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8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教育出口助力其全球雄心近年來,中國接收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增長顯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2012年到2017年在華外國留學生增幅達74%,目前總人數逾20萬。按照中國官方的數字,2017年外國留學生總數是該數字的兩倍多:每年增長10.5%,距離2020年達到50萬的目標僅差1.1萬人。韓國、泰國、巴基斯坦和美國是主要生源地。
中國對外國學生的簽證和畢業后工作采取寬松政策是對中國全球經濟雄心的補充。外國學生的到來也使中國有機會展現過去50年來所取得的驚人經濟和科技進步,增加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相反,放寬對外國學生政策是漸進的,不會引起國內的劇烈變動,具有典型的中國特點。
在政府鼓勵下,過去5年來,中國用英語授課的大學課程增加近2/3。這吸引了講英語的發展中國家的學生。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學生也是中國想要吸引的對象。據報道,2015年,來自美英兩國的留學生數量分別為2005年的2倍和3倍。
據估計,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當中,約60%給了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的留學生。與第三國的合作也得到鼓勵。比如,去年底啟動的英中“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基金,旨在推動英國、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學生、學者和研究人員的交流。
所有這些都表明,在世界其他地區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日漸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更加自信了。▲
(作者阿布杜爾·拉赫曼·奇瑪,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