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鈺翔
摘要:本文結合區域跨國能源、交通、礦產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布局與區域大震活動機理與時空分布規律研究成果,為區域跨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合理規劃布局與抗震設防措施的合理選取、區域各國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大震災害的應對與處置等重大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學依據,保障“一帶一路”戰略跨國重大基礎設施的地震安全,最大限度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共同愿望和目標的實現,服務國家總體發展戰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major internation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ransnational energy, transporta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gional large-scale earthquake activity mechanism and space-time distribution law, this paper provides reliabl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major decision making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regional transn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regional governments and coping and disposal of major earthquake disasters, to ensure the earthquake safety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for transnational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prevent and mitigate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es, to serve the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關鍵詞:跨國;建設規劃;對策建議
Key words: transnational;construction planning;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確定了中國和各國在公路、鐵路、航運、民航、水利水電、能源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戰略。但是受印度板塊延滇緬弧向東俯沖和青藏地塊由北向南推擠雙重動力作用的影響,中國-東南亞毗鄰區是全球現代地殼運動和強震活動最劇烈的地區之一。地震災害嚴重威脅到了中國-東南亞毗鄰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探索“一帶一路”戰略跨國重大經濟基礎設施設計規劃布局及抗震設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①。
1? 中國-東南亞毗鄰區域斷裂帶情況簡介
中國-東南亞毗鄰區域規劃布局主要受五條斷裂影響:實皆斷裂、南汀河斷裂、紅河斷裂帶、小江斷裂帶、奠邊府斷裂帶。
實皆斷裂:實皆斷裂是緬甸中部近南北向高角度右旋走滑斷裂。南部稱實皆斷裂,北部稱南云斷裂。向南與西安達曼斷裂相連。斷裂東側為撣邦地塊,西側為緬甸中央盆地。
南汀河斷裂:南汀河斷裂北東端止于瀾滄江斷裂帶西側,自云縣盆地西側沿南橋河向南經勐底、勐旨,順南汀河過勐簡的西北側,再經孟定的清水河出境延入緬甸,全長200余公里。
紅河斷裂帶:紅河斷裂帶北起洱源縣福壽場,向南東經大理、彌渡、至苴力后,基本上沿禮社江、元江和紅河延伸,于河口附近延入越南,總體呈北西—南東向,全長近1000千米,國內長度約530千米。
小江斷裂帶:云南省境內的小江斷裂按照結構特征、新構造活動及地震活動差異,可分作北、中、南三段:北段自巧家順金沙江、小江河谷而下,經蒙姑到東川小江村,呈單一斷裂結構;中段自小江村分成東、西兩支,往南分別經新村、尋甸到宜良和湯丹、烏龍、嵩明楊林到陽宗海,兩支斷裂間距為12-16千米;南段自宜良、陽宗海往南,東、西兩支斷裂各分成數條呈帚狀逐漸散開,并消失在紅河斷裂以北。
奠邊府斷裂帶:奠邊府斷裂帶西側直接與思茅地塊相接,思茅地塊由北至南逐漸變窄,在泰國境內奠邊府斷裂帶最南端,與撣馬地塊相鄰活動斷層是引發地震、地質災害的決定性因素,活動斷層沿線是地震、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區段。
