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浩
摘要:隨著裝備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立健全維修保障領域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已成為推動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良性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對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現狀與問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構建體系,增強裝備維修保障領域核心競爭能力,確保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科研創新的長遠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technology,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ield of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benig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capacit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nalysis 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so a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and ensur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關鍵詞: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Key wor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intellectual property;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nalysis
0? 引言
裝備制造、裝備維修保障在我國的軍用、民用領域地位相當顯著,裝備維修保障的發達程度及先進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民用器械、軍用裝備的發展水平以及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同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產權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競爭的資本。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變成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成為增強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力量。隨著知識產權的全面到來,裝備制造、裝備維修保障等眾多領域通過知識產權的運用推動技術創新來謀求發展,知識產權方面的競爭與爭奪便成為當今國內乃至全球的顯著特征。裝備制造、裝備維修保障等領域的知識、技術的吸收、融合和開發能力,強化知識產權,對于該領域的發展便顯得十分重要。
1? 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現狀與問題分析
裝備制造業和裝備維修保障是國家工業化、現代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振興裝備維修保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國的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卻并未構建、完善,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的現狀以及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幾乎空白,各級重視不夠,體系結構不完整,產權運用效果不足,缺乏專業人員與管理機構。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意識不強、保護知識產權的動力不足;從事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人才匱乏,尚未形成有益于該領域的人才培養、保留、激勵和獎懲機制;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相關的法規制度體系尚不健全,上位法規對于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的內涵外延尚不明朗;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用的效率過低,方法較為落后,管理水平亟待加強;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在轉化應用方面,同其他領域面臨同樣的問題,即渠道少、轉化難、市場信息不對稱,大部分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充分轉化。
1.1 維修保障部門開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動力不足、意識不強
裝備維修保障數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也積累了大量技術含量高、工藝水平先進的裝備維修保障工藝、方法、手段等,迫切需要對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進行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并根據知識產權管理的客觀規律建立起完備的管理體系。但我國多數裝備維修保障部門以及裝備管理機關,尚未意識到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的潛在軍事和經濟價值與效益,特別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對于提升整個國防裝備科研生產水平、科技工業水平、軍事作戰和保障能力等均將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國防知識產權管理的主動性不足,由于國防專利管理費用的不足導致科研人員不愿意申報和維護國防知識產權,存在著“指標驅動”、“報獎驅動”、“職稱驅動”等問題,導致申請專利質量不高、專利權利保護不夠。
1.2 裝備維修知識產權管理隊伍人才嚴重缺乏
裝備國防知識產權人才隊伍整體質量不高、數量嚴重不足,是制約國防知識產權高效規范管理的主要障礙之一。目前,裝備維修領域專職從事知識產權管理的人員幾乎為零,頂層也沒有專門負責裝備維修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的職能部門,同樣在裝備科研、生產、維修保障各環節都缺少國防知識產權專利管理工作所需的專業人才,同時導致國防知識產權相關的知識儲備也較為缺乏。
1.3 裝備維修知識產權管理法規尚不健全
目前在我國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法規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立法系統性不強、科學性不足、完整性不夠等問題。
一是立法系統性不強。無論是改革前,我國裝備維修保障領域最上位法規,還是目前正在擬制的裝備保障領域法規,均未能在其法規條款中對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的定義、內涵、管理要求、獎懲機制以及相關配套要求進行明確,在裝備維修保障一級配套法規中,也未能對相關配套法規中涉及的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相關要素作進一步明確。在各單位根據工作需要擬制的下位法規中,也幾乎未能涉及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所必要規定的相關內容,在裝備維修保障法規體系中對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的相關規定幾乎屬于空白。
二是立法科學性不足。裝備維修保障領域隨著裝備技術的飛速發展,其技術廣度與深度已經與“小米加步槍”時代的裝備維修保障技術不可同日而語。技術的發展進步往往帶來模式的改革創新,無人化維修、免維護技術、智能維修將逐步引領未來下一代裝備維修技術創新發展,進而改變傳統的維修體系、作業方式、保障模式和保障效益。目前,我們尚未認識到裝備維修保障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更談不上對新的保障概念、保障方式、保障評估等一系列“知識衍生品”的前瞻保護。
三是立法完整性不夠。國內對于國防知識產權中可能涉及的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夠完整,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的知識產權激勵和考核體系不完善,相關法制不健全、不配套,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尚未實現。大多數國防軍工企業、事業單位知識產權激勵和考核體系尚未充分體現智力成果的價值,科研項目中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有待于深入研究和界定,需要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1.4 重視不夠,效率過低,管理不強
