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路
(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40)
汽車故障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人工直觀經驗法、儀表設備診斷法、汽車自診斷法、專家系統故障診斷法等。盡管車載自診斷技術、專家系統等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人工直觀經驗法維修成本低,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再加上檢測儀器的升級換代,人工直觀經驗法的使用頻率在故障診斷方法中占比30%以上。
人工直觀經驗法是指維修技師對有故障的系統 (或元件)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熟知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經驗,通過原地檢視或道路試驗,憑感覺、觀察及測試工具,采用將某個部位癥狀放大或暫時消隱的方法,對汽車的故障和現象進行判斷。該診斷方法一般包括以下5個步驟。
1)詢問客戶故障癥狀,重現故障癥狀。
2)觀察故障現象,判定觀察到的癥狀是否為故障。
3)如果是故障,依據觀察到的故障現象推測故障發生的原因。
4)檢查可疑部位,找出故障產生原因。
5)分析引起故障的因素,對故障進行正確的維修,避免類似故障再次發生。
人工直觀經驗法診斷過程是一個推測、驗證,再推測,再驗證,逐漸尋找故障真正原因的反復過程。在實際維修中,由于錯誤片面的推測,導致維修事倍功半,甚至走入死胡同的也比比皆是。比如在面對“多個擋位掛擋困難的變速器故障”時,維修技師如果不能抓住“多擋位掛擋困難”這一重要信息,可能會誤以為故障在變速器內部,而忽略離合器分離不徹底這一原因,誤入拆檢變速器總成的歧途。
因此,準確找出故障的癥狀,再根據癥狀推測故障原因是人工直觀經驗法的關鍵點。盡管有著“先外后內、先簡后繁、先熟后生、先思后行、代碼優先”的故障診斷基本原則,但由于故障成因的復雜性,因此通過故障案例研究,實現從個別到一般性經驗的得出,有利于豐富人工直觀經驗法的診斷策略。
推測故障原因需要高水平的汽車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時候需要對出故障的整個系統、甚至整臺汽車進行系統分析才能推測出故障原因。尤其是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如果維修技師對其工作原理不熟悉,將很難對故障原因做出快速、正確的推測。
1)案例1:豐田普銳斯無法加速。
2)故障現象:車主反映,踩油門時車速上不去。接車后發現,車速上升至20 km/h時,防滑故障燈閃爍,汽車無法再提速。尤其是在加大油門時,車速只能保持在10 km/h。此外,儀表內的SRS燈始終點亮。
3)維修過程:維修技師依據試車后的故障現象,初步判斷由于車輛的驅動防滑系統誤工作,導致該故障。但事實上在車輛行駛時,驅動輪并無滑轉,驅動防滑系統為何會工作呢?
豐田普銳斯帶有TRC(牽引力控制)和VSC(車輛穩定性控制)系統。當驅動力施加到車輪上時,如果驅動輪打滑,TRC系統電腦將降低發動機 (或驅動電機)的輸出,并對驅動輪施加制動力限止打滑,從而提高驅動力。當車輛在轉彎時出現車身不穩定狀態時,VSC系統電腦將對部分車輪實施制動,同時減少發動機 (或驅動電機)輸出,從而穩定車輛的行駛狀態。
根據工作原理和故障現象,可以將故障范圍鎖定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前后輪胎尺寸不一致;②與VSC相關的傳感器 (如轉向角、橫擺率等)故障;③線路故障;④制動防滑控制ECU故障;⑤混合動力控制系統故障。
首先檢查輪胎,4個輪輞和4個輪胎的尺寸一致。
接著讀取故障碼,發現只有SRS系統有2個故障碼,分別為B1801(引爆管電路開路)、B1811[引爆管 (雙級-第二級)電路開路]。從這兩個故障碼可以看出,方向盤上的安全氣囊電路有開路。
依據判斷,進一步檢查喇叭。發現喇叭按鈕失靈,且方向盤上的其它功能按鈕均失靈。可以推測,方向盤內的螺旋電纜可能斷裂。那么螺旋電纜的斷路與本故障又會有什么關聯呢?
進一步讀取VSC系統數據流,發現轉向角傳感器的數值為1150度,左右打方向時,該數值不會變化。接著檢查螺旋電纜,發現螺旋電纜開路,且無法初始化轉向角傳感器。
4)維修結果:更換螺旋電纜和轉向角傳感器,初始化傳感器后,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那么螺旋電纜的斷裂,怎么會造成汽車無法加速呢?
