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
摘要目的:探究從事放射介入工作醫護人員職業危害因素調查及防護措施。方法:2017年1-12月選取從事放射介入工作醫護人員50例,均從事5年以上,對其職業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并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防護對策。結果:50例醫護人員中,82.00%有銳器刺傷情況,28.00%出現肌肉拉傷,70.00%存在一定程度的體液污染以及血液污染,96.00%存在一定程度X線損傷,其中34.00%從事放射介入工作醫護人員存在嚴重X線損傷。同時,50.00%出現呼吸道損傷,76.00%出現胃炎,72.00%存在腰椎疾病,50.00%出現皮膚相關問題,70.00%存在視力下降,56.00%存在白細胞下降,64.00%存在血紅蛋白下降,10.00%存在甲狀腺功能下降。結論:從事放射介入工作的醫護人員,其職業危害因素較多,應積極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進行干預,以此保證其身心健康,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 放射介入;醫護人員;職業危害;因素;防護
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使得放射介人在疾病診斷以及治療中應用更加廣泛,并發揮著較大的作用,但是從事放射介人工作的醫護人員,其在工作過程中會受到高新技術密集環境、設備噪聲、化學消毒劑、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而威脅其身體健康1-1。從事放射介人工作的相關醫護人員,應充分意識到自身職業的危害,不斷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防止出現身心損傷”。本文主要對從事放射介人工作醫護人員職業危害因素調查及防護措施進行觀察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月-12月選取從事放射介人工作醫護人員50例,均從事5年以上,主要包括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血管外科、腫瘤科、心內科等工作人員,對其職業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并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防護對策。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25~60歲,平均(45.63±3.20)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從,事放射介人工作醫護人員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
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表的方式來調查從事放射介入工作醫護人員的相關職業危害因素,并根據其具體的情況,對防范措施進行制定。
觀察指標:從事放射介入工作醫護人員的職業危害調查內容主要包括X線損傷、呼吸道損傷、肌肉拉傷、體液污染、血液污染、器械傷害,加強其癥狀的觀察,包括皮膚情況、睡眠質量,對其血紅蛋白、白細胞等實施檢測,并檢測其視力、甲狀腺功能等。
結果
50例從事放射介人工作的醫護人員中,存在銳器刺傷41例(82.00%),肌肉拉傷14例(28.00%),存在一定程度的體液污染以及血液污染35例(70.00%),一定程度X線損傷48例(96.00%),存在嚴重X線損傷17例(34.00%),呼吸道損傷25例(50.00%)。
加強從事放射介人工作醫護人員臨床癥狀的觀察,胃炎38例(76.00%),腰椎疾病36例(72.00%),皮膚相關問題25例(50.00%),視力下降35例(70.00%),白細胞下降28例(56.00%),血紅蛋白下降32例(64.00%),甲狀腺功能下降5例(10.00%)。
討論
原因分析:①感染因素:經WHO統計,清潔工、醫院實驗室人員、護士是創傷性接觸的主要人群,其每年創傷的概率為1%~2%,其創傷后出現感染的概率為0.3%~3.0%,其中銳器損傷所致感染經血液傳播的疾病較為嚴重,針刺傷可對20多種傳染病(血源性)傳播,在健康醫護人員中,其中80%~90%的傳染病是由針刺傷所致甲。在介人工作中,醫護人員若防護不當,則會接觸分泌物、體液以及血液,且其被刀片、針頭刺傷的概率較高。因此,其感染的概率較高。②物理性因素:長時間接觸X線會損害人體的健康,可導致出現晶狀體渾濁、造血功能低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介人診治需要在X線下實施操作,特別是導管射頻消融術需要較長時間的操作。X線是摸不著、看不到的一種可對人體血細胞、腺體、器官、組織等造成較大損傷的放射性物質,且其存在積蓄性,若長時間過量接觸X線,則會出現食欲減退、失眠、頭暈、乏力等癥狀,導致其機體免疫力下降,若輻射較為嚴重,甚至可導致出現皮膚損害、造血系統損害以及內分泌紊亂的情況1867。③化學物質危害:介人科需要使用戊二醛、甲醛等消毒劑,同時還需要使用抗腫瘤藥物,以上藥物均會揮發至空氣中,使得醫護人員接觸,以上藥物多數具有致癌以及致畸的作用。④壓力:介人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手術風險較高,一旦其出現意外,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患者醫療費用高、病情危重、家屬期望值高,這樣則會使得醫護人員出現焦慮、緊張、抑郁、失眠等情況。同時,不管是節假日、夜晚、白天,醫護人員均需要全身心投入至工作中,因此其精神壓力較大。⑤無規律飲食:介人科疾病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療,使得醫護人員的工作具有無規律性、連續性、快速性、應急性等特點,導致介人科醫護人員難以規律飲食,因此,其出現消化道疾病的概率較高。
防護措施:強化環境管理、藥物管理,盡量將危害降低,保證放射介人科的工作環境處于安靜、整潔的狀態,定時通風,嚴格實施消毒,制定專業的X線防護措施并實施。建立科學的化療操作流程進行,強化醫護人員的相關防護意識。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預防感染的發生。同時對醫護人員防護教育進行強化,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不斷將其專業水平提高,對其專業知識以及心理保健知識等進行強化。定時組織醫護人員進行體檢,可通過疫苗注射來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對其職業危害的發生進行預防。
參考文獻
[1]王樂.石家莊市放射工作人員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和微核細胞率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6.
[2]茅麗娟.某傳染病醫院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調查和防護干預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曾桂華.放射介人工作人員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控制策略[J].當代醫學,2014,21(17):17.
[4]王冬偉.從事放射介人工作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心理健康影響因素調查及防護[J].保健文匯,2018,19(6):243.
[5]肖華.某醫院介人放射學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護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0):59-60.
[6]徐積富.放射介人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25):184-185.
[7]唐孟儉,覃志英,韋宏曠,等廣西5家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介人術醫務人員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J].職業與健康,2017,33(23):3169-3171.
[8]楚彩芳,趙艷芳,張欽富,等.某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介人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護評價[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5,35(6):4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