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洪 李愛玲 沈遠娟 周子丁


摘 要 目的:探討臨床孕婦行凝血七項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孕婦80例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80例尚未妊娠的健康體檢女性作為對照組,選擇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凝血七項,且對兩組受檢人員檢測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一二聚體、抗凝血酶Ⅲ進行觀察及對比。結果:觀察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而纖維蛋白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一二聚體高于對照組,而抗凝血酶Ⅲ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孕婦進行凝血七項檢測十分重要,可為預防及治療并發癥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對保障孕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孕婦;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一二聚體;抗凝血酶Ⅲ
妊娠階段孕婦機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即多數凝血因子活性的增加可促使凝血功能進一步亢進,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為此在臨床上監測孕婦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0降解產物、D一二聚體、抗凝血酶Ⅲ等指標十分重要,可有效監測孕婦的凝血及止血功能,從而有效預防大出血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為探討臨床孕婦行凝血七項檢測的臨床價值,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受檢人員160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孕婦80例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80例尚未妊娠健康體檢女性作為對照組,選擇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凝血七項,且對兩組受檢人員檢測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進行觀察及對比。觀察組年齡19 - 36歲,平均(27.54±1.21)歲;妊娠周期28 - 41周,平均(34.52±1.52)周。對照組年齡19 - 37歲,平均(27.57±1.25)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方法:兩組受檢人員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 mL進行凝血七項檢測,標本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內(1:9抗凝),3500 r/min離心15 min后于2h內檢測凝血七項指標;均選擇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ysmex CS-2000i)檢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D-D)、抗凝血酶Ⅲ,同時使用siemens Ci-Trol 1、2兩個水平做檢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室內質控,用sysmex FDPControl 1、2兩個水平做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室內質控,用siemensD-D1、2兩個水平做質控,以上每個項目結果都要質控。
觀察指標:觀察及評估兩組受檢人員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
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 21.00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選擇X2與t,其中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采用(x±s)與百分比表不,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凝血指標比較:觀察組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而纖維蛋白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比較:觀察組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高于對照組,而抗凝血酶Ⅲ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女性在妊娠階段機體內血液成分可發生較大改變,尤其是妊娠晚期,因為該階段屬于特殊生理時期,機體血液呈生理學稀釋狀態,同時也是高凝狀態,可在妊娠中期時增加各種凝血因子,直至分娩階段達到高峰,以纖維蛋白原增加最為明顯,是普通人群的10倍,有利于減少分娩時的出血量。但這種狀態也存在缺點,即在高凝狀態下受產科誘發因素的影響可發展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2]于正常生理狀態下,凝血與抗凝血處于動態平衡階段,通過對血液凝固物質的促進及抑制形成凝血機制的自我控制及調節,一旦血凝凝固平衡失調則會導致機體異常出血,且誘發血栓性疾病[3]。
曾有學者研究表明:通過對凝血功能的檢測有利于篩查出血傾向指標,可為臨床上觀察血栓形成及抗凝治療提供客觀依據;凝血七項包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等[4];其中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可用于反映依靠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V、Ⅶ、X及因子I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則是內源性凝血系統較為常用篩查指標之一,具有較高的靈敏性,主要是通過對血漿凝血因子Ⅻ、Ⅺ、Ⅸ、Ⅶ、X、V、Ⅱ
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反映;凝血酶時間在臨床上是用于評估纖維蛋白形成的指標,與此同時還能反映血漿中是否存在肝素類抗凝物質;纖維蛋白原是一種糖蛋白,主要是由巨核細胞與肝臟組織所合成,可在凝血機制及血小板聚集中發揮重要作用;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的生成增加可用于反映受檢人員機體內纖溶活性亢進,主要是由纖溶酶分解所產生的降解產物,即分子大小及結構各異[5];D-二聚體是一種交聯纖維蛋白特異性降解產物,即是由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交聯后,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主要是用于反映受檢查人員機體的凝血酶及纖維酶活性,一旦該指標出現異常升高現象則說明機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且纖溶活性亢進[6];抗凝血酶Ⅲ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同時也是人體最為重要的抗凝物質,通過對各種活性凝血因子的抑制來避免血栓形成,即是評估高凝狀態的良好指標之一。于妊娠晚期階段檢測孕婦的凝血功能,有利于及時發現產時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繼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7-8]。
綜上,孕婦進行凝血七項檢測十分重要,可對預防及治療并發癥起到良好指導作用,對保障孕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羅萍.產前孕婦凝血4項聯合抗凝血酶、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8):2628-2630.
[2]楊紅,宋莉.妊娠期孕婦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及臨床意義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4):2737.
[3]商樹坤.臨產孕婦凝血四項指標的臨床檢測分析及意義[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0):23-24.
[4]趙賀紅.各孕期女性血漿中凝血四項與D-二聚體水平變化的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0):4014-4015.
[5]Cutland C L,Cunnington M,Olugbosi M,et al.Lessons leamt from enrolment and follow up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infants inclinical trials in South Africa.a low-middlerncome
country[J].Vaccine,2015.33(47):6406-6412.
[6]向江青.孕中期與臨產期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的變化和臨床意義[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7):148.
[7]朱正洪,蘇簡文,陳麗娟.產后出血患者大量輸血前后凝血指標的變化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1):1863-1865.
[8]鄔光中,陳峻,徐升強.產后出血患者血漿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和抗凝血酶檢測的臨床意義[J].血栓與止血學,2015,21(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