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世紀初,阿根廷的經濟處于世界前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阿根廷的經濟增長率與美國相當,人均GDP甚至高于英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因此,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們踏上了肥沃的潘帕斯草原。100年后“潘帕斯雄鷹”依然在綠茵場上狂奔,而阿根廷的經濟卻止步不前。進入2018年,阿根廷貨幣比索就不斷地下跌,金融風暴席卷阿根廷匯兌市場。5月初,比索暴跌35%,基本處于崩盤的走勢。5月3日當天,美元匯率漲幅8.27%,1美元兌換23.3比索的最低紀錄被打破。9月中旬,阿根廷存款利率降到60%,比索嚴重貶值,通貨膨脹比率上升,在債務負擔和貨幣通脹的牢牢束縛下,阿根廷經濟瀕臨崩潰。誰能想到,過去一度和美國相競爭的阿根廷會變得如此不堪,又是什么導致這個曾經的世界經濟強國在發展中掉隊了,本文將以2018年阿根廷的金融動蕩為背景,闡述阿根廷債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并為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提供相應啟示。
關鍵詞:阿根廷;債務危機;金融開放;金融監管
1.阿根廷金融動蕩的概況
2018年5月,阿根廷匯兌市場發生嚴重震蕩,引發金融界的廣大關注。
在阿根廷央行將美元儲備拋售給市場并調整基準利率后,5月7日,比索對美元走穩。剛剛過去10天,比索兌美元的匯率就下跌了12%。并在3日當天下跌8.5%,創下美元歷史低點——1美元兌23比索,這是近兩年以來的最大跌幅。7月世界杯期間,阿根廷球迷居然借高利貸去看世界杯,這既說明了阿根廷人對足球的狂熱,也間接說明了該國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國內貨幣比索貶值嚴重。到9月初,阿根廷比索貶值了50%以上;當央行把利率定到60%后,比索創下了20%的跌幅,阿根廷無奈加息導致比索“哭泣”。市場預期通貨膨脹率接近40%,預計公共債務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7%,這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前估計的52%還要高,阿根廷陷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經濟困境。
為了防止匯兌市場的持續波動,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財政部長杜霍夫宣布為減輕赤字壓力,在年內將取消發行新的債券并將公共投資減少為50%。阿央行一周連續加息三次,將銀行的參考利率提高到40%;同時,為穩定匯市的波動局勢,阿央行還拋售了大量的美元。自3月到現在,阿央行為維持匯市穩定而拋售的美元已高達70億元。此外,阿根廷政府為恢復市場信息,將加快調整公共服務價格的步伐,力爭在年內把通脹率控制在15%以內。從當前來看,阿根廷經濟的恢復仍然面臨嚴重的困難,金融改革之路注定不會平坦。
2.阿根廷債務危機的原因
2.1結構單一的出口模式
自2017年12月以來,阿根廷經歷了嚴重干旱的天氣,拖垮了阿根廷的主要出口來源——農業經濟。據阿根廷谷物交易所統計,大豆和玉米的大幅減產造成了將近60億美元的損失,導致阿根廷的GDP縮水1%,這不僅影響了阿根廷的出口貿易,還影響了依賴這些農作物的食品加工行業。此外,谷物(小麥、玉米)與果實(葵花籽、大豆)等初級產品在阿根廷出口中分別占47%和21%的份額,再加上谷物與果實的價格持續走弱,阿根廷經常賬戶由盈余轉為持續擴大的赤字,這種結構單一的出口模式使阿根廷的國際收支失衡進一步加劇。同時,阿根廷為保護國內制造業,長期使用進口替代政策,導致國內制造業無力跟國外競爭,吸收的國際投資資本越來越少,難以阻止阿根廷惡化的金融局勢。
2.2國定匯率為主的貨幣局制度
2018年9月初,美國利率上升,美元持續走強,阿根廷比索出現斷崖式貶值,有學者指出,比索貶值將超100%,極大地降低了對新興經濟體的吸引。
阿根廷實施的固定匯率為主的貨幣局制度使比索嚴重貶值,大大削弱了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沉重打擊了阿根廷的貿易出口。通常來講,一個國家如果盯住某種強勢貨幣,即可以與該貨幣在固定匯率制下進行無限制兌換,那么這個國家與盯住國一定有非常密切的貿易聯系。但阿根廷流入美國的出口份額僅占12%,遠遠低于英國和法國對美國的出口份額。國定匯率制使阿根廷陷入了出口不振、經濟疲軟的局面,阿政府難以靈活的使用貨幣政策,只能采用有限的財政政策來擺脫目前的困境。為此,阿根廷政府必須以大力削減財政赤字為條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貸款援助。然而,持續惡化的經濟局勢,迫使馬克里政府提前在華盛頓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撥付援助資金進行談判,以換取明年的財政平衡。
2.3國內存在龐大的債務負擔
自2016年起,阿根廷政府就大范圍進行主權債務融資,外債規模持續擴大。到2017年年底,外債累計2330億美元,與2015年比,增加了約28%。此外,前總統克里斯蒂娜在執政期間給殘疾人和窮人增加了很多補貼,還通過發行貨幣來改變國際收支逆差,這些不僅增加了政府支出,還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馬克里政府為挽救國內的經濟困境,在2017年取消了部分補貼,與2016年相比,補貼減少約17%。但補貼的減少卻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漲,再加上貨幣的嚴重貶值,預計今年的通脹率將超40%。此外,阿根廷銀行的資金無法正常周轉,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在財政開支上沒有節制,進一步加劇了政府的財政負擔。由于阿根廷外債規模龐大且違約次數過多,很難獲得國際組織的投資與援助,阿根廷的經濟形勢岌岌可危。
2.4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推波助瀾
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鼓吹私有產權制度的優越,并依仗自身的國際地位,在全球強行推進金融自由化政策,誘使阿根廷在國內大規模推進私有化,使阿根廷逐步陷入了經濟困境。由于阿根廷的私人資本比較弱小,國有企業是主要的經濟支柱;國有企業私有化會大大減弱民族工業的競爭力,削弱國家對經濟命脈和戰略性行業的控制權,甚至喪失同國際資本討價還價的能力。如今,這些國家以一個缺少公共抵押品的小小理由,就拒絕給阿根廷提供國際資金援助,有的國家甚至還大肆侵占阿根廷民眾的個人存款,使阿根廷政府的財政負擔愈加沉重。此外,阿根廷國民為了避開當前的經濟風險,把手中的比索大量兌換為美元,轉移到摩根大通銀行等外資機構。然而,外資機構非但沒有妥善保管他們的財產,反而進行大范圍的洗錢活動,使阿根廷國民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同時,阿根廷國內腐敗現象滋生,很多官僚買辦與外國資本相互勾結,使巨額的財富大量流失海外,政府的債務不減反增,逐漸把阿根廷推到財務破產的邊沿。
