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全球化發展勢頭迅猛,世界經濟格局正處于不斷調整中。為了加強區域合作互贏,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旨在同沿線國家緊密合作,共同構建一個利益、命運與責任的共同體。紹興柯橋區地處長江三角洲,自古水運發達,各地商人往來頻繁,交易絡繹不絕,柯橋區中國輕紡城紡織品交易市場更是響徹國內外。“一帶一路”對于市場開放、經濟活躍的柯橋區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方向,譜寫柯橋經濟新篇章。
[關鍵詞]柯橋區;“一帶一路”;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期間倡議歐亞國家共同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旨在加強區域合作,提高經濟發展。紹興柯橋區自古是魚米之鄉,水運發達,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稱號,其重要支柱產業——紡織業更是名聲在外,全球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中國輕紡城吸引了眾多國外友人前來采購,甚至定居在柯橋從事國際貿易,就2018年5月春季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上每天都有7500人次的境外采購商紛至沓來,進場交易洽談簽約下單。近年來,柯橋區政府按照“完善產業鏈、推進高端化、增強競爭力”的基本思路,不斷加快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并舉辦各類紡織業相關的比如“模特大賽”“世界小姐”“世界布商大會”等系列活動,力將柯橋建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集群基地之一。
1 機遇
1.1 引進來,助力旅游等行業發展
“一帶一路”實施帶動了旅游、消費品行業,據《2017年紹興市柯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7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135.46萬人次,增長15.5%,實現旅游總收入219.65億元,增長16%。“一帶一路”戰略本就是為了區域間多渠道的文化和商貿的交流,打通我國各行業的出口貿易。而中國輕紡城作為全國最大的紡織集群基地之一,原本便吸引著中南亞、非洲等商人,“一帶一路”倡議開展以后,更多國家的商人來到柯橋暫居甚至是定居,每到歲末返國時節,大小商場里簇擁著這些國際友人,淘國貨,帶特產,將中國文化、美食帶回家鄉。“一帶一路”的倡議將世界人民“引入”柯橋,使政府和中小企業獲得更多合作平臺和商業機會。將柯橋水鄉風情流傳至世界各地。
1.2 走出去,拓展紡織等境外市場
從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至今我們不難發現,眾多行業領頭企業通過獨立承擔和組織實施完成項目,已經在貿易、投資等國際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這都得益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合作互贏、友好互利,這不僅改善了沿路國家經營環境,大大降低了國內企業在外的經營風險,同時拓展發展空間,提高了境外資源和市場的利用率。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將越來越普遍化。據《2017年紹興市柯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17年柯橋區對外經濟中貨物進出口總額達711.26億元,增長8.8%,其中紡織品出口619.98億元,增長6.1%。出口國家和地區中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均位居出口額前六。在市場調研過程中,于輕紡城北市場盛源紡織門市部內恰遇上幾位保加利亞的采購商,然后一路陪同,輕紡城內的商戶們紛紛介紹著自己的產品,獨具特色。 “一帶一路”的倡議讓差異化的柯橋紡織面料走向世界舞臺。
1.3 謀發展,舉辦世界布商大會
2018年9月20日-21日,首屆世界布商大會在柯橋區成功舉辦,來自意大利、美國、法國、韓國、印度、日本等二十余個國家近千名紡織行業領軍者參與盛會,共商合作大計,達成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指導下,本次大會的主題也定為“合作共贏·責任發展”,旨在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紡織業本是污染重災區,如何攻克技術難關,提高經濟效能,形成綠色產業鏈,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探討世界紡織業的未來與發展。柯橋區延續“絲路柯橋”緊密對接“一帶一路”,本次活動的承辦不僅展現了柯橋區在全球紡織行業的影響力,更是助力柯橋乃至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外企業“引進來”。“一帶一路”的倡議為柯橋區搭建紡織合作的高端平臺,積極推動柯橋區打造“國際紡織之都”。
2 挑戰
2.1 國際風險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沿途60多個國家及地區,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中國與多國也均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但是安全因素對經濟、社會、人文的合作仍舊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不少國家之間在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甚至沖突,目前并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和處理,所以在部分國家中也存在著目前難以破冰的矛盾和爭議。政局不穩定,例如2014年“烏克蘭危機”,2015年“也門戰火”,“伊斯蘭教”等極端組織活動,近些年“中國人先走”等撤僑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危難時刻展現了一個大國對本國公民的擔當與責任,但國際風險并沒有降低,國際社會的一些不穩定因素仍對我國進出口貿易以及我國企業外派員工生命安全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和威脅。
2.2 國際輿論
某些失當的國際輿論對“一帶一路”品牌的國際形象和聲譽進行了負面報道,早期的一些合作項目因首次接觸,對接存在一定的問題,規則和要求還沒有細化,造成最終項目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難與阻礙,但是這些合作之初的磨合卻被某些國家故意宣傳和放大,使得“一帶一路”項目一度在國際社會被誤解,對“一帶一路”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但是這些挫折對國人的警示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對于出口貿易十分活躍的柯橋區,更應該需要建立嚴格的出口標準,并得到有力的審核執行,保障出口產品的質量符合國際規范,讓國際社會能夠使用到更好、更優的柯橋產品,樹立好中國形象。
2.3 人才缺乏
專業人才不足問題頗為具有現實意義,柯橋區屬于紹興市市轄區,本地勞動人口中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人員較少,勞動薪酬一直偏低,柯橋區內近五年才開始擁有高等學校,當前共有兩所,分別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以上歷史原因均導致不僅僅是柯橋區的紡織產業,柯橋區其他方面在人才問題上也一直處于短板的狀態,再加上近些年發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增大,造成了明顯的人才缺口。因此2018年1月柯橋區出臺了《關于加強高校畢業生引聚工作的若干意見》,從生活津貼、租房補助、買房補助、創業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以最大的誠意向廣大高校畢業生拋出了“橄欖枝”,志在才聚柯橋,職業引才。
3 結語
“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部署、建設需要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柯橋區各個產業要借好這股“東風”,提升學習和適應能力,積極學習和探索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文件內容,結合柯橋區經濟發展特色,提高產業結構,構建“絲路柯橋”體系化發展,創立“布滿全球”多邊貿易平臺,同時更要明確“一帶一路”中柯橋區的發展定位,牢牢抓住機遇,并針對現實情況以及不同的挑戰進行探索研究,進而調整、完善,形成動態發展格局。在柯橋區域經濟發展的總方向上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政策,借“一帶一路”東風,謀柯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孟凡人.絲綢之路史話[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 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人民出版社,2015.
[3] 王金波.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地區的自由貿易區安排[M].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
[4] 李榮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J].當代亞太,2005(08).
[5] 宋富佳.聚天下紡織人目光,謀全球紡織業發展——2018首屆世界布商大會于紹興柯橋圓滿落下帷幕[J].紡織導報,2018(10).
[收稿日期]2019-01-07
[作者簡介]章國琴(1990—),女,浙江紹興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助教,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