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日常和可選消費龍頭為代表的64只個股股價再創歷史新高,貴州茅臺更是以1100元/股的價格領軍A股。
這是年初以來核心資產行情的繼續,還有以注冊制為方向的科創板到來的新演繹。
與創新高個股的火熱形成對照的是,更多的股票被打入“冰點”以下,失去了溫度與光明。
據統計,2018年以來截至本周五,淪落為“仙股”(包括退市股)以及觸碰到仙股紅線的個股數量達11只,為A股歷史次高水平。與此同時,“準仙股”數量也大幅激增,股價在1~2元間的股票多達61只。本周一,曾被譽為“A股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股票面值)被深交所宣告終止上市,這是繼中弘股份后A股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如果按照過往仙股出現是市場見底的信號之一的“規律”,當前的市場將迎來拐點。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嚴監管、對外開放以及注冊制帶來的退市常態化,可以預料,仙股、準仙股維持一定數量甚至增多將是市場常態化的一部分,其市場“風向標”的作用實際已完全喪失。
另外從市場參與資金的權重來看,A股市場的散戶資金在近兩年明顯下降,機構資金比重逐漸上升。據海外成熟市場經驗,證券市場在從散戶市往機構市轉變過程中,“二八法則”會持續發威,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公司會不斷被邊緣化甚至被“踢出”市場,而優質龍頭股則會“虹吸”資金,尤其是大市值的優質龍頭公司具有超級吸金能力。
這些變化證明,A股正向走了十年長牛的美股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