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問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的進展。恰當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語文教學氛圍,還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教學目標。從目前語文課堂提問狀況來看,教師提問的具體問題還存在一定缺陷,給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響,必須及時解決。
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以課程進展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在思考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問題的設置必須以文本內容為基礎,設計出系統性問題,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隨便提問,讓學生毫無目的的學習。設計的問題一定要保證學生可以在問題回答中獲得知識。例如,在學習《人琴俱亡》一文時,教師必須明白本篇文章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懷。在學生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為什么子敬死亡時,子猷沒有痛苦?為什么子猷彈琴的時候,琴不協調了?利用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兄弟間的情誼。采取系統性問題提問,不僅可以快速將學生帶入到語境中,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啟發性原則。初中語文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具有啟發性。只有利用啟發性的問題,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探究性學習知識。在設置啟發性問題的時候,難度不宜太簡單,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規,設置的問題一定要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
3.適合性原則。適合性原則可以反映問題提問的準確度。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問題提問中,將問題難度合理劃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
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優化提問方式。
1.創新提問角度。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只是按照教學的中心和寫作技巧來提問。在這種提問方法的長期影響下,就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創新提問角度,利用創新性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例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文章中出現了“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對此處提出問題:“大約”和“的確”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相互討論學習,對文章內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
2.創新提問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雖然很多內容看起來非常簡單、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義。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發現,引發學生思考。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作者四次提到父親的背影,可以提問: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
為什么提出了四處?利用具有深度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創新提問方式。問題的創新還體現在提問方式上,在學習復雜難懂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深入淺出原則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深刻理解教學的內容。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問的藝術,利用富有創新意識的提問,帶動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