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雯 呂康銀


摘要:基于“二代”這個社會現象,本文首先提出“二代”問題出現的背景及由此導致的社會問題,其次通過運用CGSS 2015年的數據庫進一步分析“二代”現象的現狀,并分別從城市和農村角度測算了各個職業階層的代際流動性指數和代際繼承性指數、各職業階層的流出指數和流入指數,最后根據現狀的分析結果,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職業階層;代際流動;代際繼承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二代”現象備受各大媒體和學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它背后不僅蘊含著深刻的理論意義和豐富的政策含義,還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職業的固化現象。職業階層的固化,不僅會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還會使得機會不平等問題更加凸顯。基于此,那么我國社會目前代際間的職業流動性和繼承性到底處于什么的水平?各職業階層對其他階層的開放性如何,即各職業階層的流入指數和流出指數如何?以及城鄉家庭代際職業流動和繼承的現狀是否存在差異?
二、代際職業流動和繼承的現狀分析
本文運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5年的數據分析研究樣本代際間職業流動和繼承的現狀。CGSS2015數據庫采用多階段和多層次的概率抽樣方法,對內地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入戶調查,涵蓋了被訪者及其父母的人口社會學特征、家庭特征、收入情況、職業特征等的詳細信息,調查樣本量大、覆蓋全面,具有良好的樣本代表性,因此為本文研究父輩和子輩代際間職業傳遞情況提供了良好的數據支持。
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對數據庫做了簡單的處理。首先,篩選子輩和父輩的職業變量,同時刪除所有的無效樣本;其次,將父親和母親的職業信息較高的一方作為父輩職業信息,并與子輩信息進行匹配,最終得到7746個研究樣本,其中城市樣本4405個,農村樣本3341個;最后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修訂版,將被訪者及其父母的職業按照從低到高分為六個階層,分別是:農民、工人、商業及服務業人員、辦事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
通過表1可以看出,總體上,“子承父業”的發生概率仍然較大。若父輩從事農業,其子輩的職業階層雖有超過半數超越了其父輩,但上升的距離仍然較小,工人階層和商業及服務業階層這樣較低的職業階層依舊是農民階層代際向上流動的主要通道,且向上流動為更高階層職業的發生概率極低,存在明顯的阻礙。若父輩職業階層較高,則有助于減小其子女職業階層代際向下流動的發生概率,同時有利于增加子輩職業在代際間向上流動的發生概率。總之,父輩所處的職業階層位置會明顯影響子輩的職業階層位置。
為進一步測算父輩子輩的職業流動性指數和繼承性指數,本本借鑒Blau和Ducan(1967)計算代際職業流動指數和傳承指數的計算方法。假設有n個職業分類,父子的職業類別相獨立,Pij表示父輩職業為i,子輩職業為j的實際觀測頻數,則代際職業流動指數(i≠j)和代際職業傳承指數(i=j)Rij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Rij[=Piji=1nPij?j=1nPiji=1nj=1nPij]
為測算各職業階層的開放性,本文進一步計算了代際職業的流入指數和流出指數,其中代際職業的流入指數可用公式為:
[Ij=i≠jRi,jn-1]
流入指數反映的是如果父輩不從事職業j時,其子女進入職業j的可能性大小。Ij越大,可能性越大。同理,代際職業流出指數可以表示為:
[Oi=j≠iRijn-1]
流出指數Oi則表示父輩從事的職業為i,而子女職業不為i的可能性大小。Oi越大,可能性越大,反之則越小。
由表2可以發現,對角線代表父子職業繼承性指數的數字均大于1,說明代際職業間存在明顯的繼承效應,而且繼承效應最強的職業階層是高管人員,繼承指數達到了3.81,這部分群體可能存在利用自身權利和社會資源為子女謀取福利的尋租行為;其次是以辦事人員為代表的中產階級額存在顯著地職業繼承效應,繼承指數達到了2.78。從對角線的上半部分代際向上流動情況來說,雖然實現了職業的向上流動,但是流動距離仍然較低。
再從職業的流出指數和流入指數來分析,商服人員的流出指數最高,農民階層的流出指數最低,其余所有職業階層的流出指數居中。說明對于農村樣本來說,如果父輩更多的從事商業活動,可以為子女提供更充裕的投資,為其子女職業的代際向上流動提供了支持。對于職業階層的流入指數,其中辦事人員階層的流入指數越高,也就是接受來自其他階層的可能性更高,階層更開放。
表3中對角線代表的城市父子間代際職業的繼承性指數均大于1,說明職業的繼承效應在城市樣本中同樣存在。但是與表2農村樣本不同的是,除了農民職業階層,其余所有職業階層的繼承性指數均小于農村,說明對于城市樣本來說,職業的固化現象比農村更樂觀一些,不過依舊是高管階層的繼承性最強。
對于城市樣本職業階層的流出指數來看,各職業階層的流出指數均小于1,且從事農民職業的流出指數最低,甚至低于農村樣本農民職業的流出指數,而高管階層的流出指數最高,說明了父輩職業越高,子輩保持其同職業階層的難度越大。對于職業的流入指數,辦事人員階層更加開放,接納能力更強,這與農村樣本的數據保持了一致。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結論:本文通過對代際間職業的流動性和繼承性指數、流入指數和流出指數現狀的測算發現,在所有職業階層中,辦事人員階層相對來說最為開放,也就是說接受父輩職業為其他階層的子女的接納能力最強。同時各職業階層均存在一定的繼承效應,即是說“子承父業”的現象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均依舊存在,而且高管職業階層的代際繼承現象最突出,這也反映出“官二代”是不爭的社會事實。同時農民階層盡管也實現了一定的向上流動,但其流動距離相對較短,因此其向上流通通道仍然不暢。
建議:首先,應該更進一步重視教育在代際流動中的作用。其次,改革城鄉戶籍制度,逐漸消除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戶籍歧視現象。最后,制定新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漸縮小家庭的收入差距,提供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韓雷,陳華帥,劉長庚.“鐵飯碗”可以代代相傳嗎[J].經濟學動態,2016(08):61-70.
[2]周興,張鵬.代際間的職業流動與收入流動[J].經濟學(季刊),2015,14(01):35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