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斌 李濤 劉偉 馬燕俠 李彥(通訊作者)
(銀川市中醫醫院 寧夏 銀川 750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椎間盤在收到外力后出現的以纖維環變薄弱甚至破裂,髓核突出到后方椎管內,刺激和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從而產生相應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據報道青少年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為1%~5%,有逐年升高趨勢[1]。現將我科從2016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針刺夾脊穴配合定向藥透治療該類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取得明顯療效,現統計報道如下。
將60例符合青少年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的患者均為我科門診患者,采用Doll's臨床病例隨機表按1:1比例分為夾脊穴配合定向藥透組(治療組)和針刺組(對照組)。治療組有30例,女13例,男17例;對照組有30例,女14例,男16例。年齡均在14~25歲,兩組患者都有腰腿痛的臨床表現,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資料統計分析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按照第四版《實用骨科學》制定:(1)出現腰痛伴坐骨神經痛,查體見直腿抬高試驗為陽性;(2)腰椎脊旁壓痛明顯,同時存在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部;(3)伸拇趾肌力減弱,小腿后外側或小腿前側之皮膚感覺減退,跟腱反射反射減弱;(4)X線片可排除其他腰椎病變;(5)MRI及CT檢查結果與臨床癥狀相符合。
1.2.1 針刺穴位及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腹部置軟墊,穴位常規消毒,取病變腰夾脊及上、下椎的夾脊穴,椎體正中旁開1寸雙側取穴,用0.50×75mm毫針(環球牌)刺腰夾脊穴向內下方呈20°斜刺深2寸左右,得氣后留針60min。
1.2.2 定向藥透 將中藥天王貼(組成:紅花、川芎、血竭等)置于針刺的部位,其上放置定向藥透儀活化器(SBX-G2,北京同福園科貿有限公司),并用醫用薄膜嚴格密封,開啟定向藥透儀,定時60min,每日一次,14天為一個療程。
1.2.3 對照組 針刺穴位:針刺腎腧、大腸腧、秩邊、環跳、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絕骨。上述諸穴位毫針直刺進針,得氣后接G6805型電針機,選擇連續波,頻率15~20Hz,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治療30min,每日一次,14天為一個療程。
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評分,參照日本骨科學會制定,由國際權威骨科雜志于1994年推薦的“下腰痛功能評分標準(JOA)”進行觀察。套用下列公式計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完全正常為27分。改善率達90%以上為臨床治愈,60%~89%為顯效,25%~59%為有效,25%以下為無效。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行JOA評分與治療后JOA評分比較,同時對腰椎功能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JO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JO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JO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7.33±1.53 23.78±5.62對照組 30 7.18±1.46 18.86±5.71 P->0.05 <0.05

表2 腰椎功能改善情況[n(%)]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腰腿痛”“痹證”等范疇。《諸病源候論·腰痛候》曰:“凡腰痛者有:一曰少陰;二曰風痹;三曰腎虛;四曰暨腰;五曰寢臥濕地”。青少年的腰椎間盤突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是青少年的這種疾病的概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鑒于青少年發育不完全,其對身體機能的影響更大,治療也更為棘手[2]。目前臨床治療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療法主要有:中藥、推拿、牽引、針灸、等。王敬威[3]研究提示青少年患者應首選保守療法,若出現6周以上的下腰痛或者神經根痛,建議微創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針刺治療結合中藥定向藥透治療青少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在腰椎功能改善率、改善下腰痛JOA評分較傳統針刺治療配合電針治療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