實際上,從“轉向角傳感器的數值始終在1150度”這一數據可以看出,轉向角傳感器始終向VSC電腦傳遞車輛以最大轉向角向左轉的信號,系統電腦由此判定車輛正在轉彎。車輛轉向時,外側輪的轉速應比內側的轉速要快。但事實上,車輛實際處于直線行駛狀態,其左右輪的轉速相等。這樣一來,ECU就會誤判此時車輪有打滑現象,車身在轉彎時處于不穩定狀態。系統電腦將實施制動,減少發動機 (驅動電機)輸出來穩定車輛,從而限制了車輛加速。
從案例1中可以看出,維修技師如果對TRC系統和VSC系統的工作原理不熟悉,很難將故障現象與這兩個系統有問題關聯起來。并且,就算最后誤打誤撞更換了喇叭螺旋電纜,也未必能弄清楚故障產生的真正原因。
驗證和重現故障現象是故障診斷的第一步。維修技師先通過問診調查故障發生的時間、地點、頻次等因素,然后對故障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如功能是部分失效還是完全失效,外觀是否有損壞,工作溫度是否正常,是否有異響,是否有異味等。結合觀察到的故障現象,再根據汽車的構造和原理,深人思考和具體分析可能產生故障的部位。當故障現象不明顯,或者觀察不到時,維修技師還應通過施加振動、加熱和 (或)致冷、淋水、施加電負荷等方法再現或者放大故障顯現。
1)案例2:豐田卡羅拉左后車窗偶發性不能升降。
2)故障現象:車主反映,有時無法用主控開關控制左后門電動車窗的升降。
3)維修過程:維修技師依據車主的反饋信息,對左后門的電動車窗進行了升降功能測試。當左前門處于關閉狀態時,左后門車窗玻璃升降正常。當完全打開左前車門時,左前門的主控開關不能控制左后車窗玻璃的升降。這時,再嘗試用左后門的車窗開關控制玻璃升降時,發現左后的玻璃能升不能降。
技師依據觀測到的故障現象,對照電路圖 (圖1)進行分析。發現電動車窗主控開關I3的12腳和左后分開關K1的5腳有斷路時,將出現主控開關無法形成回路,不能控制左后車窗電機。此時,左后的分開關位于上升擋位時,可以形成回路,玻璃可以上升,分開關位于下降擋位時,電路處于斷路狀態,玻璃不可以下降。進一步查看電路圖,發現連接器IE1位于駕駛室內的左側腳踢板,連接器I3位于左前門主控開關處。聯系“車門關閉時無故障,打開時出現故障”這一故障現象,推測故障可能是由于車門打開過程中,I3連接器與IE1連接器之間的線束被拉斷造成的。
技師依據分析結果,測量主控開關I3的12腳和連接器IE1的8腳之間的線束電阻。當車門處于完全關閉狀態時,電阻值低于1 Ω,線路處于通路狀態,逐步打開車門,當車門打開至一半狀態時,電阻值為無窮大,線路處于斷路狀態。
4)故障排除:更換I3的12腳和IE1的8腳之間的導線,故障消失。

圖1 豐田卡羅拉電動車窗電路圖
5)案例反思:看似一個奇怪的偶發性故障,維修技師通過對電動車窗進行充分的功能檢查,仔細觀察故障現象,并依據現象進行分析推測,在不用萬用表檢查的情況下就精確地推測出故障部位,后續的電阻測量,只是驗證預判斷是否正確。
隨著汽車診斷設備的發展,利用檢測設備對汽車的結構參數、技術狀態 (如間隙、尺寸、形狀、相關位置的變動、真空度、壓力、油耗和功率等)、曲線和波形等進行檢測,放大故障現象,進一步方便維修技師充分觀察故障現象。典型的診斷設備有萬用表、示波器和診斷電腦等。尤其是利用診斷電腦讀取故障碼、動態數據流、凍結幀,已成為汽車故障診斷的必要過程。數據流可以捕捉汽車故障狀態下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異常信號數據,常用于輔助診斷偶發性故障、傳感器特性變異故障、無故障代碼故障等。
1)案例3:豐田銳志多個故障指示燈點亮。
2)故障現象:車主反映發動機故障燈、ABS和VSC燈點亮。
3)維修過程:維修技師起動發動機,發現發動機故障指示燈、ABS和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VSC)故障指示燈始終點亮,用診斷電腦讀取故障碼為P0172[系統狀態過濃 (1列)]和P0175[系統狀態過濃 (2列)]。依據故障碼可以初步鎖定故障原因為:
