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恒國
關鍵詞 社區全科醫師;心理診療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在人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由此帶來的精神壓力也日益增大,許多居民出現了諸如人際交往障礙、婚姻家庭危機、抑郁、焦慮等相關心理問題。劉影等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約60%的居民認為需要心理健康服務,其中約12%的居民認為需定期或經常需要心理咨詢[1];在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中,居民認為個人情緒調控,如焦慮、抑郁最為重要,然后是人際關系、家庭問題和親子教育,除此之外是個人成長問題,如職業發展、人生規劃等等[2]。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患者首先選擇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疾病的初步診斷和尋求治療,這就使得社區全科醫師在門診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諸如焦慮、抑郁等情緒性心理問題的患者或者精神類疾病的患者,這類患者有些是單純性心理問題,有些是屬于心身疾病的范疇,還有一些是屬于精神類疾病。如何識別和診斷這類社區門診患者的心理問題,如何幫助這些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和治療,是社區全科醫師在門診中經常會遇到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社區全科門診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識別和診斷
社區全科門診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識別和診斷的基礎是社區全科醫師的心理知識和心理技能:①心理知識和心理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全科醫師必須具備的能力,社區全科醫師需要經過系統和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才能勝任社區全科門診的工作;②全科醫師在工作之余,需要定期進行和心理相關的繼續教育和學習,不斷吸取新的營養,了解最新的居民心理健康的特點;③全科醫師需要定期接受專業的心理專家或者專業機構的培訓,從而使社區心理工作能夠更專業、更規范地進行。
社區全科門診心理患者的識別和診斷的關鍵是有效的醫患溝通。全科醫師一個很重要的職業特點,就是要善于跟患者溝通、協調,體現人文關懷,因為很多心理問題,都會出現軀體上的不適反應,通過語言溝通、心理疏導,軀體癥狀就能得到有效的緩解。醫患溝通的關鍵,是以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為基礎,醫患溝通中常見的溝通技巧主要有兩個方面:①傾聽:這常常會被繁忙的臨床醫生所忽視,耐心、專心地傾聽患者的訴說,適當的時候有所反應并給予回應,會讓患者更愿意說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②引導:患者往往訴說自己身體上的不適和痛苦,忽視心理上的原因和不適的感受,全科醫師要善于引導患者去訴說心理上的困惑,耐心地解釋軀體性的癥狀可能與心理性因素之間的關系,幫助患者找出病因并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社區全科門診心理問題的咨詢和治療
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診療需要規范有效、科學合理:①對一般性心理問題和不需要接受專科治療的心理問題,社區全科醫師可以提供科學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詢服務。②對于神經性心理問題,則需要和專業心理機構一起配合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藥物治療和心理支持治療相結合。③對于精神癥狀患者或者疑似精神類疾病的患者,必須及時轉診到專業機構接受治療,以專業機構的治療為主,輔助心理康復支持治療。
社區全科門診心理疏導軟硬件建立的必要性:社區門診心理咨詢服務是社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需要在合適的環境和咨詢室里進行,所以,社區心理輔導室的建立是社區心理衛生工作最重要的硬件設施之一。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檔案,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是一個持續服務的過程,建立健康檔案可以隨時了解病情的發展和變化情況,為更好地治療和康復提供基本信息。當然,社區心理服務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建立心理健康宣傳欄,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設立心理咨詢熱線和心理健康服務信箱,建立社區團體心理活動室,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等等,這些方式為社區健康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結 論
在“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之下,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療已經成為現代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區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病情等因素使社區門診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診療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區全科醫師首先要從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人手,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區門診心理患者提供專業的心理診療服務,才能更好地為社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提供保障和依據,真正做到以患者為核心,以提高患者的心身健康水平為目標,更好地為社區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影,張靈聰.中國沿海大中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調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6):88-91.
[2]潘玲娜,劉影.中國沿海大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現狀調查[J].宜賓學院學報,201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