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珍 金冠珍
(1河南醫藥技師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對中醫研究的深入,現階段中醫治療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治療中。但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中藥制劑對于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得到了醫療行業的廣泛關注?;颊弋a生的不良反應不但會影響治療效果,同時也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1]。本次研究了70例行中藥制劑治療且產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分析了中藥制劑臨床使用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與應對策略,報告如下。
選取三甲醫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行中藥制劑治療且產生不良反應的患者。70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39例,患者的年齡在23~75歲;平均年齡(53.18±11.62)歲。
回顧性分析醫院上報的70例中藥制劑ARDs報告,其中包含了患者的基本資料、給藥方式以及不良反應癥狀等;通過EXCEL表格將上述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患者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與預防策略。
在所有患者的給藥途徑中,靜脈注射所占比例最高,占據62.86%,其次為肌肉注射18.57%、口服12.86%、外用5.71%,見表。

表 所有患者的給藥途徑分析
70例患者中,出現過敏反應的患者共有26例,占據37.14%(26/70);過敏反應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蕁麻疹、猩紅熱樣皮膚病變;患者主訴癥狀為肢體麻木、惡心頭痛、血壓增高、呼吸困難等。導致過敏反應的藥物包含:清開靈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以及正紅花油等。
出現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14例,占據20.00%(14/70);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口服藥物所致,患者主訴的癥狀為惡心、嘔吐、肝損害以及腹痛腹脹等。導致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包含:豬苓菌多糖注射液、復方青黛丸以及穿琥寧注射液等。
出現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12例,占據17.14%(12/70);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癲癇等。導致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主要藥物包含:穿琥寧注射液導致血小板減少、銀杏葉片導致虹膜出血、藻酸雙酯鈉注射液、六神丸等導致過敏性癲癇。
出現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8例,占據11.43%(8/70);患者主訴癥狀為頭暈、頭痛以及失眠等。導致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包含:雙黃連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等。
出現呼吸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6例,占據8.57%(6/70);患者主訴癥狀為呼吸急促、氣喘、哮喘、急性喉水腫等。導致呼吸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包含: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以及六神丸等。
出現泌尿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4例,占據5.71%(4/70);患者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急、雙腎功能受損等;導致泌尿系統不良反應藥物包含:清開靈注射液、藻酸雙酯鈉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70例使用中藥制劑產生不良反應患者進行分析后;在所有患者的用藥途徑中,靜脈注射給藥方式所占比例最高,占據62.86%,最低為外用給藥5.71%;在患者不良反應表現中,主要為過敏性反應與消化系統反應,分別占據37.14%、20.00%,最低為泌尿系統反應,占據5.71%。在患者使用中藥制劑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導致其產生不良反應的因素包含了多種,因此,在臨床使用中需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首先,需要科學遵循給藥途徑:對于靜脈注射引起的過敏性反應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盡可能的少采用或不采用靜脈給藥的方式,多采用口服的方式[2]。若必須要采取靜脈滴注,則需要依照科學的配液方式,嚴格檢查藥物,避免藥物之間互相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其次,需要合理規范用藥:由于中藥成分中存在著一定的毒性成分,且患者之間的個體性差異較大,長期服用中藥很容易導致毒素累積而導致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血液系統反應與呼吸系統反應[3]。因此,在臨床使用中,需要指導患者根據藥物說明嚴格服藥,科學控制藥物的劑量與藥物的種類。最后,需要把控藥物的配伍基準:中藥的成分不屬于單一藥物成分,在臨床使用中需要盡可能的分開使用中藥制劑,防止出現配伍禁忌的情況。此外,醫務人員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并在患者用藥時告知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癥狀,提醒患者一旦出現相關反應需要及時入院復查,以此來將不良反應的危害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導致中藥制劑出現不良反應的因素包含多種,在臨床使用中需要科學制定給藥途徑、規范用藥劑量并把控好藥物配伍,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健康宣教,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