科學合理地規劃重大經濟基礎設施,盡量避讓斷裂帶,無法避讓的,應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建筑物應抗震性能,能有效減輕可能遭遇的地震災害損失。
2? 跨國重大經濟基礎設施設計規劃布局及抗震設防措施的意見建議
2.1 公路、鐵路設施規劃布局
2.1.1 公路設施規劃布局
規劃建設中國-東南亞毗鄰區綜合交通走廊,依據交通走廊聯系地區、方向和城鎮經濟發展等條件,省域交通將形成以綜合交通走廊為干線,多條交通聯接線為支線的網絡型系統發展格局②。
中國-東南亞毗鄰區規劃的交通運輸互聯互通建設,著力構建五條出境公路。
五條出境公路通道:
昆明經中國磨憨-老撾磨丁口岸出境至老撾會曬至泰國曼谷公路:昆曼公路起于昆明市,途經玉溪、普洱、西雙版納進入老撾境內南塔、波喬省,經會曬進入泰國清孔,在泰國境內經清萊、南邦、來興(達府)、那空沙旺、猜那府最后抵達首都曼谷。
昆明經中國河口-云南老街口岸出境至越南河內、海防公路:國內段400公里,境外段379公里,全程已建成高速公路;
昆明經中國瑞麗-緬甸木姐口岸出境至緬甸皎漂公路通道:國內段726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境外段長1180公里,為四級或等外公路;
從昆明經中國騰沖至緬甸甘拜地港,從緬甸出口至印度的公路通道:已建成昆明至騰沖624公里,正在建設騰沖至猴橋57公里。從猴橋到密支那129公里是一條二級公路。從密支那到印度重做440公里。密支那至印度雷多440公里,為四級或等外路;
昆明至緬甸公路穿越中國蒙定的清水河—緬甸的清水河;昆明至墨江公路國內段265公里;墨江至臨滄公路247公里,臨滄至清水河180公里。境外段清水河至緬甸登尼約98公里,已由緬甸亞洲公司按中國二級公路標準改造。
規劃建設面向東南亞毗鄰區輻射中心能力的高速公路,連接全省18個國家級口岸,形成通向東南亞國家15條高速公路通道(越南3條,老撾3條,緬甸9條);通向周邊省(區、市)25條出省通道(四川13條,貴州7條,廣西4條,西藏1條),溝通4個國際和全國性綜合運輸樞紐、6個國家公路樞紐。
2.1.2 鐵路設施規劃與布局
鐵路建設的核心是促進印度洋國際鐵路的建設,重點建設昆明、曲靖、大理、紅河、文山鐵路樞紐。完善骨干鐵路網建設,加強以印度洋國際走廊為主軸的省際、國際鐵路走廊建設③。
推動印度洋國際走廊建設突破,重點打造云南鐵路運輸樞紐,在構建鐵路主骨架網框架下,形成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
中越鐵路通道(昆明—玉溪—蒙自—河口至越南)、中老泰鐵路通道(昆明—玉溪—普洱—版納—磨憨至老撾、泰國)、中緬印鐵路通道(昆明—大理—保山—芒市—騰沖猴橋經緬甸密支那至南亞)、中緬鐵路通道(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瑞麗至緬甸皎漂、仰光、中緬鐵路通道(昆明—祥云—臨滄—孟定清水河至緬甸)。
云桂沿邊沿海及中緬印出境通道:包括大瑞鐵路連通騰沖猴橋鐵路和邊境鐵路,通過邊境通道與廣西沿海通道相連,形成滇桂邊境沿海通道,在騰沖猴橋出境,可最終到達印度。對西南地區通江達海。
滇東、貴陽—河口縱向通道:包括內昆鐵路、貴昆鐵路、曲靖-河口鐵路,從我省東北部昭通市、曲靖市貫通至東南部文山州、紅河州,經河口出境。
長江經濟帶—東盟通道:包括渝昆鐵路、昆玉擴能、玉磨鐵路,既可連通川渝,又可通過水富港實現水陸聯運,向南從磨憨出境。
滇藏鐵路通道-中緬鐵路輔助通道:包括滇藏鐵路、祥臨鐵路、臨滄-清水河鐵路,麗香鐵路向北延伸逐步形成云南進藏鐵路,祥臨鐵路向南延伸在清水河口岸出境。
中國-東南亞毗鄰區“泛亞鐵路”共涉及中國的云南、緬甸、老撾、越南、泰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正規劃利用現有鐵道和正在鋪設的鐵道,實現從云南昆明到河內、胡志明市、金邊、曼谷和仰光。
2.2 公路、鐵路抗震設防措施的意見建議
①中國-東南亞毗鄰區域公路、鐵路規劃應盡量避開斷裂帶,規劃線路中可能會與實皆斷裂、南汀河斷裂、紅河斷裂帶、小江斷裂帶、奠邊府斷裂帶交匯。
②無法避讓的,應在預可研階段進行地震區劃研究。
地震微分區是將特定區域的地震安全環境進行劃分,預測該區域可能發生的地震影響的分布,包括設計地震動參數的分布和地震地質災害的分布。對于特定場地,地震區劃必須更加密集細致,針對性強,考慮因素更多,精度要求更高。
地震區劃注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特別是局部場地條件對地震破壞的影響。
地震區劃更詳細地研究了周圍地震活動環境和地質構造環境,分析了近場地震活動特征,確定了活動構造的活動性質。
地震危險性分析比國家地震區劃更為詳細,地震環境與場地條件緊密結合。選擇合適的計算模型進行土層地震反應分析。
2.3 能源、電力設施規劃布局
2.3.1 能源設施規劃布局
中緬油氣管道緬甸段是一個原油和天然氣兩條平行管道的管道工程。中緬原油管道設計能力為2200萬噸/年。中緬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緬甸天然氣管道長793公里,原油管道長771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發源于緬甸膠瑤。 ,途徑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經南坎進入中國瑞麗④。
