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實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傳統貿易轉型的重要方式。然而,傳統的跨境物流模式發展滯后于跨境電商的發展步伐。隨著2015 年后海外倉建設的井噴式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突出,本文擬對跨境電商物流海外倉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對策
一、海外倉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負擔成本高
首先,海外倉建設對企業有較高的資金要求,倉儲費用、自動化機械設備費用、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和訂單配送系統費用、人工建倉成本和人工運營成本等,沒有較強的綜合實力是難以完成的。其次,海外倉的經營管理也是一大難題,如何解決庫存旺季時的爆倉和淡季時的庫存閑置、如何合理安排物流服務進行有效的成本管控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電商在海外倉投入使用前期,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大都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海外倉建設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然而沒有穩定的業務來帶動資金的周轉事難以實現的,而這些需要專業的倉儲管理和運營人員的支持,而這項費用是必不可少。一般來講,中小企業缺乏資金和人力資源,通常會選擇與第三方海外倉進行合作,避免了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需要支付在流程中發生的費用。
(二)運營缺乏專業人才
海外倉有效銜接了庫存管理系統、物流信息系統和在線支付系統,對信息技術水平的要求極高,很大程度上影響海外倉的運營能力和響應能力。但目前我國海外倉技術水平較低,采用傳統的采購管理系統處理速度緩慢,并且人工核算極易出現數據差錯,物流信息錯誤,導致客戶投訴。海外倉信息技術的研發和運用,需要專業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但由于我國海外倉發展的時間較短,相對缺乏專業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
(三)庫存壓力較大
海外倉并不是適合所有商品。大部分海外倉的利潤源于商品的高速流轉,相反,如果一些銷售速度慢的大型商品或處于淡季的商品會極大地增加庫存壓力,導致爆倉。這些商品長時間占用大面積的海外倉,使得海外倉不能再存儲當季熱銷商品,不能充分利用海外倉的空間,發揮最大效益。如果此時再把那些銷售速度慢的大型商品或處于淡季的商品運回國內,又會增加運輸成本,甚至可能超出商品自身價值,這就使得跨境電商企業陷入兩難困境。
(四)客戶服務水平層次不夠
據有關數據統計,大約25%的客戶投訴海外倉存在貨物漏發、錯發的現象,降低了客戶的滿意度。海外倉的競爭也體現在服務質量的競爭上,目前海外倉處于發展初期,難有較高的服務質量。然而海外倉也是跨境電商企業的服務商,應該與跨境電商企業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利用地理位置優勢關注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并及時將需求信息反饋給跨境電商企業,從而讓跨境電商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商品,防止貨物滯銷帶來的資金周轉困難。
(五)跨境物流政策法律監管機制不健全
近幾年政府出臺了一些關于跨境電商的政策,但由于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時間短,各方面的發展不成熟,仍然面臨著很多法律方面的阻礙。在俄羅斯的海外倉,很多企業為逃避需要繳納的費用,利用法律的漏洞,選擇“灰色清關”的方式,這種做法很有可能被俄羅斯的檢察機關和海關檢查發現,面臨罰款并承擔法律責任。在一些國家,中國跨境電商企業遭遇了非??量虈栏竦牟还綄Υ?,如俄羅斯對我國免稅入境的貨物高額征稅;巴西對中國超過 50 美元的商品征收 60%的關稅,使得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承擔了更多的稅務。此外,由于法律法規的漏洞導致的偷稅漏稅問題,也影響了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國際形象。
二、海外倉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成本控制
設立海外倉必須有風險意識,海外倉成本的控制是抵抗風險的重要方面。海外倉建設的成本包括建設成本、運輸成本和運營成本,針對不同階段的產生的不同成本,企業必須加以合理的控制。如商品在到達海外倉之前產生的運輸費用、放置在海外倉產生的倉儲管理費用、客戶下單之后的本地配送費用等,為減少海外倉的成本經濟壓力,要選擇合理的方式在保證質量的提前下,在各個方面控制費用開支,盡量減少分散運輸,避免物流成本上升。
(二)發展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倉儲管理系統
海外倉成功運營需要專業的倉庫管理人員,優秀的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各類倉庫的日常運作維護工作,還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消費習慣、風土人情以及市場特點,要充分發揮海外倉的優勢。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和資源上的支持,通過學校和社會兩個的渠道對相關人才進行培訓。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社會資源,如現有的阿里速賣通大學,開發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并開展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主動參與國內高院校的跨境電商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將更加實用的海外倉管理知識傳授給有志于從事相關領域的國內人才。最后,通過開設企業實習課程,將計劃深造的學員派往到國外知名跨境企業學習實踐,實地了解相關核心知識,培養擁有“物流+外貿+外語”的應用型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三)結合自身情況,慎重選擇建設海外倉
海外倉模式雖然優勢明顯,但其在建設期和運營管理期面臨的風險也是很大的,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細致考慮,不可盲目跟風,只有訂單達到一定規模的賣家才適合使用海外倉。因為海外倉的倉儲和運維費用長期來看不可小覷,如果商品長期積壓在庫,無法流向市場,將帶來極大的機會成本,也不利于賣家的資金周轉,風險巨大。無論是自建時對于場地、設施和人力的投資,還是租用時付出的租金和運維等費用,都將是企業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此,為了將風險降至最低,只有在自身有一定資金實力,且商品需求旺盛的情況下,才建議使用海外倉物流模式,且應當從租用第三方海外倉開始試水,發展壯大了再開始合建或自建海外倉。
(四)實現營銷和服務本土化,改善顧客購物體驗
改善消費體驗,提高海外消費者的滿意度,企業應著力擴大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實現優質的本土化運營與服務。首先,在人員招募方面應以本地員工為主,組建本土化管理團隊,根據當地市場特點,決定相應的營銷策略。其次,企業應通過市場調研了解本土消費偏好、習俗和法律等,進而進行針對性服務,同時將網站制作當地語言版本的,以吸引客戶點擊瀏覽;涉及支付的,也要根據當地消費者的習慣,謹慎選擇當地流行而又可靠的支付方式,與企業順暢對接;涉及發貨的,企業應選擇當地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根據前文提到的大數據分析預測,在目標市場國倉庫提前儲存大量的對應商品,顧客在線上下單之后,從本地倉及時發貨,由當地物流企業送貨至消費者手中。最后,出口企業還應注重本土化銷售及推廣環節,針對當地的節日舉辦特定的營銷活動,并適時參與當地公益,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進一步促進當地倉儲的銷售。
(五)健全跨境電商海外倉的相關政策
我國海外倉的發展時間較短,在建倉準許、經營、監管等方面的法律政策需要完善。我國要結合海外倉發展實際問題出發,從國際物流、海外倉建設法規等方面,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海外倉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要特別注意在跨境貿易活動中的信用和信息安全問題,借鑒國際法律規定及經驗,完善監管措施,拓展監管渠道,直擊痛點,分別對待不同的海外倉經營倉模式。同時,政府需完善出入境的監管政策,提升商品通關效率。
參考文獻:
[1]丁淇.筒析制約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的幾種因素[J].中國市場,2015(04)
[2]李佳婷.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分析與市場研究[J].物流科技,2016(03)
[3]陳嬌.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儲問題的分析及闡述[J].現代商業,2017(01)
[4]劉敏.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6(11):75-76.
[5]羅凱健,徐海艷,林溫喬.我國海外倉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15):28-29.
作者簡介:
姜晶晶(1982- ?),女,湖北襄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境電商、旅游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