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悅祺 張孝義 馬寧 張婧雯



[摘 要]本文從中國農業物流的相關研究文獻入手,從研究層次、作者出現頻次、被引用數等角度對農業物流研究的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從中國農業物流文獻研究的焦點、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趨勢的分析,通過與研究現狀的分析結論結合探索該領域研究的未來趨勢,加強農業物流領域整體的文獻理解和發展,激發農業物流領域更深入廣泛的學術研究,促進中國農業物流研究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農業物流;統計分析;內容分析法;文獻觀察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物流業發展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才由日本引入我國。直到90年代電子商務產業的興起,才使物流這個詞匯得到了社會各界更多的重視。而農業的物流相對于工業更是處于發展落后的地位。因此,我國農業物流的研究多借鑒國外農業物流相關的研究經驗,與西方國家相比仍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農業物流在農業經濟中開始占據重要位置,成為拉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組成部分。農業物流價值的持續上漲和高潛力的開發空間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中國農業物流的研究逐漸增多。
本文力求對農業物流領域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回顧,了解中國農業物流研究的現狀及其廣度和深度,同時通過與研究的結論結合進一步探討該領域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中國農業物流研究提供方向性的借鑒,激發相關學者在中國農業物流領域更深入廣泛的學術研究。
1 農業物流的概念界定
農業物流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及其與之相關聯的各類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各種農產品銷售過程中,一切物流活動的總稱。我們也可以將農業物流簡單理解為物流與第一產業農業的結合。農業物流共由四部分組成,其一,滿足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物流,包括一些耕作必需品,如一些消耗品:種子、化肥、飼料等,也包括一些耐用品:鋼材、農用貨車、農機具等;其二,農業進出口物流,為了滿足全國人民對農產品需求而進行的進出口物流;其三,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物流過程,這也包含在農村物流中,主要指農民的吃穿住行過程中產生的物流;其四,為實現循環經濟而進行的回收物流,它們大部分來源于農民的生產生活中。因此,農業物流具有最大的概念外延,包含了農村與外界所有的物流關系。
中國農業物流具有兩種基本特征,其一是涉及面廣,其二是具有特殊性,由于其生化特性,農業物流在儲存、包裝、流通各個方面都與其他工業或是城市物流不同,農業物流需要更多的投資成本。同時,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生產前期對于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巨大,后期大量農產品的運輸仍是難題,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環節變得尤為重要。因此,農業物流在整個中國物流體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國農業物流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該領域的研究相對滯后,這也是我國農產品的利潤低、農業經濟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近年來關于中國農業物流文獻的意義就更加明確。
由于農業物流這一概念具有最大的概念外延,本文的研究將以農業物流這一領域內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對象,為文本研究的準確性提供保證。
2 中國農業物流研究現狀分析
選取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檢索數據庫,首先,對相關農業物流研究論文進行檢索。以題名字段為檢索項,以“農業”“農產品”“農村”及“物流”4個詞匯為檢索條件,文獻類型限制為 “期刊、博士、碩士”,限定時間為2008-2017年。然后進行人工篩除,將與主題不相關、重復的文獻刪去,最終根據文獻摘要、關鍵詞、內容等信息挑選出295篇有關農業物流的文獻。通過內容分析法,討論中國農業物流的研究現狀。
2.1 研究數據來源情況
對中國農業物流研究的來源進行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該領域的研究深度與廣度。通過對有關農業物流文章發表期刊的類型、數量可以得知,在非核心期刊上的農業物流文獻的發文量遠高于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發文量,占據86.7%。這說明中國農業物流研究的發文整體水平不高,該領域的研究深度不足。
2.2 作者發文數量
對名字出現2次及以上的作者進行總結以探求目前農業物流人才集中的情況。通過統計可得,李學蘭和王海元學者共同對于農業與物流業的耦合發展的聯動效應進行了深入研究;馬福晶對于農業物流信息化服務系統進行研究;王力軍通過對于農業物流現存問題的思考,引發如何培養農業物流人才的專項研究;馬麗榮提出基于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物流的合理途徑;楊晶晶總結了農業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并進行了實證研究;王多宏注重農業物流體系的建設,探討農業物流實現現代化的多種可能性并做出文獻貢獻。通過表2可以看出,我國的學者在農業物流領域中某一研究方向的發文數量不多,表明單一研究方向的研究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2.3 被引用數
文獻的被引數量除反映其社會顯示度和學術影響力外,通過查看被引用數多的文獻主題,還可以顯示該領域中研究的焦點問題。由于年份越靠后,被引用的數量就會因為時間因素越少,所以本次統計每年被引用數排名前兩位的題目。
根據統計發現,占據各年被引用量前列的文獻中,研究農業物流體系或是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文獻共有6篇,研究農業物流信息化的文獻有5篇,說明在近10年來,關注焦點為農業物流體系和模式的構建,以及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物流中的可實行性的探討。
2.4 被下載數
被下載數的排序與引用量有一些差異,下載量更多的是反映對研究主題的重視程度。在對每年被下載頻次最高的文獻進行統計后,可以發現被下載量最多的是對農業物流信息化的研究。被下載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獻的質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農業物流領域中農業物流信息化的研究成果是豐富的。
2.5 被閱讀數