3.阿根廷債務危機的啟示
3.1大力發展多樣化的產業模式
阿根廷坐落于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國內自然資源豐富,農牧業非常發達,糧食和肉類占據阿根廷對外貿易的很大份額。然而2017年嚴重的干旱天氣,造成了阿根廷糧食的大量減產,加劇了其國際收支的失衡。因此,阿根廷不能僅僅依賴農牧業出口,而應該發展多樣化的產業模式,大力發展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阿政府應積極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鼓勵外國企業參與國內石油化工和倉儲物流等行業,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此外,積極引進外資機構,允許他們在本國建立分廠,開設分支機構,一方面能帶來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拉動國內的就業,另一方面還可以刺激國內企業的創新與改革,增強它們的核心競爭力。發展多樣化的產業模式,能使國內的經濟結構更加完善,對外出口的產品更加豐富;還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外資,推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同時可以避免因產業結構單一而導致國際收支失衡,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抑制國內債務危機的發生。
3.2 切忌盲目推行金融開放
阿根廷政府在國內盲目推行金融開放,并向外國投資者全面放開證券銀行業,不到幾年的時間,金融命脈的控制權就落入了西方國家的手中,導致國內爆發嚴重的債務危機。阿根廷債務危機提醒我們,金融開放就像一把“雙刃劍”,利用好可以快速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利用不好就有可能破壞國家的金融安全。因為,美國一直依靠美元霸權來操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迫使其他國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并把其作為全球經濟擴張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在推行金融開放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國情,穩扎穩打地推行金融開放,對銀行、證券等行業的開放持審慎的態度,必要時對資本流動項目實施一定的金融管制,消除某些突發因素對宏觀經濟的沖擊。此外,在風起云涌的當今世界,我國為了吸引外資,促進貿易開放,應采用靈活的匯率制度;在某些特殊時刻可以采取固定匯率制,但一定要立足當時的經濟形勢,確保國家的金融安全。
3.3建立債務安全預警機制
當前,阿根廷遇到的諸多困難和挫折,在很大程度上都跟政府的干預過多有關。所以,我國在發展經濟時,應協調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政府進行干預時,適當加強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此外,大力吸引外資,緩解國內資金的短缺,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誠然重要,但借債必須考慮項目的使用效益和本國的償還能力。雖然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規定的風險臨界點,但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現在某些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盲目舉債搞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地方債務問題。地方當局融資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一旦它們的債務擴張,就會集聚大量的債務風險,對銀行業造成重大的沖擊,在某種程度上威脅國家的金融安全。因此,我國應建立一套債務安全預警機制,密切關注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狀況,在保證金融安全的情況下推動經濟的發展。
3.4加強金融監管,警惕國際資本腐蝕
阿根廷由于金融監管不到位,國內產生了官僚買辦的利益集體。這些利益集體在金融開放中對西方國家私有化、自由化的建議言聽計從,無視外來企業對本國企業的強烈沖擊,任憑外資機構主導本國的證券、銀行等戰略行業,甚至放棄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以從中獲取巨額的腐敗收益。這種異常猖獗的行為,給國內經濟帶來龐大的債務壓力。因此,阿根廷政府應加強金融監管,遏制官僚買辦與外國資本相互勾結,警惕國際資本的侵蝕。此外,阿根廷由于財政紀律渙散,國內一直存在巨額的財政赤字,市場償債能力不足,一旦出現金融動蕩,很容易爆發債務危機。因此,阿根廷政府應該強化財政紀律,進行財政機制改革。首先,削減政府機構,淘汰無用人員,改善政府的辦事效率;其次,改革社會保障機制,減少公共福利,降低財政支出;最后,合理調整稅率,增強稅收管理,杜絕偷稅漏稅現象,嚴懲各種腐敗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國內的財政負擔,避免債務危機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林華.阿根廷的經濟改革及其啟示[J].經濟觀察,2013(08)
[2]高慶波.阿根廷債務危機:起源,趨勢與展望[J].國際經濟評論,2015(11)
[3]謝雨萌.淺析阿根廷新自由主義的失敗及啟示[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
[4]J.F.Hornbeck, Argentinas Post-Crisis Economic Reform:Challenges for U.S. Policy[J].Specialis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2013(04)
[5]Carolyn Thomas, Nicolas Cachanosky, Argentinas post-2001 economy and the 2014 default[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05)
作者簡介:
李士明,男,漢族,河北省邢臺市,河北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