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凱

“先鋒系”自2018年以來風波不斷,繼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暴跌、網信證券被處罰等事件發生后,《紅周刊》記者近日獲悉,6月底以來,“先鋒系”旗下的網信平臺,以及恒久財富等相關私募基金產品出現了大面積逾期,規??赡茉诎賰|元左右。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網信相關聯私募基金的部分募資投向與“先鋒系”關系密切,譬如恒信十號的融資方由“先鋒系”旗下的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中弘七號的募資實則投向網信證券發行的盛世21號定向資管計劃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不排除“先鋒系”有自融和挪用資金的嫌疑。
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網信高管,但均未對逾期詳情和兌付方案作出任何正面回復。
“先鋒系”,如同其他的民企背景的資本派系一樣,自2014年以來低調潛行,先后拿下券商、銀行、保險、基金銷售、海內外上市公司等多張金融牌照,可謂“其興也勃焉”。但“其亡也忽焉”,2018年底以來,“先鋒系”接連爆出多個重大利空,尤其是核心運作平臺之一的網信證券,先是資管產品兌付困難,接著債券業務踩雷、證監局入駐、評級下調。風雨飄搖之際,核心人物張振新三緘其口。近期,《紅周刊》記者獲悉,“先鋒系”體系下的網信平臺、P2P業務和私募基金出現了嚴重的兌付問題。
網信平臺正式上線于2013年,公開信息顯示,股東包括了建銀國際、信中利資本、中信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平臺銷售范圍囊括多種類型的產品,有P2P業務、契約型基金、券商資管計劃、貨幣基金等。其董事長李煥香還曾任先鋒產融集團CEO。
投資人出示給《紅周刊》記者的網信APP截圖顯示,上面有“網貸(網信普惠)”、“專享”(最新已經刪除)、“智多新”、“隨心約”4款產品。其中,“智多新”是一款超短期理財產品。在爆雷之前,網信還在APP上推薦過“尊享”系列理財產品。有投資人告知記者,尊享系列其實走的是如銀川金交所等地方金交所通道,起售規模5萬,目前尊享系列產品已下架。
8月5日,網信平臺開始陸續在北京和上海進行出借人登記?!都t周刊》記者當日在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的網信大廈看到,現場有幾十位出借人排隊登記,登記內容包括姓名、出借規模等。有出借人現場表示,此次現場登記規模一般都在50萬元以上。
《紅周刊》記者獲悉,網信平臺正式爆雷于今年6月底。有出借人在現場交流中稱,她的賬戶6月底還顯示正?;乜?,但資金卻轉不到銀行卡中,當時網信平臺員工的解釋原因是“系統升級”,但到了7月份仍無法提現,這讓她意識到,網信平臺可能要爆雷。就在7月初,一張疑似網信集團前CEO盛佳在“NCF財富集團總裁群”的微信群中表示“網信平臺良性退出”的圖片四處流傳,這在投資人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實上,網信平臺爆雷早有征兆?!都t周刊》記者獲悉,“先鋒系”旗下有一部分走線下銷售渠道的私募基金業務早在2018年12月份左右就出現了兌付問題。此外,網信平臺發行標的的存續周期也在爆雷前逐漸縮短。一篇在出借人之間廣泛流傳的文章《網信爆雷的思考》指出,“2018年網信的產品,周期是多少?1年?半年?3個月?我記得是這樣。可是爆雷前,產品周期是多少?30天!15天!7天!”
在網信大廈登記現場,有客戶表示,其在6月份買了15天周期的理財產品后,不久就出現了兌現難,該客戶的說法也得到了其他客戶的確認,譬如網信APP中的“智多新”就是一款存續期為15天、或30天的短期理財產品。
此外,除網信平臺爆雷外,還有從事P2P業務的網信普惠,以及私募基金業務也出現風險。譬如投資人顧先生向記者出示的《清算通知》等資料就顯示,一只名為“恒信十號”的私募基金成立于2018年1月、應于2019年1月到期,但直到今年3月也未能清算。4月底,管理人發布的一則《兌付清算公告》顯示,“本基金代銷機構向投資者劃付對應回款金額”最遲不晚于2019年5月31日,然而到了時間點仍再次違約,一直拖到現在。
那么,網信平臺+網信普惠+關聯私募基金的總逾期規模是多少呢?
