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梁同正
隨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的興起,有意從事葡萄酒行業的人士越來越頻繁地到產區實地考察以獲得一手資料。而對于更年輕的群體來說,到產區留學也成為了熱門的選擇。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區游”,在留學之前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As Chinese wine market growing rapidl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decided to go abroad to learn systematically about wine.Its a special kind of wine tourism,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在前面的專題里,介紹了不少編輯部同事走訪產區的經歷,也介紹很多在產區走訪前應該要做的準備工作和調研。想要深入了解一個產區,學習一個地區的文化,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留學成為了越來越多葡萄酒愛好者,或者是有意從事葡萄酒行業的學生選擇的方式。
到產區留學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產區游”,只是時間跨度要長得多。因為居住在產區進行專門的學習,對這一地區的了解遠比一般游客要深入。
選擇到葡萄酒產區留學,會面臨一種選擇“點”還是“面”的困惑——是要深入地學習某個產區的歷史文化,還是廣泛地學習所有產區的知識而不求深入?拿筆者留學的法國為例,雖然開辦葡萄酒相關專業課程的公立大學,在葡萄酒基礎教育方面大致相同,可畢竟不同產區有不同的葡萄酒文化,自然也有自己偏好的釀酒理念。反映在學科教育上,會更側重于宣講本產區的葡萄酒文化理念。所以常常會聽到勃艮第的教授吐槽波爾多凈搞商業化,丟了葡萄酒的文化傳統。而波爾多開了一家又一家世界頂尖的葡萄酒商學院,依靠吉龍德港口的優勢悶聲發大財。
所以想要通過留學來深入了解葡萄酒,首先當然是挑選學科水平較高的學校,學校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挑選自己熱愛的產區留學。因為法國十分重視全民普及高等教育,所以高等院校的師資基本差不多。就拿葡萄酒教育來看,除了看院校的教學水平,還得看這一專業的社會合作單位有多少。像筆者就讀的蘭斯大學葡萄酒及香檳學碩士課程,合作的單位就包括了LVMH(酩悅h軒尼詩-路易h威登集團)這類型的酒業巨頭。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來說,這可是進入大集團深度學習的好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留學所花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且通常這會是許多人年輕時為數不多的可以靜下心來系統學習的幾年。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留學幾年里的所學所見,將成為日后工作的基礎。所以如何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地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咨詢在當地讀書的前輩,或者是自行查閱學校官網都是有效的獲取信息的途徑。
現在越來越多學生對出國學習葡萄酒相關的課程抱有越來越大的熱情,就算是相對冷門一點的,例如我就讀的葡萄酒與香檳學專業,近些年來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就讀。
雖說做出留學的決定不易,但當初我選擇去香檳留學真的沒有思考太多,甚至是直到我來到蘭斯之后才喝了人生中第一杯香檳。所以我的經歷大概可以歸結為“一名香檳小白如何探索香檳產區”的故事吧。

法國公立大學為“358學制”,即本科3年(Bac+3,即高考后的3年,后面以此類推),碩士2年(Bac+5),博士3年(Bac+8)。其中葡萄酒相關的本科專業很少,大多數葡萄酒釀造、商科類專業只有碩士階段課程。因為公立大學只有法語授課的專業,對于非法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要在2年的時間里完成學業拿到學位還是挺不容易的。進入專業之前就得先打好法語基礎。
法國每家高校的課程內容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里我也只能聊聊自己所經歷的課程內容。學校的課程其實并不多,其中大部分內容與葡萄酒釀造相關,而反映產區特色的香檳/起泡酒釀造課程相對會少一些。當然,內容比自行學習考證所接觸到的內容要深入得多,但因為比較偏重某個特定的方向,還是很需要自行去學習學業以外的相關知識。法國葡萄酒釀造方向的碩士基礎課程其實并不難,甚至某些課程內容在國內一本高校相關專業(食品、生化類)大三的課程都有接觸過。想要通過碩士課程并不難,難的是要在兩年里靠大量的課外閱讀以及實地考察來充實自己對這一產區的認知。學校有時候能夠為我們提供很不錯的實地考察項目,但更多的還是需要靠自己去挖掘。