中緬油氣管道的主干管(途徑德宏、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六州市)及支線(麗江支線:途徑漾濞——洱源——劍川——玉龍四縣;安寧支線:途徑祿豐——安寧;玉溪支線:途徑祿豐、易門、安寧、晉寧、紅塔區)。實現油氣干管及支線途徑的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實現燃氣全覆蓋;至規劃遠期,有條件的城鎮均能實現燃氣覆蓋。注重配套建設燃氣門站及城鎮燃氣儲配站,各城鎮建設應注意預留城鎮燃氣設施及管道布置空間。
2.3.2 電網建設規劃布局
中國向東南亞毗鄰地區售電,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目前有3條220kV、4條110kV線路向越南8省供電,中國正在加快發展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水電基地,協調發展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有序發展中小型水電工程,滿足國內供電、送電、換電的需要,加快發展水電基礎設施。廣泛、大力推進電網建設。 優化電網工程,提高輸電能力與效率。形成覆蓋全省腹地的500千伏電網,加強500多千伏輸變電工程,逐步實現220千伏電網向配電網的轉變。
境內規劃:云南電網以500kV為骨架,220kV電網覆蓋縣城以上城鎮。規劃建設形成“兩縱兩橫一中心”的500千伏電網主干網架:
“兩縱”:一條是滇西北的建塘——太安——黃坪——大理——永昌大母線,一條是滇東北的甘頂——永豐——多樂——喜平——羅平大母線;
“兩橫”:滇西至滇東的黃坪——仁和——銅都——多樂滇北雙回路輸電大通道,滇西南至滇東南的德宏——博尚——墨江——紅河——硯山滇南雙回路輸電大通道;
“一中心”:即圍繞滇中負荷中心的500千伏大環網。
在500千伏主干電網建設的同時,建設完善220千伏和110千伏電網,加強220千伏網架的建設,將昆明市500千伏單環網加強為雙環網、完善220千伏滇池雙環網。
境外規劃:東南亞方面到2020年為止,擬聯網10條輸電通道。
2.4 能源、電力抗震設防措施的意見建議
①對于輸油輸氣管線、電網輸電線路應避讓活斷裂。
②重要油庫、煉油廠和電力建設若不能避讓,應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輸油、輸氣管線和電力線路應開展地震小區劃,提供專門設防參數。在預可研階段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③管道滑移設施。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一個輸油管道項目,在活動斷層位置安裝了管道滑動設施,地震造成斷層錯動而管道安然無恙。
中緬輸油輸氣管線在與各斷裂帶交匯地區可以安裝管道滑移設施,提高安全系數。
2.5 重大水利工程規劃布局
國內水利工程:瀾滄江干流在云南省境內分15級開發,利用落差1655米,總裝機容量約2580萬千瓦。上游段正在進行規劃,初步規劃分七級開發,總裝機容量960萬千瓦左右。瀾滄江中下游河段規劃兩庫八級開發方案,自上而下為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勐松電站。
國際合作水利工程:中老南塔河1號水電工程、老撾北本水電站、老撾南烏江六級水電站、老撾南烏江七級水電站、越南平順省永興燃煤發電廠一期工程,中柬松博水電項目、中柬柴阿潤水電項目,緬甸邦朗電站、緬甸藍典橋水電站、緬甸太平江水電站、緬甸瑞麗江二級水電站。同時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承辦了對緬甸、老撾的電力規劃,已進入合作開發階段⑤。
2.6 重大水利工程抗震設防措施意見及建議
2.6.1 地震安全性評價
水利工程是一項重大工程。在預可研階段,進行了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提供了特殊的設防參數。
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是在對施工場地及場地周圍地震及地震地質環境調查、場地地震工程地質條件調查、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多學科綜合評價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工程的類型、性質和重要性,提出科學合理的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場地相應地震動參數及地震地質災害預測結果。
地震安全性評價:
通過收集整理已有的地震地質和地震活動資料,對區域地震構造和地震活動環境進行了評價。
通過野外地質地貌調查,查明了近場主要斷層的活動性以及評價了近場地震構造。
通過概率地震風險分析,計算了工程場地超概率的地震動參數。
對工程場地地震地質災害進行評價。
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得出科學的抗震設計的依據,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等級,或避讓地震危險區,從而降低地震風險。
2.6.2 隔震技術
建筑物隔震技術是在一定數量的樓層中,在建筑物上部和基礎(或下部結構)之間安裝由橡膠隔震支座和阻尼器構成的隔震層。