我國國防知識產權開發利用率還比較低,在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的實際利用率更低,突出表現為:對國防知識產權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存在重視有形資產,輕視無形資產現象,缺乏國防知識產權保值增值意識;長期忽視對已經取得的知識產權的合理開發利用,導致國防技術長期閑置的同時,肆意侵權、惡意授權并存,裝備建設整體效益受到影響;對國防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宣傳不到位,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僅是企業自主行為。
2? 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構建
加強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管理是強國夢、強軍夢的必須要求,同時也是中國裝備維修保障領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的專業人才保留與培養的重要手段,是裝備維修保障價值鏈、作業鏈的重要環節。
2.1 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構建任務
2.1.1 明晰產權類型與基本要素
根據國防知識產權歸屬和收益分類管理的需要,國防知識產權可劃分三類:①禁止交易類國防知識產權,指戰略武器、高技術裝備、核心部組件、關鍵材料、關鍵元器件等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禁止交易類國防知識產權設計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關鍵性,應當作為國家絕密級軍用技術,嚴格集中統一管控。②限制交易類國防知識產權,指武器裝備主要分系統、重要部組件、二級以上配套產品等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限制類國防知識產權往往屬于國家機密或者秘密級軍用技術,由軍隊或者政府進行管控。③自主交易類國防知識產權,指武器裝備三級以下配套產品等的設計、制造和實驗技術。自主交易類國防知識產權往往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政府和軍隊不對其進行管控。
2.1.2 確定產權管理層級關系與基本流程
裝備維修領域知識產權,主要體現在為實施裝備維修保障活動所需要的專業理論、技術、工藝、方法等內容。其涉及到的對象主要包括國防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各大單位以及各軍工集團公司(含所屬成員單位)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優勢民營企業和高等院校(與從事裝備維修保障任務相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等。以上各層級之間圍繞各類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用,應當建立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科學組織、嚴密高效的運行機制,且能夠與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相一致的管理體系。
裝備維修保障因其運用層級多(國家級、總部級、各大單位和軍工集團公司級、優勢民營企業、軍隊修理工廠和高等院校級、戰區軍種級、軍以下部隊級以及旅營級機構),其產權管理基本流程應當按照各級機構已有的裝備維修保障業務管理基本流程或參照同類行政機構管理建立相應管理基本流程,個別特殊行業或核心涉密單位,考慮對應知識產權管理特殊要求,可單獨實施專項管理。
2.1.3 合理分配產權收益與分配
在裝備維修保障領域的知識產權收益和分配問題,是影響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首先,所有權應歸國家(軍隊)所有。主要依據有以下兩點:一是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關系國家安全和軍事秘密,必須確保能夠隨時為國家所用。二是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主要由國家投資產生,具有公共產品性質。國家行使所有權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在遇到戰爭或重大緊急突發狀況時,需要征用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產品;二是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的實施有可能引起國家利益受損,比如發生失泄密或國有析產流失。其次,單位應擁有使用權。由于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的產生一般屬于職務行為,通常利用了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因此,單位擁有使用權可以更好的體現公平公正。同時,為了協調處理好單位使用權和個人處置權的關系,還需明確規定單位僅能在業務范圍內對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享有有限的、免費的、不可轉讓的實施權。欲將項目的研究結果申報各類獎項的單位,需征求其他合作單位或者發明專利個人的意見,做到公開透明,不可隱瞞其他單位或者發明專利的個人而單獨申報,以防造成項目不能保持完整性和獲得應有的評價。第三,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擁有收益權。裝備維修保障知識產權的產生,離不開國家的資金投入、單位的物質條件和個人的治理勞動,必須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訴求,在實施他人的維修保障知識產權時,應當向權力所有人支付相應的使用費,并對發明人進行相應補償,切實保障維修保障知識產權各利益主體的收益權。第四,個人擁有處置權,處置權是產權權利束的關鍵,將處置權授予個人,意味著個人可以擁有收益權,可以對維修保障知識產權進行轉讓和處置,從而實現該知識產權成果的最優配置。個人擁有處置權能夠極大地激勵個人進行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積極性。
2.1.4 納入全壽命周期管理
由于知識產權管理尚未納入日常工作的全過程,目前許多軍工單位國防專利的申請工作很不規范,缺乏統一管理,對是否申請國防專利,完全由課題組或者科技人員自行決定,而且絕大多數軍工保障單位沒有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對國防科技成果進行管理,沒有把國防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在特定工作開展或科研立項之初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對于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資源,規避重復建設、重復研究,提高國防科研項目研制起點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在研發過程中進行專利追蹤檢索,對于及時調整、補充、優化研究方案,提高項目研制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研發過程及評審結題后所形成的成果,及時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并完善相關激勵與約束機制,對提高科研項目的產出與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每個企業及科研單位發展潛力乃至在競爭中存亡的重要因素,通過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的全過程,可大幅提高軍事科研項目的成果產出和利用率。
將國防知識產權管理應用于科研、工作活動的全生命周期,積極探索構建軍事國防知識產權在整個科研活動中的管理工作規范,對于改革完善現行的科研管理服務工作,增強維修保障領域軍工單位核心競爭能力,確保科研創新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Ghofrane Fersi. A Distributed and Flexible Architectur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Procedia Computer cience. 2015.01.
[2]國防科工局科技與質量司.推進知識產權戰略,提升軍工核心能力,2015,05.
[3]李萍,周子彥,等.美國海陸空三軍專利對比分析及啟示[J].國防技術基礎,2016,03.
[4]周姝.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知識產權立法建設檢視[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3,3.
[5]鄭紹鈺,王元,武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自主知識產權不利環境分析[J].裝備學院學報,2013,6.
[6]劉易斯.國防科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經緯,2015,05.
[7]蔡春陽,傅維維,等.軍事代表在空軍裝備國防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空軍裝備,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