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濤
摘要:近幾年,隨著反腐倡廉工作的逐步推進,“小官大貪”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之所以一些職位不高村級組織負責人,能夠將巨額資金中飽私囊,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嚴格系統的經濟責任審計機制,村級組織負責人權利得不到有效控制,導致用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在使用過程無法呈現透明化狀態,從而為貪腐留下了巨大隱患。本文結合當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審計機制的構建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懲戒腐敗
一、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財經法令、法規、制度以及計劃、預算、經濟合同等,對經濟責任關系主體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監督、審查、評價和證明的一種審計方式。目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國家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注入的資源逐漸增加,而必然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的經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從近幾年反腐倡廉的成果來看,由于經濟責任審計不到位,農村中“小官大貪”的問題比較突出。基于此,國家審計部門應積極推動,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這不僅是監督考核農村干部工作能力,落實經濟工作責任的需要,也是懲戒腐敗,“蒼蠅、老虎一起打”的選擇,更是摸清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家底”,合理規劃鄉村振興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對于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十分突出。
二、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審計內容不全面
在農村工作中,審計內容不全面的問題導致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存在漏洞,例如對于集體財產的使用情況缺乏嚴格的審計,村級負責人利用職權出售土地、林地等資產;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專項資金落實不到位,在財務管理中存在“小金庫”等,這些審計內容上的漏洞,不僅制約了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更影響了農村干部隊伍的建設效果。
2.審計評價不合理
目前在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審計部門對于審計評價缺乏足夠的重視,影響了審計報告的質量。例如審計評價缺乏原則性,在評價中存在有失公允、主觀臆斷等情況;審計評價缺乏對個體職責與集體職責的明確分析,混淆二者的關系,導致評價內容無法在審計報告中得到全面反映;只有審計評價,缺乏審計建議,影響了村級負責人經濟責任的落實。
3.審計風險性較高
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目前在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中,由于審計人員對農村經濟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對于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缺乏明確定義,在審計過程中存在一定漏洞;審計過程設計不完善,導致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審計報告難以全面反映農村經濟建設現狀,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4.審計監督不到位
經濟工作中缺乏系統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一直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制約因素,在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監督管理機制的缺失依然對相關人員經濟責任的落實產生了一定影響,例如群眾的參與權利得不到保障,項目質管部門對于資金的利用缺乏控制;紀檢、監察、檢察與審計工作缺乏有效配合,影響了審計監督的有效落實。
三、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策略
1.立足農村工作,完善審計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回答的是審計什么的問題,農村經濟工作簡單又復雜,而結合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制定真實、客觀、公平的審計內容,是落實經濟審計工作,提高對村級組則負責人監督管理的重要前提。針對當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內容不明晰的問題,審計部門應從以下方面分析:(1)對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核查,確保收支項目真實、合法,有賬可查;(2)對集體資產的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尤其是對于村集體的負債情況進行核查,確保集體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3)對于農村發展的專項資金的使用以及運作進行核查,確保專款專用;(4)對于農村重大經濟項目的立項與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確定長短期效益,以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5)對土地、林木等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進行嚴格檢查,根據財務收支確保農村集體資產安全、完整;(6)對于農村的醫療保險、糧食補貼等福利的發放情況進行核查;(7)對于村級負責人勤政、廉政工作情況進行檢查,以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
2.加強審計評價,優化審計報告
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的重要部分,在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只有形成客觀、公平、全面的審計評價,才能夠建立規范的審計過程,并針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給出指導性意見。在加強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過程中,審計部門應明確以下問題:(1)堅持評價的公正性與客觀性,排除主觀臆斷對評價過程的干擾;(2)評價內容應簡單凝練、易于理解,尤其要面向農民,面向村級組織負責人,確保審計工作的透明化;(3)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根據農村經濟工作中的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針對不同經濟項目中責任人的職責進行審計評價,避免出現審計空白區域,也應避免出現越權行為,在審計范圍內對村組織以及相關責任人給出評價;(4)針對農村工作的特殊性做出靈活調整,對于與農村經濟發展全局無礙的一般性問題,可以不做審計評價,只給出審計建議,以拓寬村級組織負責人在經濟工作的空間,提高其落實農村經濟工作的積極性。
3.明確經濟責任,規避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對含有重大不實事項的財務報表產生錯誤判斷而可能造成的損失。針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部門應加強對責任人任職期間責任的劃分,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的針對性與全面性,以有效規避審計風險。具體來講:(1)從歷史性與全面性的角度理解村級組織負責人的責任,劃分經濟責任產生的不同階段,并針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格追責,以保證審計的公正客觀;(2)針對農村經濟工作的特殊性,對審計風險進行預測,要求村級組織負責人提供充分、有效的資料信息,并結合財務會計信息,做出風險評估,以確保審計工作的準確性;(3)嚴格落實審計工作準則,對審計人員進行嚴格規范,打破農村經濟責任中的利益鏈條,形成審計工作規范;(4)加強審計質量控制,根據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細化審計工作內容,并制定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對審計步驟進行嚴格監督,推動審計工作準則的落實,完善審計評價過程,規避審計工作自身存在的風險,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性。
4.引入多元主體,加強審計監督
系統全面的監督機制,是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的基本保障。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為形成全面的監督機制,相關部門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監督工作中來,推動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的透明化,提高審計監督效果。在審計監督中,審計部門應將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及時交到鄉鎮黨政負責人受眾,確保其對于村級組織負責人的工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結合報告做出相應的調整與規劃;及時面向群眾披露經濟責任審計情況,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額積極性,并為群眾開通舉報的通道,維護群眾對審計工作的參與權利;調動重點項目主管部門參與審計監督,對于項目資金的運行進行嚴格把控,維持項目發展綜合效益;利用紀檢、監察、檢察部門的通報,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工作形成壓力,督促其開展勤政、廉政工作,對貪腐行為形成威懾,以確保農村集體財產的安全與完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是提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配合防腐倡廉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此,相關部門應深入分析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對村級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進行嚴格監督,以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強化村級經責審計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陜西省村級(社區)組織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試點推廣現場會議綜述[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8(06):7-10.
[2]劉淑真.新形勢下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解析[J].會計師,2016(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