噴油器泄漏、空氣流量計 (MAF)故障、水溫傳感器(ETC)故障、點火系統故障、燃油壓力不正常、排氣系統漏氣、空燃比 (A/F)傳感器電路斷路或短路、空燃比傳感器故障、空燃比傳感器加熱器故障以及發動機電腦 (ECM)故障。
清除故障碼后試車,發現加油無力,行駛幾公里后故障燈再次點亮。進一步檢查燃油壓力,發動機怠速時燃油壓力為310 kPa(標準值為301~347 kPa),正常。分別檢查排氣管、噴油器、火花塞,均正常。
更換空氣流量計,重新試車,故障依舊。讀取怠速狀態下的數據流見表1。

表1 銳志燃油修正系數數據流
依據表1數據,計算出反饋補償系數為1.44(反饋補償系數=短期燃油修正系數+長期燃油修正系數+1),說明系統已嚴重偏濃。左右兩側的補償系數基本一致,而兩個空燃比傳感器同時出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判斷空燃比傳感器正常。
表1所示,空氣流量 (MAF)的動態數據為4.84 g/s,此時的空氣流量相當于發動機轉速為1 150 r/min時的進氣量,高于怠速時的正常數值2.5~3.1 g/s。發動機電腦給出的噴油量信號高于實際需求量,從而導致混合氣過濃。空燃比傳感器不斷發出過濃信號,修正噴油量。當燃油修正值超過最大修正閾值時,故障指示燈點亮,儲存系統狀態過濃的故障碼。
從數據流的分析可以看出,故障原因仍然是空氣流量計信號不正常導致的。由于空氣流量計已更換過,進一步檢查線路。
如圖2所示,用萬用表測量發動機ECM的D5連接器27腳(VG)與空氣流量計3腳 (信號輸出)間導通。裝復D5連接器,再測量空氣流量計的2腳 (搭鐵)端子與車身搭鐵間的電阻值為1.3 Ω,用手拉動此導線ECM側的連接器時,出現搭鐵電阻忽大忽小的變化。仔細檢查,發現D5連接器的26腳有松動,造成接觸電阻。這樣相當于在空氣流量計中串聯了一個額外電阻,提高了空氣流量計的輸出電壓,最終導致ECM產生進氣量大的誤判。

圖2 空氣流量計電路圖
4)維修結果:修復D5的26腳,重新試車。怠速時的MAF降為3.0 g/s,長短效燃油修正系數恢復到±5%之內,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本案例是一個典型的空燃比缺陷導致的發動機故障。造成這類故障的原因范圍比較廣,維修技師需要對各個系統進行全面的觀察和分析,才能正確地推測出故障原因。案例中,維修技師先后借用了燃油壓力表、診斷電腦、萬用電表來檢測,尤其是對與故障相關的數據流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凸顯了故障現象,抓住空氣流量值不正確這一現象,判斷空氣流量計線路有問題,一舉解決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將故障系統運行工況相關的數據流與標準參考數據對比 (數據可以通過新車采集),是利用數據流判斷故障的常用方法。
故障診斷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不斷縮小故障范圍的過程。對于多系統群死群傷的故障現象,其故障原因往往是由共用元件、共用線路有故障導致的,比如共同電源、共同搭鐵等。這樣可以迅速縮小故障范圍,降低排查難度。而面對單個系統相對獨立的故障現象時,可以將故障系統中與其它正常系統相關聯的元件、線路排除在外,從而縮小故障范圍。
1)案例4:豐田銳志儀表多個故障燈亮。
2)故障現象:車主反映,車輛起動時,偶爾會出現ABS燈、SRS燈、PS燈、駐車制動燈同時點亮,方向無助力,轉速表不穩的現象。故障燈點亮后,車速為30-40 km/h,發動機偶爾會熄火。并且,早上冷車起動時容易發生該故障。
3)維修過程:讀取故障碼,共發現ABS/VSC/TRC系統、EMPS系統、空調系統、組合儀表、主車身等5個系統13個故障碼 (表2),這些故障碼均為失去通信故障碼,具有CAN系統鏈路故障的典型特點。此外,診斷電腦與車輛通信正常,可以判定CAN通信線路無短路。由此,初步推測故障原因為“CAN通信線路有間接性斷路或多個系統故障”。

