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存娣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清降鈣素原在鑒別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中的臨床價值。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腦膜炎患者60例,其中3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對照組,30例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為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以及血清降鈣素原(PCT)。結果:觀察組患兒PCT水平(2.35±0.16)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的(o.25±0.03)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657,P<0.05);觀察組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中PCT的檢出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67,P<0.05);C反應蛋白、白細胞數檢出例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病毒性腦炎患兒相比,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體內PCT含量顯著增加,因此可以有效鑒別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
在臨床上,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炎是較為常見的顱內感染。近幾年,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典型性化膿性腦膜炎比較少見,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盡早診斷、治療是減小腦炎死亡率、并發癥的關鍵環節。由于抗生素的不規范應用,同時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的腦脊液檢查不典型,加大了腦炎感染類型診斷的難度[1]。此外,由于化膿性腦膜炎治療時間比較長,所以找到一種敏感性好、特異性強的指標對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進行鑒別是十分重要的。血清降鈣素原(PCT)主要有甲狀腺C細胞產生,并且生成量比較少,健康人群中檢測非常困難,如果發生細菌感染,甲狀腺之外的組織也會產生PCT,血清中PCT含量顯著增加;然而若是病毒感染,血清中PCT含量處于正常或者是輕度升高狀態,因此可以通過PCT對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進行鑒別[2]。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腦膜炎患兒60例,探討了PCT在鑒別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中的臨床價值,具體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腦膜炎患兒60例,其中3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對照組,30例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個月- 14歲,平均(6.3±1.2)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個月~13歲,平均(6.4±1.5)歲。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已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且入組病例的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治療方法:在患兒入院當天,分別通過阻抗法、速率散射比濁法、酶聯熒光分析技術對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PCT原進行測定。白細胞數不正常值<4×10°/L或>10×10°/L。C反應蛋白不正常值>8 mg/L。PCT原不正常值>0.5μg/L,正常值0 - 0.6μg/L。
觀察指標: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以及PCT。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以及PCT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PCT的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數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兒中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以及PCT檢出例數對比:觀察組患兒中PCT的檢出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反應蛋白、白細胞數檢出例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發病率比較高,并且其致殘率、致死率相對較高,盡早診斷、治療是確保預后的關鍵。結合典型腦脊液檢查結果與臨床癥狀,可以很容易檢查出化膿性腦膜炎。然而,通過抗生素的不規則治療之后,患兒腦脊液、臨床癥狀檢查常常呈現出不典型現象,所以極易誤診為病毒性腦膜炎,進而耽誤患兒病情;把病毒性腦膜炎誤診成化膿性腦膜炎,會因濫用抗生素導致健康損害、經濟損失。因此,找到一種具有較強特異性、敏感性的指標對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進行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
PCT含有氨基酸116個,其分子量大約13 kD。處于正常生理狀況下時,甲狀腺C細胞生成PCT并進一步裂解為具有激素活性的降鈣素,所以處于正常生理狀況下時,血清中PCT的含量非常低。但是在膿毒癥、細菌感染的情況下,甲狀腺C細胞之外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也可能會產生PCT,所以血清中PCT的含量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加[4]。相關研究顯示,全身細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含量顯著增加,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含量處于正常水平或者呈現出輕
度的增加,并且和C反應蛋白不一樣,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發熱時,PCT含量沒有顯著的變化,可見其特異性是優于C反應蛋白的。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在對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進行鑒別時,PCT的敏感性、特異性是優于白細胞、C反應蛋白、ESR。但是有關PCT的排出途徑還未明確,腎衰竭患者血清中PCT含量不會增加,所以腎功能不會對PCT結果產生影響[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PCT原水平(2.35±0.16)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0.25±0.03)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中PCT的檢出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67,P<0.05);C反應蛋白、白細胞數檢出例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患有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體內的PCT原含量顯著增加,患有病毒性腦炎患兒體內的PCT原的增加不明顯,因此可以有效鑒別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秀賢,許琴.PCT原檢測在小兒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腦炎鑒別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237.
[2]郭輝榮.PCT原、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計數在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福建醫藥雜志,2016,38(4):83-85.
[3]王峰,王衛華,李美紅,等.腦脊液胱抑素C和PCT原檢測在化膿性和病毒性腦膜炎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12):1472-1473.
[4]陳艷玲,李薇,陳建江,等.PCT原在鑒別小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46-47.
[5]帕依瑪·桑斯孜拜,黃億榮.兒童病毒性腦炎與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鑒別診斷[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