《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北京金融辦在7月初約談了先鋒集團執行董事兼網信集團負責人李煥香,一份流出的《涉非企業風險分級表》透露了部分約談內容:截至6月28日,網信平臺借貸余額450.6億元、涉及69312名投資人,網信普惠借貸余額58.9億元、涉及142127名投資人,先鋒集團旗下私募基金募資規模約200億元左右。預計到8月4日,網信平臺逾期72.4億元,網信普惠預計逾期9.8億元,私募基金也有不同程度的逾期。總之,網信平臺+網信普惠+私募基金總資金規模超過了700億元,不考慮私募基金的逾期規模,已經超過了82億元,而若考慮到私募基金產品逾期情況,則總逾期金額或遠高于82億元。
包括馮女士在內的多位先鋒系旗下私募基金投資人告知《紅周刊》記者,自5月起,200億元左右的私募基金板塊幾乎全部逾期。“‘先鋒系旗下的金融機構發行了多種類型的資管產品,兌付順序上,優先兌付的是通過線上平臺出售的網信普惠標的,其次是線上銷售的金交所產品,再次是線下銷售的金交所產品,接著才是私募基金,固收類私募基金的兌付順序優于股權類私募基金?!瘪T女士透露,網信平臺的資金鏈斷裂發生于5月,彼時只能保障線上小額產品的兌付,之后網信平臺方面將提現時間修改為“T+3”,以便有3天的時間調集頭寸,但到6月底時已徹底爆雷。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網信證券發行的信鋒系列資管計劃早已逾期。網信證券前員工告知記者,網信證券逾期的資管計劃主要有信鋒系列集合資管計劃、盛世系列專項資管計劃兩類,網信證券會力保集合資管計劃的兌付。有投資人也表示,據網信證券方面告知,信鋒系列的兌付進度最快,目前僅剩個別資管計劃尚未兌付。
值得注意的是,“先鋒系”旗下私募基金出現逾期,時間節點與中新控股(08207.HK)暴跌同步,后者是“先鋒系”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平臺之一。但2018年11月底,中新控股被大幅做空,一個月內即從0.4港元跌至0.1港元之下。馮女士也告知記者,“先鋒系”可能挪用了線下私募基金去補線上的窟窿,或償還銀行貸款?!氨热绾阈攀?,4月底的時候,融資方本息就已經到管理人賬戶了,但據我們求證,5月份融資方又把賬面上的資金挪走了,用于償還銀行貸款?!?/p>
恒信十號的融資方與“先鋒系”是存在著密切聯系的?!都t周刊》記者從投資人處獲得的一份推介材料顯示,該產品的風險分類為R2(穩健級)、風險較低,其募資規模不超過1.2億元,用于受讓中新絲路(深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應收賬款收益權。作為增信措施,聯合創業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新絲路保理公司提供連帶擔保。推介材料還透露,聯合創業擔保集團是“全國第七大擔保公司”,在主要銀行授信額度超過100億元,大公國際資信對其給出了AA評級。不過企查查顯示,股東層面,聯合創業擔保集團41%的股份歸大連聯合控股所有,而后者的前兩大股東分別是先鋒創業有限公司和張振新本人。換言之,恒信十號的擔保方即是“先鋒系”本身。
除恒信十號外,投資人透露,恒信八號、中弘七號等多只私募基金也出現兌付難?;饦I協會信息顯示,恒信、中弘系列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是北京恒久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自2015~2018年2月,恒久財富先后發行了23只基金。企查查信息顯示,恒久財富的全資股東是深圳一葦聯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看似和“先鋒系”并無關聯,但投資人顧先生卻告知記者,“恒久財富其實就是‘先鋒系旗下的基金公司”,恒久財富發行的產品,也是通過網信平臺的員工向客戶銷售。
另一個佐證之處是,恒久財富發行的部分私募基金,資金最終流向網信內部或用于承接網信發行的其他資管產品。以恒久財富在2018年2月發行的中弘七號為例,投資人馮女士提供給記者的《到期清算進展的說明》文件就顯示,中弘七號收益率9.5%/年,應于2019年3月到期,但到期后未能兌付,且“截至2019年8月6日,本基金投資的資產仍未實現變現”。
那么中弘七號投向哪里了呢?上述文件顯示,“本基金主要投資于網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管理的《網信證券盛世21號定向資管計劃》。”

網信證券盛世21號又流向哪里?
