所改善,臨床癥狀基本好轉,癥狀評分減少1分;(3)無效:患者病情無改善,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兩組治療前生化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改善,但實驗組治療后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對比(±s,μ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對比(±s,μ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實驗組 26 421.13±56.23 265.9±52.13* 19.27±3.14 9.35±1.01*對照組 26 421.21±56.38 299.22±54.02* 19.14±3.22 13.04±2.82*t - 0.971 18.632 0.395 9.527 P - 0.147 0.000 0.094 0.000
實驗組總有效率(92.31%)高于對照組(65.38%),χ2檢驗結果證實,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例)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既往臨床研究已經證實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的效果,其不僅能夠發揮顯著的全身治療效果,同時也可節省大量醫療費用。對于灌腸治療而言,其是否能夠發揮療效,與其存留面積及時間相關[3]。對傳統中藥保留灌腸進行有效改良,此種方式肛管直徑相對較小,插入深度更深,藥物流速緩慢,可避免液體外溢,同時有效保護直腸黏膜組織,防止黏膜受到較大刺激。
許夢白[4]等人在結腸透析的基礎上,為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其總有效率(95.6%)明顯高于單純結腸透析,說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的特色與優勢。本研究實驗組治療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92.31%)高于對照組(65.38%),上述研究充分證實,為患者采用改良式中藥保留灌腸療法,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在提高療效、改善腎功能指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改良式中藥保留灌腸效果明顯,應用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中,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