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 詹必杰 鄒達聰
摘 要: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均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二者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區別。在新形勢發展的推動下,二者的融合使會計工作真正具有控制功能,為管理者提供更加及時、全面、準確的各種信息,從而促進企業發展。論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和聯系,并提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具體措施,以期為同行業人員做好會計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
中圖分類號:F23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9-0120-02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是這樣定義管理會計的:“十三五”期間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管理會計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能夠為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引。在大數據不斷發展的今天,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且開始侵占財務人的崗位,這給許多財務人員都帶來些許的危機感,財務崗位也將被重新定位。目前來看,會計人的基礎工作存在大量重復的內容。在機器人“介入”后,一些基礎、煩瑣的工作是機器人首選的取代目標。雖然看起來機器人有“搶飯碗”的嫌疑,但是它還不足以替代人的主觀判斷。尤其是會計人員所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判斷力,這些事是機器人不能復制和替代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要素,可為會計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借助各類新技術,可加速會計行業發展、人員職能轉型,以此為會計工作開展提供機遇。但這些新技術會為管理會計帶來相應的挑戰,比如單位人員需求量減少、會計人員需要持續學習等。除了需要具備基礎性的知識以外,還要學會儲備高端的管理、決策、預測等一系列知識,提升職業判斷力。這就需要我們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相互融合,兩者相輔相成、協調共進。
一、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傳統財務會計工作主要包含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處理的都是歷史數據,是單位的既往賬務,導致財務會計工作傾向“報賬型”,財務會計核算標準集中在“呆賬”,注重的是以往賬務計算,解釋的也是既往財務數據及財務信息。由于這些賬務是給非財務人員觀看的,導致財務會計被稱之為“外部會計”。單位賬務由領導、主管、財務部門、會計部門共同管理,這無疑增加了用賬復雜性。管理會計屬于事前會計,具備顯著的“經營型”特點,管理會計不僅可評價過去的財務信息,還可決策當前財務信息,預測未來財務,管理會計的應用,可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應用效果顯著,進而管理會計也被稱之為“內部會計”。管理會計并非簡單用賬,還需要算賬、預算等,屬于財務會計上的延伸,可凸顯財務會計的應用價值,提出財務會計內的高價值會計信息。管理會計可以與財務會計攜手,共同為企業服務。
1.系統操作特點的區別。財務會計應用階段,需要嚴格遵循會計準則,以及會計法律、法規,精準反映財務信息,強化財務信息掌控,以此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數據的精準性。管理會計能夠依據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針對性管理,凸顯會計準則的靈活性,限制各個規章和法規。管理會計主要包含六部分:財務管理、會計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存貨控制與業績評價。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是在管理會計基礎上,增加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內的功能。
2.會計人員在工作上的要求區別。財務會計人員在業務辦理階段,需要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開展,任何一項財務處理均需要配備財務會計憑證,熟悉財務會計處理程序,辨別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精準性。管理會計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控財務會計賬戶模式,還需要借助各類先進信息技術,分析實際工作內的財務數據,開展精準計量,定期報告與分析。管理會計工作人員通過充分應用科學知識、先進技術,開展有效分析,切實解決管理會計工作中的財務問題。
3.在內容方面的要求不盡相同。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內容有明顯差異。財務會計著重要求的是各類數據、資料必須要精準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為企業提供精準的財務數據。財務會計需要借助各類方式,比如價值鏈分析、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制定等方式,開展財務數據處理。管理會計要求的是全面搜集財務信息,為企業的經濟決策提供協助,對財務數據與財務資料精準度要求并不高。管理會計是需要什么信息,就獲取什么信息,涉及內容較廣,沒有特定的要求。財務會計管理主要是劃分資金、資金運用產生的財務關系,管理會計工作不會涉及較多、較復雜的經濟利益關系。
4.操作手段和方法的區別。財務會計常用記賬方法、復式記賬法進行記賬,財務報表編制主要是為外部需要使用財務報表的人員提供資料,外部人員通過整合財務決算與財務數據,獲取有用的財務信息。管理會計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成本分析方式,能夠實現財務報表統計預算,保障內部財務報表的有效性、企業生產的高效性,以此為企業各項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信息。簡單而言,財務會計方法賬目與格式方式單一,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管理會計則不規定格式、標準化程序,全方位服務業務,更好地滿足業務管理需求,以此凸顯管理會計的多樣性,不斷充實管理會計空間。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服務企業的長遠發展。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通過整合兩者優勢與特點,能夠參與企業管理。企業發展階段,借助財務統計,可強化信息搜索,精準調整企業的各項行為,以此更好地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意見。通過融合不同的會計形式,在充分研究分析企業發展現狀基礎上,可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依據,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2.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為實現信息數據量的增加,需要不斷提升管理會計的數據加工能力,針對性分析得到的數據,開展完整統計,并預測財務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實時共享財務信息,可促使管理人員全面掌控企業財務信息,更好地開展經營決策工作。
