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倩倩
(廣西柳州市婦幼保健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第六章第二十七條中明確指出: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1]。即使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實際工作中,幾乎每天都會有不同原因的退藥事件發生,嚴重的影響了藥房的工作和管理。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減少退藥事件的發生,現對退藥原因進行分析。
隨機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門診退藥處方500張。
對擇取的退藥處方和退藥申請單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退藥的品種、退藥的影響因素及醫生注明的退藥申請等進行分類、整理和記錄。
500張退藥處方的統計分類如下表1。結果顯示退藥原因主要有:(1)患者原因168例(33.6%):患者要求退藥153例,要求換藥15例;(2)醫師原因257例(51.4%)醫師處方劑量錯誤91例,未注明長期用藥42例,抗菌藥超天數24例,未注明用藥部位21例,特殊藥品未單獨開處方21例,用法錯誤18例,用藥頻次錯誤9例,數量錯誤9例,重復開方6例,超說明書6例,診斷不符5例,未注明用藥安全5例;(3)醫保退費、藥房及其他原因(25%)醫保退費30例,藥房及其他原因45例。

表 500張退藥處方退藥原因分析表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西藥、中成藥處方,單張處方藥品不得超過5種,用量一般不得超過7日[2]。而醫師處方不規范是造成退藥的最主要原因如處方劑量錯誤,未注明長期用藥,抗菌藥超天數,特殊藥品未單獨開處方,用法錯誤,用藥頻次錯誤,重復開方等。還有醫師未與患者詳盡溝通,如患者希望選擇特定品牌藥物而未與醫師及時溝通;醫師因病情考慮,患者自覺處方量大而要求退藥;醫師開具處方時未對患者的自備藥品情況進行詢問,且未告知開具藥品的名稱。
患者主動退藥或換藥原因有:(1)患者自行閱讀說明書,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太多而不愿意服用。(2)之前服用過該藥品發覺療效太差或者不良反應太大。(3)家里已有備用藥品。(4)藥物過敏或者G-6-PD缺乏不能服用。(5)患者刷完卡未取藥,又去其他醫院治療。(6)一品多規藥品,患者發覺藥品太貴或者發覺包裝不一樣。
醫保退費導致退藥主要是醫保診斷超過兩種疾病,需要延長病情的超過天數且未注明原因。藥房退藥主要的因素是藥房庫存不足導致的,還有需要特殊儲存的藥品(放冰箱2~8℃,避光)在交代患者用藥時忘記交代。其他原因有患者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收費錯誤等。
從退藥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醫師失誤造成的退藥數量很大,發生的退藥事件很多,因此規范醫師開具處方行為很有必要。我院一直在做處方前置審核工作,但由于2018年1月,我院換了新系統且新系統一直在調試階段,目前只有部分科室設置了處方前置審核,從退藥原因分析可知,醫師開具不合格處方造成的退藥完全可以通過處方前置審核解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設置為處方均需經審核通過方可進入劃價收費和調配環節,藥師審核出的問題處方,醫師修改合理后方可通過[3]。處方干預后可以提高醫生對問題處方的重視度,規范醫生的處方行為,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藥。
增強醫生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在接診中,醫生應當詳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既往病史等,并向其講解所用藥品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確保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藥物的使用方法[4]。
藥師在發藥時做好用藥交待,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做出合理規范地解答,消除患者的用藥顧慮,主動為患者提供用藥咨詢服務,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以減少退藥事件的發生[5]。
加強各部門的醫保、農合法規學習,減少因藥品超量或者不在報銷目錄范圍而造成的退藥事件[6],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
總之,門診退藥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減少退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提高患者的就醫滿意度,需要醫院各部門共同努力,加強聯系和溝通,密切配合。嚴格執行退藥流程,加強藥品信息宣教,增強患者用藥依從性,減少門診退藥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