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



摘要:新課標強調教師要盡可能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的學科,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出現“滿堂講”、“滿堂問”等低效率的傳統教學模式。筆者學校為了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425”教學模式改革實驗,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都能學會學習,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升。教育模式包含了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了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
關鍵詞:“425”課改模式; 八年級數學; 教學策略
近年來,我校積極開展“425”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潛力打造高效課堂。何為“425”?“425”課改模式的含義:“4”即四個環節—目標展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當堂訓練;“25”即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主講時間不超過25分鐘,其他時間完全、大膽地交給學生。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整個課改模式的每個環節環環相扣,體現了一定的教學策略。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通過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生活中的平移》為例,探討在“425”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策略。
第一環節:閱讀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平移,理解平移定義及探索平移性質
(2)運用平移性質進行簡單應用,能作簡單圖形的平移
通過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整體感知整節課的學習目標,體現了先行組織策略,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后面的課堂教學進行鋪墊。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
(1)看視頻
國旗上升,竹排游動,動車飛馳……這些現象中蘊含著 運動。
(2)實踐操作
利用課室現有的物體進行平移運動,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蘊含平移運動的現象,舉例說明
(3)看動畫
本書中主要研究平面內的圖形平移,繼續欣賞點線面平移的動態情況,并認識對應點,對應點所連線段,對應線段,對應角這些基本常識。
(4)在老師的提示下歸納平移的概念(學生分享)
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 移動一定的 ,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 ,平移不改變圖形的 和 ,(平移前后的兩個圖形全等)
(5)跟蹤練習
①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平移的是():
A.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行駛
B.冷水受熱過程中小氣泡上升變成大氣泡
C.人隨電梯上升
D.飛機起飛前在直線跑道上滑動
②下列選項中能由左圖平移得到的是()
A.B.C.D.
第①②節【考點】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分析】根據平移的概念進而得出答案.
【考點】平移的特征.
【分析】根據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與大小(前后兩個三角形形全等即面積相等)而得
(6)平移畫圖
①如圖:經過平移,△ABC沿AE的方向平移,平移后頂點A移到了點E處,畫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②你能將下圖中“小船”向右平移6格嗎?
第二環節是自主學習環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生活中的平移現象的視頻,并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體現了聯系生活教學策略,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課標精神。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加深了對平移現象的理解,實現了學生對平移知識的有效掌握。因而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平移的概念。教師此時趁熱打鐵,立即設計一組跟蹤練習,加深學生對平移知識的掌握,也體現了主動參與教學策略。在前面的自主學習中,學生得到了教師的鼓勵、引導,能主動積極地置身于教學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第三環節:小組合作探究:探索平移性質
同學們根據自己所畫的平移圖形中,分組中以兵練兵,兵教兵的形式歸納平移的性質(教師引導學生從三個角度出發歸納性質,學生上臺分享,教師通過微課總結加深印象)
第三環節是小組合作探究環節。這個環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得出了平移的概念,在得出這個概念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質。這個環節體現了“探究----發現”教學策略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探究--發現”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探索研究,獲得該事物現象的本質及關于現象間規律性聯系的知識。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以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并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進行教學評價。在整個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平移作圖,通過作圖探究出了平移現象間規律性的知識,這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小組合作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體現了團隊精神,促進了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的成長。特別是小組合作組織的比較好的小組積極性更高,他們通過在展示環節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為他們以后在數學方面的學習提升了自信心。
第四環節:當堂測試
第一輪測試
1. 將長度為5cm的線段向上平移10cm所得線段長度是()
A. 10cm B. 5cm C. 0cm D. 無法確定
2. 在下列實例中,屬于平移過程的是()
A.時針運行的過程; ? B.火箭升空的過程;C.地球自轉的過程; D.方向盤的轉動
3.火車在筆直的鐵路上開動,火車頭以100千米/時的速度前進了1小時,則車尾走的路程是()
A.100千米 B.50千米 C.200千米 D.無法計算
4.如圖,將直線l1沿著AB的方向平移得到直線l2,若∠1=50°,則∠2的度數是()
A.40° B.50° C.90° D.130°
5.將面積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得到?DEF,則?DEF是三角形,它的面積是 cm2.
第二輪測試
1. 下列哪個圖形是由左圖平移得到的()
A.B.C.D.
2. 下列現象是數學中的平移的是()
A.電梯由一樓升到頂樓B.飛船繞月球運動
C.DVD片在光驅中運行D.秋天的樹葉從樹上隨風飄落
3. 在圖形平移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圖形上任意點移動的方向相同
B.圖形上任意點移動的距離相同
C.圖形上可能存在不動的點
D.圖形上任意兩個對應點連線的長度相等
4.如圖所示,△DEF是由△ABC經過平移得到的,則平移的距離可能是()
A.線段BC的長度 B.線段EC的長度
C.線段BE的長度 D.線段BF的長度
第4題 第5題 第6題
5.如圖,將線段AB沿箭頭方向平移2cm得到線段CD,若AB=3cm,則四邊形ABDC的周長為()
A.8cm B.10cm C.12cm D.20cm
6.如圖,?ABC經過平移得到?DEF,若∠BAC=65°,則∠EDF=.
第四環節是當堂測試環節。此環節是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主要對當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并設計了兩輪測試,體現了分層教學策略。試題的分層的設計,主要是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標精神。通過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也為后面的教學鋪路。
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為了能更好促進教學的發展,我們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教學策略?這就需要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積極的去研討、探索。不斷踐行、不斷耕耘,努力在教育之路上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河源市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