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曄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早期診斷中應用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檢測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比較兩組各項指標水平。結果:觀察組較對照組CA199、CA125、CA242、CA724、CEA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癌患者在早期診斷中接受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可以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 胃癌;早期診斷;腫瘤標志物;檢測
胃癌在臨床中作為腫瘤性疾病之其患者數量呈現不斷大幅增加趨勢,患病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腫瘤標志物可在腫瘤患者的體液及排泄物中檢出,其是腫瘤細胞癌變過程中表達的癌基因生成的抗原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其在良性疾病或正常組織中產生極微或不產生。絕大多數腫瘤標志物對腫瘤的診斷僅有相關性,而無特異性。所以數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腫瘤的診斷意義更大凹。該病發病原因、機制較為復雜,有時因初期癥狀不太明顯,未引起重視,不能及時有效治療,繼續發展致多臟器功能不全或功能衰竭,最終致亡34。腫瘤標志物主要是指癌細胞分泌或脫落或宿主對體內新生物反應而產生并進人到組織或體液中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在正常人體內不存在或只在胚胎中可見,有的在腫瘤患者體內含量超過正常人。通過測定其存在或含量對腫瘤的輔助診斷、監測復發或轉移、病程的分析、指導治療、判斷預后有重要意義。臨床中對胃癌早期診斷采用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收治胃癌患者62例,分析運用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27~78歲,平均(43.8+6.1)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均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在知情同意書簽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3~5mL,不行抗凝處理,轉速35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后檢測糖類抗原(CA199)、糖類抗原(CA724)、糖脂類抗原(CA242)、糖蛋白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等含量,采用相應試劑、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測,嚴格按說明書檢測。
觀察指標:分析兩組CA199、CA242、CA724、CA125、CEA檢測結果,正常范圍:CEA0~5ng/mL,CA1250~35U/mL,CA2420~20KU/L,CA7240~6IU/mL,CA1990~37U/mL。若CA199、CA242、CA724、CA125、CEA水平高于正常范圍,表示陽性。同時比較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CA199、CA125、CA242、CA724、CEA的準確性。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1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血清水平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血清CA199、CA125、CA242、CA724及CEA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檢測準確率比較:觀察組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準確率為40.3%,明顯高于單獨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工作的壓力逐步增加,胃癌發率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趨勢,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水平及工作質量造成嚴重威脅間。采用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方法,可提高檢測準確率,從而及早治療來預防胃癌發展到更為嚴重的程度。腫瘤標志物檢測是一種通過檢測血液中由癌細胞釋放出的特殊蛋白質等腫瘤標志物,對癌癥進行診斷的方法。腫瘤標志物可以判斷發生癌癥的臟器,對了解疾病的發生過程、治療的效果以及復發情況都很有用。
CA199與腺癌高度相關,其是糖蛋白類抗原,是檢測肝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主要指標。CA125主要應用于卵巢癌患者的診斷中,其為卵巢癌細胞免疫的一種腫瘤相關抗原,診斷價值高,其在肝癌、消化道腫瘤、肺癌中也有較高比例。CA724是卵巢腫瘤和胃腸道腫瘤的一種標志物,是高分子量糖蛋白類抗原,主要存在于肺、卵巢、結腸、胰腺、胃等腫瘤中,在良性腫瘤、滲出物、正常組織中難以檢出。CEA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的鑒別診斷、病情監測,在判斷腫瘤轉移、復發中同樣起作用,其在胃腸道腫瘤中,有明顯升高趨勢”。CA242可作為胃腸道腫瘤的一種輔助檢測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檢測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CA199、CA125、CA724、CEA、CA24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聯合檢測準確率明顯高于單獨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胃癌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準確率更高,對患者的腫瘤的良惡性進行診斷,能夠提高確診率。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胃癌患者早期診斷有較高價值,能判斷腫瘤的良惡性,提高準確率,為臨床提供理想治療方案,有一定指導價值,值得臨床推廣圖。
參考文獻
[1]譚海燕,馬書進.胃癌患者術前血清腫瘤標志物監測[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7,34(10):1766-1767.
[2]王玉萍.腫瘤標志物檢驗在胃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15):106-.107.
[3]李周靖,成木林,趙葉青,等.聯合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及腫瘤標志物對胃癌的診斷價值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36):95-96.
[4]陳良,鄭陽.幾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9):162.
[5]聶娜,騫佩,馮英明,等.胃癌相關d血液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5,53(9):1298-1301.
[6]魏晨曦.腫瘤標志物和免疫組化指標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濟南:山東大學,2015.
[7]劉鵬軍,張利霞,葛亞強,等.胃癌組織中腫瘤干細胞表面標志物CD44v6、CD133與OCT3/4的表達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6,56(25):46-48.
[8]陳忠,謝峰,鐘豐云,等.胃癌組織中干細胞標志物Sox2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天津醫藥,2016,44(5):5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