表2 故障系統檢出故障碼統計表
從故障概率的角度判斷,多個系統同時出現故障的可能性非常小,最有可能是這些系統共用的某個零部件出現問題,如共用電源、共用線束連接器等。
根據系統圖 (圖3)和電路圖,查找與各故障系統相關聯的部件如表3所示。

圖3 銳志V1總線CAN系統示意圖
從表3中發現,K87(2號接線連接器)是所有故障系統都必須經過的一個點,由此,可以基本鎖定故障是由K87造成的。
4)維修結果:清除故障碼,起動發動機。用手晃動K87線束,觀察儀表,發現儀表內轉速表隨著晃動有波動。當將線束撥到一個特定位置時,轉速表指向0位,ABS燈,PS燈、安全氣囊燈、駐車制動燈點亮,空調不制冷。重新讀取故障碼,故障碼重現。確定故障是K87線束端子松動引起。
5)案例反思:在檢修故障的過程中,維修技師依據5個系統同時失效這一故障現象,初步判定為CAN系統鏈路故障,然后再分別找出導致各個系統失效的部件,對比分析,找到K87是各系統均會涉及的共同部件,從而縮小故障范圍,避免盲目拆裝維修,最終快速地找出故障點,排除故障。

表3 故障關聯連接器一覽表
錯誤的維修方法,不恰當的改裝,由于不是汽車運行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故障,其產生的故障后果,常常難以用合理的汽車理論知識來解釋,從而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所以,在汽車故障診斷過程中,陷入迷茫時,別忘了看看車輛是否有過改裝,或者不良維修記錄。
1)案例5:豐田卡羅拉輕踩油門異響。
2)故障現象:客戶反映車輛行駛過程中,輕輕加油時發動機前方有“噓、噓”異響,在安靜的環境下尤為明顯。試車時發現,車輛在原地加油至1 500~2 000 r/min時,車輛前方會發出這種響聲,且響聲會隨發動機的轉速變化。
3)維修過程:維修技師依據故障現象,初步推測為發動機異響,但是用聽診器卻聽不到響聲。依據以往維修經驗,拆除發動機皮帶,故障現象消失,判定為發動機附件異響,如:發電機異響、水泵異響、空調壓縮機異響等。
全面檢查相關附件,并未發現有何異常,進一步檢查皮帶,也未發現問題。由于響聲類似發電機發電量不足的聲音,于是檢查發電機的輸出電流和電壓,均正常。但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響聲會隨發電電流的波動而變化。將發電機的插頭拔掉時,故障消失。由此可以判斷,異響會隨發電電流的波動而變化。
那么,哪些響聲會隨著發電電流的波動而改變呢?此時,注意到車輛改裝了導航系統。于是關閉導航,異響消失。進一步檢查,發現導航主機外殼離開車身時,響聲消失。
4)維修結果:用絕緣膠布將固定螺絲纏繞,使主機外殼與車身處于絕緣狀態,重新安裝導航主機,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由于異響隨發動機的轉速變化而變化,且拆掉傳動皮帶后異響消失,導致誤認為發動機異響,走入歧途。在觀察到車輛加裝了導航系統后,重點圍繞加裝的系統進行檢查,發現加裝的導航主機對電流變化的抗干擾能力較弱,當發電機的發電量變化時,導航的喇叭就發出“噓、噓”的異響,最終找到故障原因。
在面對疑難故障時,由于模型復雜、影響因子多,現在的專家診斷系統還難以勝任,診斷技師仍主要依靠人工直觀經驗法來診斷。人工直觀經驗法是以工作經驗和科學思維相結合為基礎的,而個案分析可簡化模型,有利于診斷技術研究。同時,基于案例研究的故障原因推測策略易于一線維修技師理解,便于推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中的引入,依托故障案例分析建立專家診斷系統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