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迪茜

摘 要 目的:探究應用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技術聯合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收治氣胸患兒30例,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各1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試驗組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技術聯合治療。結果:治療后,試驗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新生兒氣胸;高頻振蕩通氣;胸腔閉式引流;實際效果
新生兒氣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疾病,新生兒氣胸又被稱為氣漏綜合征,其發病快、蔓延快、死亡率高,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須及時接受治療[1]。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氣胸的主要方法是高頻震蕩通氣治療,治療效果顯著[2]。本次試驗主要探究高頻振蕩通氣應用于新生兒氣胸治療的實際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兒氣胸患兒30例,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各1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試驗組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技術聯合治療[3]。對照組男9例,女6例;早產兒6例,足月生產7例,過期產兒2例。試驗組男10例,女5例;早產兒5例,足月生產9例,過期產兒1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家屬同意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使用手術方式治療,治療后觀察患兒的實際情況及生命體征變化,判斷其是否可以出院[4-5]。試驗組患兒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技術聯合治療。初始階段參數設置:平均氣道壓水平控制在8 - 12 cm,振蕩頻率水平控制在8 - 11 Hz,氧氣濃度水平控制在0.06 - 0.08;治療過程中,醫生要時刻關注患兒生命體征,對患兒的血氧飽和度等數據進行觀察,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調整相關的參數[6]。
評價指標:試驗結束后,對比兩組患兒實際治療效果、住院時間、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患兒家屬對治療方式的滿意程度[7]。患兒家屬對治療方式的滿意程度可以劃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X2進行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7.36±1.2)d,少于對照組患兒住院時間的(8.31±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1.03%,低于對照組的1.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患者家屬對治療方式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家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
高頻振蕩通氣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實際治療效果好,可以幫助患兒肺部氣體進行交換。本次試驗主要探究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技術聯合治療新生兒氣胸的實際臨床效果,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與高頻振蕩通氣方式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患者家屬對治療方式的滿意程度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l]王秀美.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護理[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8):2.
[2]張慧慧.高頻振蕩通氣對氣胸新生兒血氣指標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2):5662-5664.
[3]邊靜,楊云成,張昆.高頻振蕩通氣與常頻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對照研究[J].西部醫學,2017,29(5):656-661.
[4]王伏東,吳明赴,符明風,劉鳳.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氣胸及潮氣肺功能隨訪[J/CD].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6,12(6):633-639.
[5]陳沫巖.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6):123-124.
[6] 肖勇,顏衛群,張敏.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8):104-106.
[7]陳東亮,鄭屏生,陳凱.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6):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