使建筑物上部結構與基礎“隔開”,以改變結構體系動力特性,即延長結構體系自震周期,增大結構體系阻尼,通過隔震層的水平大變形運動消耗掉大部分地震能量,減少輸入到上部結構地震能量,它能有效地減小地震引起的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如減小層間剪切力和相應的剪切變形,滿足預期的抗震要求。
安裝了隔震支座的建筑經多次強烈地震考驗,都表現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被證明具有十分顯著的減災實效和良好的應用前景,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6.7級地震、2011年東日本9.0級地震、2014年雅安蘆山7.0級地震中,隔震建筑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隔震性能。
3? 結論
國內外大量科學研究表明,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大震活動時空關聯緊密,歷史上乃至近年來都發生過7級以上強烈地震。事實上,僅21世紀以來該區域內已經發生過8級巨震5次、7級大震7次,造成40余萬人死亡、數千億美元直接經濟損失和難以估量的生態破壞及社會影響,表明整個區域已進入并將持續經歷大震高發期。大震對已建、在建和擬建的中緬油氣管道、昆曼高速公路、“三江”系列水電樞紐、境內外各種礦產資源開發等都構成威脅。中國西南與東南亞各國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人口稠密、生態脆弱、防震減災綜合能力低下,大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生態破壞不僅是歷史事實,更是現實威脅。本研究為區域跨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合理規劃布局與抗震設防措施的合理選取、區域各國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大震災害的應對與處置等重大決策提供更多的依據,有利于實現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共同愿望⑥。
注釋:
①吳世韶:《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次區域經濟合作研究》,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第24-35頁。
②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道規劃修編(2016-2030)的通知(云政辦發〔2017〕61號)。
③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發改基礎[2016]1536號。
④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
⑤王國平,陳亞山:《新世紀以來云南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回顧》載《政治·外交》,2012年01期。
⑥韓越,白靜:《我國與南亞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趨勢——基于云南省的實踐經驗》載《經濟》2010年第11期。
參考文獻:
[1]吳世韶.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次區域經濟合作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24-35.
[2]張繼豪.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合作研究,亞洲開發銀行[J].東南亞,2006(1).
[3]韓越,白靜.我國與南亞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趨勢——基于云南省的實踐經驗[J].經濟,2010(11).
[4]王國平,陳亞山.新世紀以來云南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回顧[J].政治·外交,2012(01).
[5]毛勝根.2012,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歷程、經驗及啟示[J].民族經濟研究,2012(01).
[6]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發改基礎[2016]1536號[R/OL].[2016-07-13]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607/t20160720_81169
6.html.
[7]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R/OL].[2011-12-17]http://www.gov.cn/jrzg/2011-12/17/content_2022602.htm.
[8]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道規劃修編(2016-2030)的通知(云政辦發〔2017〕6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