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科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倡導數學知識要來源于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和學生熟悉的情況入手,來建立數學模型。”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改變。改進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建立數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程度,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1 創設有趣的情景,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傳統的室內教學有時對此產生束縛限制,室外課可以提供廣闊的教學空間,充實生活的背景,能讓孩子們擺脫教室的限制,找到大自然的感覺。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一個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這個實際問題。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掌握數學,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
2 讓數學在學生生活的周圍環境中展開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的內容與 “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考慮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關系,適當調整內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例如,我校低年級教師在教學“元、角、分”時,他設計在課堂上學“生活劇”:教師讓一名學生到商店買3支中性筆,售貨員告訴他一元貳角五分錢一支,學生拿出5元錢,售貨員給他找回了一元貳角五分錢。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認識,還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計算。又如有位老師在教學“米、千米的認識”時,首先是讓學生觀察教室內:黑板、教室的長和寬的長度,先猜一猜,然后量一量,看看這些物體的長度有多少米?感知幾米的長度。在讓學生走出教室用卷尺測量教學樓走廊的長度,通過測量走廊的長度大約為98米,從而讓學生感知到100米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在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估計操場的長和寬的長度,然后進行測量,從而讓學生建立100米、幾百米的概念。最后把學生帶到校門外,讓學生目測公路,看看多少個100米才是1000米?再讓附近的學生估計一下,從你家到校門口是多少千米?通過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這樣學生很容易的建立了1米、10米、100米、1000米……長度的概念。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把教材上的知識生活化,讓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知識,讓知識和日常生活交融。為此,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身邊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更好地感知和學習新的知識。
3 注重數感的培養,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讓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愿望,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在教學中找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就需要從培養學生的數感開始,激發他們學習首先是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所謂數感,就是對數學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的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是人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與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溝通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是學生認知世界的一次質的飛躍。因此,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了解生活;學會用數學的概念 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學習數學。遇到問題時能自覺的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量化的思維習慣。
4 注重生活實踐,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覺的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如我在教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后,讓學生聯系房屋的裝修,測量自己家的廚房、衛生間,算出需要多少地磚、瓷磚。又如學習完《比和比例》后,把學生帶到操場測量教學樓的長和寬,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在作業本上畫出教學樓的平面圖。每單元的知識學完后,我都要組織學生說說本單元所學知識與我們生活中哪些問題有關,并舉例說明,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他們更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逐漸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即數學來自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大灘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