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弘七號推介資料顯示,網信證券盛世21號投向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持有的融資租賃資產收益權。企查查信息顯示,中國融資租賃的大股東是鳳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登記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27號,而網信大廈的地址則在朝陽區霄云路28號,兩家公司地址緊挨在一起。此外,同恒信十號一樣,中國融資租賃的連帶責任擔保方也是聯合創業擔保集團。
總之,基于上述資料來看,“先鋒系”不排除有自融的嫌疑。
“先鋒和網信發行的產品,大部分表面上全合規、流向也合規,但最后錢沒了。”有網信證券前員工向記者表示,自融本身未必違法,“真正的問題在于,融資方可能存在挪用資金,管理人有失職嫌疑、無法追回這些資金?!?h3>“先鋒系”的多事之秋
隨著兌付危機的發酵,出借人和投資人的不安感也愈發強烈。進入8月,《紅周刊》記者多次在網信大廈目擊到前來登記或希望與網信對話、以及到朝陽經偵報案的客戶。
而網信官方微信公號于8月中旬發布的文章顯示,目前已梳理出30家持牌金融機構的資產,涉及公募、私募、保險經紀、網約車、網絡小貸等;同時,網信資產管理工作組成員與部分意向購買方進行接洽商談。催收工作團隊也分赴各地到借款企業辦公現場持續上門催收。集團決定暫時下線平臺的非核心系統服務,相關數據會保留。公司高管曾表態,將會在9月中旬前給出整體性兌付方案。
不過,記者獲得的多份網信客戶與網信高管的談判錄音顯示,出借人和投資人還是希望能由張振新親自出面表態,且不愿接受“債轉股”方案。
《紅周刊》記者獲悉,自2018年底以來,“先鋒系”早已在嘗試自救。譬如對于“先鋒系”旗下最值錢的金融資產之一——網信證券,多位投資人和網信證券員工透露,民創集團最有希望接盤網信證券,且一度接近落實,但近期網信證券被處罰,股權轉讓陷入停滯。互聯網公開信息顯示,民創集團起家于武漢、后總部遷至深圳。公司愿景是在產融共發展的趨勢下,依托牌照資源布局金融全產業鏈,重點打造養老、健康、金融、增值服務四大業務板塊。民創集團召開的論壇上,出席嘉賓中也不乏地方政府高層。
此外,企查查信息顯示,自2018年底以來,網信證券牽扯到多宗法律糾紛中,其中與河南虞城農信社的“證券交易合同糾紛”關注度較高。今年1月,虞城農信社對網信證券申請財產保全。據記者了解,這很可能是質押回購業務違約,因網信證券在2018年9月就出現資金緊張、未能及時回款,導致農信社無奈之下只能訴諸于法律。
《紅周刊》記者還注意到,目前網信大廈下的網信證券營業部處于關門狀態。記者以客戶身份了解到,為防止網信平臺的客戶借道上樓,網信證券營業部日常處于關門關燈狀態,平常也是單人值班,有些業務還需上級抽調人手來解決。還有網信證券廣東方面的員工告知記者,存量業務還在做,增量業務已暫停,資管等部門受影響較大。
上市公司方面,先鋒系還掌握有中新控股、平安證券集團控股(00231.HK)、弘達金融控股(01822.HK)等上市公司資源。這三家港股公司均市值較小、且股價遠低于1元。
“先鋒系”目前精確逾期規模是多少?具體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紅周刊》記者就此通過郵件和電話聯系了先鋒集團、網信集團的多位高管,截至發稿未獲回復,而網信集團負責人李煥香手機也處于關機狀態。先鋒集團副總裁王未識等人則在電話中表示,“集團有專人負責采訪事務,高管個人不得接受采訪”,但均未提供相關負責人的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