法國公立大學的碩士課程的兩年是獨立分開的,意思是你可以在一所高校只讀第一年,然后申請第二所高校的碩士第二年課程。這意味著,如果碩士第一年讀的專業感覺不太喜歡的話,可以直接轉讀第二所高校同類別的相關專業。最終能拿到的文憑是以碩士第二年就讀的高校和專業為準的。這樣的課程體系對于就讀葡萄酒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好了,你可以選擇深入地在一個產區學習2年,也可以一年換一個產區進行系統的學習。
當時我的選擇是讀完碩士第一年后繼續申請蘭斯大學的碩士第二年(除了期末考試,還需要再次遞交申請材料和面試)。這一年里,其實只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校學習,碩士第二年的學生需要進行長達6個月的“大實習”。實習的內容需要與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相關,例如當初我選擇了市場方向,所以就選擇了留在蘭斯從事香檳的傳播相關實習。
法國的葡萄酒碩士課程有著很高的自由度,課程的內容足夠讓我們對一個產區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像我就讀的課程里,第一年用一整年的時間來學習釀造學,特別是香檳釀造學相關的內容,此外還有不少生物、化學及物理方面的課程。作為工科類專業,這樣的課程對于國內有本科基礎的學生來說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唯一的難處在于要記憶專業術語用的單詞。那些生物、化學物理的專業名詞還好辦,多少還能通過和英語差不多的拼寫猜意思。但那些更專業一些的詞匯就不好辦了。因為葡萄酒專業在法國發展很早,而且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所以讓各國留學生很崩潰的是一些名詞是找不到對應的英語或是本國語言詞匯的。例如對葡萄酒學習很重要的土壤學,法國有獨立的分類體系,所有的詞匯都是只適用于法國的土壤分類,自然就沒有對應的中文翻譯了。所以后期我在翻譯一些香檳的技術文獻資料時,就得根據了解的技術含義創造對應的中文詞匯了。

舉這個例子想要說明的是,留學生其實承擔著比本土學生更重的學習任務。在同一語言環境下,通過普通的考試是很簡單的事。但中國留學生們日后從事的工作往往還是針對國內的市場,他們還需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中文通俗地表達出來。看起來也不難是不是?可這不僅僅要求自己對課程內容有足夠深入的認知,還需要培養起課本以外的溝通能力以及系統的學習能力。
其實,回國后我也一直在問自己,花了這么多時間在香檳區究竟學到了什么呢?花了這么多時間是否有價值呢?后來想通了,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你要“單點”學習一個產區的知識,還是“全面”去接受所有的葡萄酒知識。選擇的側重點不一樣,能夠吸收到的知識自然也不同。當我們真的全身心投入學習葡萄酒,大家才會發現葡萄酒的世界遠比想象中要廣闊。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產酒國,光是每一個產區的特點都記住需要花費多年的光陰。然而專門地學習某一個產區,大家會發現這并不比泛泛地了解所有產區來得容易。要吃透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釀酒的理念,新的潮流趨勢,實在是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持續去關注,去盡可能地做調研。雖然現在我已經畢業三年了,但在香檳學習的幾年打下的知識基礎,還在繼續幫助我去理解這一產區正在發生的新趨勢。
回到做這一期專題的初衷,不管是花一段較短的時間到葡萄酒產區考察,還是像本文一樣用數年的時間到產區留學,究竟怎么樣才叫做讀懂了一個產區呢?在今天這樣信息發達的年代,要掌握一個產區的方方面面知識實在是太過容易。但信息量的爆炸也讓我們無法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吸收,回想一下你所閱讀的每一篇新聞、專欄文章,你是否真的記得住上面提到的關鍵內容呢?
想要讀懂一個產區,就得去了解一個產區的歷史、人文、地理、氣候、釀造和年份等等信息。顯然,這遠遠不足以說了解了一個產區。產區游,或者到產區留學的意義在于將你以往所了解到的知識,重新組合成一套可運作的系統,幫助你更容易去接受、分析新的事物。對產區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離散的數據和文字,而是能真切感受到這些知識是如何緊密融合在一起。通過我們這一期專題的介紹,希望正籌劃到產區考察的你,能更有收獲。
連續做了兩期與葡萄酒旅游相關的專題,我想旅游對于每一位旅行者來說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忽然想起了剛進入蘭斯大學時發給每一位新生的紀念禮物上都寫著蒙田的一句名言:“Lhomme fait le voyage, le voyage fait lhomme.(人塑旅行,旅行樹人)。”所有在旅途中的經歷的故事,都將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那么,你的下一段旅程,將通往何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