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小強
(作者為北岳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1980年春,我生在山西呂梁山東延的大山里。那時,改革開放的陽光尚未輻照這座閉塞的小山村。貧窮與落后成為我少年時代最為刻骨銘心的記憶:直到小學四年級,我們復式教學的小學堂才從村頭的土地廟里搬出;沒有任何副業,山民瘠薄的梯田基本靠天吃飯,在村飼養院繳夏糧時我見過父輩們無語的恓惶,于是我更永遠記得初中時與做木匠的父親拉上平車去他徒弟家借麥子時的心酸……是的,留給我的農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貧窮。上學走出大山,每每返鄉,在崎嶇的山間小道走走停停,我常常心事重重。我無力改變,我不知道這個喚作運家山的小村莊“運”在何方。
我想,但凡有鄉村生命經歷的人,聽到“脫貧攻堅”的號角,都不會無動于衷。在茲念茲,如此中國式的鄉愁,相信一定糾纏過如我一般許多的中國人。所以,當我所在的北岳文藝出版社和我在山西省作協多年的文友,接到山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扶貧辦創作出版扶貧報告文學的光榮任務時,你一定能理解我內心的激動和振奮。
作為《擲地有聲——脫貧攻堅山西故事》創作出版的親歷者,有太多太多讓我感動、回味的細節。事實上,這部報告文學創作出版的過程,也是我許多文學觀念轉變的過程。比如,我之前對“集體創作”是持保留意見的。我博士論文的題目,有關延安文藝空間的生成、拓展與演變;“集體創作”這一文學現象,長期是被視為極左文藝教條而不斷受到清理和批判的。而《擲地有聲》的創作讓我真實地看到,如果領導者的思想和創作者的才智能夠彼此理解、同情乃至有機互動、融通,如果創作者之間能夠相互協調、配合乃至認知共振,是能夠寫出好的作品的。又比如,我一直懷有如此的偏見,以為好的小說家未必是好的報告文學家,你能夠寫好農村題材的小說,卻未必能夠寫好鄉村題材的紀實作品;因此,在等待他們初稿的那段時間里,我對三位小說家噓寒問暖的電話里,一直壓抑著自己內心的猶疑和糾結。這一切疑慮和偏見,在2018年7月25日交稿后的慶祝會上都煙消云散了。
所以,《擲地有聲》的精神之光,必然包含有共和國文學生產方式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因子。新的“文藝座談會”之后,“集體創作”必然要肩負起新時代的新責任和新使命,這部報告文學即是一個新的堪稱典范的案例。
這部報告文學的正題,起初為“山河一冊”,在宣傳部領導反復斟酌下擬改為“山河之諾”,后最終由省委兩位常委領導拍板定為“擲地有聲”。在我看來,正題的變化,其中所蘊含的,正是面對這部報告文學不同層面參與者對她的殷殷之心。“擲地有聲”傳遞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莊嚴承諾的理想信念,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牢記使命、奮力前行的工作態度。“擲地有聲”,是當前中國脫貧攻堅戰中無數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寫照,它更是,中國人向全世界鄭重宣布消滅貧窮的中國抱負、中國擔當、中國聲音!
《擲地有聲》的副題為“脫貧攻堅山西故事”。因為脫貧攻堅,山西因其特殊性而備受矚目: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14個,大多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區,屬于華北地區而且同時就占兩個的只有山西一省。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創建了晉綏、太行、太岳、晉察冀四大根據地。這兩個集中連片貧困區域,36個國定貧困縣、22個省定貧困縣(山西全省一共117個縣級行政單位),這58個貧困縣覆蓋了過去晉綏根據地山西境內全部,太行、太岳、晉察冀根據地大半。所以說,山西的脫貧攻堅,是經濟問題,是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是農民社會福利保障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策問題,從根本上講,它更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倫理問題。于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山西召開的政治意義不言而喻,用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的話說,是會開在山西,山西要帶頭落實,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一塊紅色的土地!所以我說,《擲地有聲》的精神之光也是一片紅色土地的改革重生之光。
三次領導專家座談研討,六個月日夜兼程、行走采訪,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扶貧辦、山西省作協、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精心組織協調,三位作家走遍58個貧困縣中的21個縣份,對10個深度貧困縣更是深度調研,走過村莊近百,訪問扶貧干部近百,入戶座談70余家,整理采訪筆記60余萬字,三個月寫作剪裁,便是如今九章40余萬言的《擲地有聲》。
山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劉志杰講,這是一部只要能拿起來讀就一定會放不下的報告文學作品。對此,我深表認同。通讀文稿三次,從字里行間,我確乎觸摸到了“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味道,每每如臨其境,亦不禁潸然。老扶貧干部張尚福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自述,磧口古鎮寨則坪第一書記、80后扶貧女干部杜亮姝撲在村子里的艱辛與靈思,總書記喊大姐的王三女,太多太多的人與事,讓你心生愛憐、感動與溫暖……這些平凡的人,這些不屈的事,正是《擲地有聲》的大愛之光。
“十三五”五年脫貧攻堅剛剛走過三年時間,重繪山河圖冊,脫貧攻堅山西故事大幕已經拉開,仍以百折不回之精神一日日濃墨重彩、風情萬千。以脫貧攻堅戰“第一書記”為主要敘寫、歌詠對象的“擲地有聲”第二部已經立項、啟程。我們有理由期待她的豐碩與結實,我們更有信心以此再塑我們時代的楷模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