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對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指出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從規劃設計先行、統籌、精細化、專項制度和人才引進等五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期對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F530.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9-0153-02
軌道交通具有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運營維護成本高、準公益性及正外部性強等特點,是造成目前大多數軌道交通企業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需依靠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才得以維持運營,這樣勢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作為改革創新的前沿之地深圳,在深圳地鐵三期工程時,創新變革了地鐵投融資及建設體制,政府資本金投入方式改為土地作價出資,在機制上倒逼地鐵企業必須加強地鐵附屬資源及物業開發的力度,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支撐地鐵建設與運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軌道交通企業需要依托軌道交通附屬資源及物業開發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對軌道交通附屬資源地下空間開發價值鏈分析,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處于商業開發價值鏈的最前端,直接決定了地下空間的先天資質和后天價值,應作為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的核心著力點和聚焦處。因此,本文將重點對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進行探討,希望對軌道交通附屬資源開發經營的管理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的重要性分析
1.規劃設計決定地下空間資源的有效規模。軌道交通在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施工工法等原因,會產生一定規模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間。如果在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設計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不考慮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訴求,一是回填這些自然形成空間成本高,不具備功能價值和經濟價值;二是不回填后期還需投入巨大的改造成本才能加以開發利用,可能有的自然形成空間因無出入口而無法開發,則這些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間規模并非有效規模。反之,如果在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設計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對軌道交通沿線商圈、區位、交通環境、周邊配套等進行全面調查和可行性研究,不僅可以對隨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的自然形成空間加以開發利用,甚至還可以主動規劃設計出更多有效的地下空間規模。
2.規劃設計決定地下空間資源的價值效益。在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價值實現過程中,規劃設計處于商業開發價值鏈的最前端,直接決定了地下空間資源的先天資質。它不僅有利于后期招商和經營,而且還可以避免或減少二次改造浪費。規劃設計階段應進行系統規劃,在對軌道交通沿線商圈、區位、交通環境、周邊配套等進行全面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考量后期地下空間項目招商和經營需要,提前預留足夠的風水電等工程條件,以適應商業發展需求,提高軌道交通地下空間資源的商業價值。
二、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視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的理念未形成共識。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仍處于建設高峰期,由于建設工期緊、保開通任務重,軌道交通企業工作重心往往側重于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往往處于從屬地位,重視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的理念并未在軌道交通集團上下形成普遍共識。在線路建設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往往未對軌道交通沿線商圈、區位、交通環境、周邊配套等進行全面調查和可行性研究,未能編制地下空間商業咨詢項目報告書并納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缺乏資源專項報告納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硬性規定,也即意味著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前期規劃設計難以得到切實的保障。
2.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設計缺乏前瞻性和系統規劃。一是前期規劃設計前瞻性不夠,未能充分考慮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需求,導致地下空間的風、水、電等工程條件預留不足或不具備開發條件,從而導致后期改造成本巨大或不能形成有效規模。二是前期規劃設計缺乏系統規劃,不能有效滿足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需求。由于規劃設計、地下空間資源經營等相關單位間的銜接不夠,以及對軌道交通沿線商圈、區位、交通環境、周邊配套等欠缺全面調查和可行性研究,使得規劃設計難以有效契合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需要,從而導致后期招商困難。
3.精通規劃設計與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復合型人才仍顯匱乏。在國內軌道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規劃設計和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專業人才也在磨礪中不斷學習與成長,在各自領域的專業性均較強。但由于規劃設計與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協同力仍不盡如人意,兩個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少充分的協同作戰歷練和交流,導致精通規劃設計與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復合型人才仍顯匱乏,制約著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三、建議
1.規劃設計先行,著力提高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的規模效應和整體能級。在軌道交通建設的前期規劃設計階段,軌道交通企業應以集約利用土地,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為己任,以前瞻性的規劃設計理念,結合軌道交通線路走向、城市商業布局及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使得地下空間資源遍布城市核心商圈,形成規模效應。在前期規劃設計階段,軌道交通企業應充分考慮實施地下空間資源綜合開發的需求,提前規劃地下空間商業、廣告、通信傳媒等經營性資源開發和營銷方案,鼓勵商業模式創新設計,整合電商、社交通訊、實體商戶等平臺,融合資金流、信息流、客流、物流等資源,促進跨界融合,著力提高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經營的整體能級。
2.統籌規劃設計,明確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有效需求。一是統籌規劃同步。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項目的調整和落地,堅持與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專業規劃緊密結合。根據區域整體規劃和發展情況,在總體層面對車站站點選址和綜合開發規劃的有機融合,通過軌道交通專項規劃,優化地下空間資源規劃選址,明確綜合開發利用的類型和要求。二是統籌設計對接。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經營,要立足網絡化、品牌化的營銷角度,切實做到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項目整體規劃的提前化,資源開發企業根據軌道交通設計的節點要求形成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有效需求,明確設計界面。
3.精細化設計,最大程度提升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價值。在前瞻性的規劃設計理念基礎上,精細化的、基于終端運營和消費者視角的規劃設計就直接決定了大規模的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體量能否切實有效地轉化為可觀的地下空間資源開發收益。不斷追求規劃設計水平的精細化提升,并基于終端運營商的視角、消費者體驗的視角進一步優化商業設計方案,致力使整個地下空間的規劃發展更具前瞻性、人性化、科學化、實用化,在空間布局、人流動線、風水電設施設備預留、招商介入時點等多個環節深耕細作,致力提升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價值。
4.建立專項制度,確保地下空間資源高效開發。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涉及面廣、專業繁多、技術難度高,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工作內部各專業、各系統之間以及與建設單位、設計院、施工單位等都存在著大量的工作聯系和接口要求,需要清晰的工作協同機制加以規范并提供保障。通過建立《資源開發工程介入工作指引》等專項制度,厘清規劃設計、商業經營等相關單位的權責,保障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與軌道交通項目的“四同步”。
5.建立市場化的復合型人才引進機制。以市場化的薪資標準和機制引進規劃設計和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復合型人才,以地下空間資源項目為管理單元,加強團隊協調作戰與交流,實現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昌瓊.深圳地鐵商業開發規劃設計有效協同的探索[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6,(6):1-4.
[2] ?夏昌瓊.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6):14-17.
[3] ?楊智鋒.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開發與經營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16):329.
Discussion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of Rail Transit
YANG Yong
(Shenzhen Metro Group Co.,Ltd.Resources Development Branch,Shenzhen 51802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planning and design,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planning and design,and then propose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rom five aspects:planning and design advancement,overall planning,refinement,special system and talent introd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of rail transit.
Key words:rail transit;underground space;planning and design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