3.互補整合,提高綜合優勢。基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進出理論能夠得知,兩者并非單獨操作,一旦單獨操作將會出現較大的弊端。只有兩者合理互補,才可綜合其優勢,發揮其最大的應用價值。因此,整合系統和結構,能夠統一保留兩者優勢,互補兩者系統,以此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企業財務運行模式最佳化。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措施
1.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是一個長期的漸近過程,只能采取循序漸進的融合策略。目前,我國財務會計已有完善的會計制度,日常信息核算、對外信息披露等都有完善的準則規定,而管理會計還沒有比較完善有效的規章制度。這就需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明確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和權限,從會計體系、業務流程、數據處理、人才管理、組織機構等方面加以規制。通過進一步分析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各種信息,實現對財務信息資源進行控制和管理,使會計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得力幫手。
2.提高數據信息資源共享程度。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在會計管理中的應用,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數據共享提供了管理平臺,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相互監督和共同進步的作用。財務會計收集數據的目的是為了填制會計憑證、計量、會計確認,并最終形成分類明細的數據資源;管理會計是以財務會計為基礎,根據目的的不同,挑選有用的數據進行統計、預算,最終得到各種報告和實施方案。雖然二者信息資源和使用方式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數據來源。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以便提升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加強管理決策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安徽工業大學在人工智能技術基礎上,研制了全新的智慧財務系統,并率先投入到高校內使用。試驗結果顯示,新一代智慧財務系統能夠高度集成業務流程、財務流程、內部控制流程,可促使企業預算、核算、決算一體化。在實際應用中,系統還可同時提供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管理會計信息,注重用戶的體驗導向,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財務信息報告,精細化預算管理,為企業財務提供全面管控。
3.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業務素養,也是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通過教育培訓,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能夠正確認識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在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和地位,改變當前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認識不到位的現狀。其次,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的培養,使其及時更新知識,學習最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規則,提高工作能力,盡快成長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最后,積極引進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為會計隊伍補充新鮮血液,打造屬于企業自身的會計精英團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通過融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可促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均可保障企業財務、財產運行安全,通過融合兩者,可提升財務報表質量,將其企業財務積極運營風險,為公司運行提供信息數據支撐。企業必須要積極融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制定合理的財務目標,以此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凸顯企業社會效益,推進企業穩定發展。工信部財務司王新哲司長明確指出,只有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才可加速企業的轉型,推動企業的發展,引導企業建設現代化財務制度。如此,才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構建創造型財務思想,增加會計的價值創造能力和服務能力,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現實世界的發展而不斷融合、延伸、拓展已成為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 ?胡云楊.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分析[J].企業財務管理,2015,(5):123.
[2] ?程艷.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會研究,2011,(2):52-54.
[3] ?王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問題研究[J].新經濟,2013,(26):86-87.
[4] ?楊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J].管理會計,2015,(11):226.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