本文選取與農業物流相比更大范圍的研究主題“農業”與“物流”,比較它們之間的文獻最高的被引用數和被下載數,從而比較研究者的對不同主題的閱讀數。農業物流既屬于農業的領域也屬于物流的領域,根據被引用量和被下載數不難看出,農業物流是農業話題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物流作為物流領域的重要分支同樣被關注,但是比較而言,整體的物流領域沒有農業領域閱讀量高,因此農業物流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3 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我國農業物流研究趨勢分析
3.1 研究焦點
對中國農業物流研究主題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焦點。經過統計分析和歸納整理,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審視了研究焦點。
從宏觀層面看,學者們對我國農業物流當前的發展現狀關注度較高,有106篇文獻。在微觀層面上,研究主要體現在物聯網技術、供應鏈體系、農業物流園、土地流轉、合作社、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市場績效評價等焦點上。供應鏈體系的研究成果最多,共有59篇文章(如表6所示)。同時,具體研究的論文還呈現出地域性強的特點,農業規模競爭力越強的省份,農業物流相關文獻的發文量越多,表明其更注重農業物流產業的發展。
總體而言,文獻中宏觀性的研究主題多于具體的研究主題,學者們更多地關注于農業物流的整體發展情況,但近年來微觀類型的實證研究在逐漸增加,這也意味著我國農業物流研究的深度在增加。
3.2 理論基礎
對文獻中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運用具體理論進行研究的文獻僅占所有文獻的2.4%,且僅有2篇文獻中涉及兩種理論(如表7所示)。從目前的物流學科發展來看,物流學科本身沒有比較完善成熟的理論,多為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進行具體問題的研究。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理論應用的數量還遠遠不夠支撐農業物流的長遠發展,大多文獻都只界定了一些理論概念而沒有基于理論進行系統的研究,所以農業物流研究在理論運用上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
3.3 研究方法
本文歸納的研究方法包括農業物流相關的概念研究和在不同區域基于不同參考對象的實證研究。如表8所示,在所分析的農業物流文獻中,有46.8%采用了概念研究的方法,實證研究法占60.3%,其中有21篇占7.1%的文章采用了概念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相比而言,實證研究方法在農業物流的研究中更常見。
從另一個角度可以將研究方法歸納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包括實證研究中的仿真模擬和模型構建,它們在13.5%的文章中得到應用,定量分析中以案例分析為基礎方法的,占比47.1%。
如表9顯示,很多統計學方法被運用于處理和分析數據中,有些文獻結合多種研究方法,將描述性統計分析與假設檢驗相結合,或是通過假設檢驗,研究多元素的關聯度,再通過層次分析法決策最優解,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農業物流研究中使用多種高級研究方法,在探索和研究中非常必要的。
4 結論與啟示
農業物流在中國發展時間較短,但我國對于農業物流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首先,從農業物流研究的發文量、下載數量以及閱讀數量的不斷上升可以看出學者們對該領域的關注程度。其次,農業物流研究內容不斷深入,從早期局限于概念和問題的梳理,到后期系統地分析各地域的農業物流、農業供應鏈發展中涉及的具體問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最后,國內各區域農業供應鏈的構架模式的研究,奠定了未來農業物流有針對性的一體化發展方向。但由于我國農業物流研究起步較晚,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農業物流研究雖然在數量上呈現增長態勢,但是研究的深度及廣度遠遠不足。同時,在研究焦點方面,過多的學者關注于同一主題,缺乏創新。因此,不能只局限于表層的概念現狀的研究,更要深入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質量的提升。對于一些研究得相對成熟的領域,研究者應當結合我國國情,在理論基礎上進行深層次多方位的實證研究,探究農業物流發展的多種可能性;對于一些研究還不成熟的領域,盡快地完善研究,廣泛地借鑒外國經驗,從而發展我國的物流理論研究。
(2)農業物流研究對于理論的運用非常有限,雖然部分文獻對于理論的概念很明晰,但是具體的運用只是進行了概念闡釋。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著重研究如何設定概念、模型和方法來適應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對現有理論進行深入探索,對于未應用的理論通過可行性分析,進一步進行模型論證。
(3)農業物流領域中運用了非常多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實證方法中,調查和訪談法運用得較少,應當結合當前中國農業物流市場現狀,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相比宏觀地對農業物流進行概念研究,實證研究的方法更應得到重視,另外案例分析應當被廣泛地應用,雖然它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但是實地考察的調查法和訪談法,對于更深入確切地了解我國農業物流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對基于中國知網(CNKI)中有關農業物流的295篇文獻進行系統觀察分析,深入分析了我國農業物流領域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以期通過本研究為我國未來農業物流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啟示,促進我國農業物流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娟玲.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及其對策[J].經濟師,2001(02).
[2] 孟璐璐.淺析我國農業物流發展及現狀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4).
[3] 楊旭.我國農業物流現狀及對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0(10).
[4] 王常偉,吳志華.農業供應鏈的個性探析[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5] 劉樹春.專題文獻研究應用方法評價[J].情報雜志,1995(05).
[6] Xiaohong Liu. China-based logistics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4(05).
[7] 劉影梅.中國情報類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2).
[收稿日期]2018-12-13
[作者簡介]董悅祺(1999—),女,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學生;張孝義(198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信息化;馬寧(1982—),女,研究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張婧雯(1996—),女,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