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要】隨著農村信用社的快速發展,逐漸演變為農村商業銀行。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約有10年的歷史,但其起步時間仍然較晚,基礎比較薄弱,使其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農村商業銀行負責人應意識到窘境,并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合理評價及提出有效的發展建議,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競爭力和推動其發展進程。本文主要分析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并對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評價和提出系列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可持續發展能力 評價 對策建議
一、前言
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為銀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確保我國經濟安全。然而,近年來,我國銀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對于基礎薄弱、發展時間短的農村商業銀行而言,是嚴峻挑戰。對此,有關部門人員應針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積極評價,對其發展情況加以評估,為制定合理的發展決策提供重要指導,確保農村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速度較快,能夠滿足農村地區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就農商銀行整體發展而言,其資產增長率相對較高,在20%以上;就2015年底的農商銀行存貸款統計看,總金額同比2014年高14.8%;農商銀行資本實力逐年增強,有著較高的資本充足率;風險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可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態勢良好。就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環境而言,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由于其起步時間晚,基礎薄弱,使其具有競爭劣勢,但也存在著自身的競爭優勢,如本地化、經營方式靈活等。但是,就農商銀行總體發展現狀來看,金融競爭愈演愈烈,對其可持續發展提出巨大挑戰[1]。
三、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
(一)基本業務能力評價
評價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本業務能力指標主要有: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流動比率、貸存比率等。第一,農商銀行凈資產收益率逐年提升,其獲利能力較強;第二,資產報酬率指標忽高忽低,對銀行可持續發展有不良影響;第三,每股收益可從整體角度反映銀行獲利能力,而農商銀行的每股收益較為平穩;第四,農商銀行的流動比率高于國家標準的10%,即35%,表明銀行面臨信用危機風險隱患;第五,國家對商業銀行貸存比率的標準規定為75%,商業銀行為63%,易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2]。
(二)風險管理能力評價
就風險管理能力而言,主要包括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三個指標。首先,就商業銀行而言,其核心資本充足率應高于4%,農商銀行為23%,雖然高于國家標準,但農商銀行的經營風險防范能力仍然較低。其次,就不良貸款率而言,能夠對銀行破產風險隱患加以反映,但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普遍較高,不利于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最后,農商銀行的拔備覆蓋率相對較低,其上下浮動為20%,降低商業銀行經營安全性能。通過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評價,可知農村商業銀行要實現發展,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3]。
(三)發展能力評價
發展能力評價,是衡量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評價環節。首先,就凈利潤增長率而言,能夠如實反映其成長歷程,如果增長率較大,則表明銀行盈利能力強,但農商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時而呈現上升趨勢,時而下降,相對不夠穩定。其次,存款增長率是銀行存款業務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增長率大,則表明商業銀行發展穩定,經營風險小。農商銀行的存款增長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表明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最后,貸款增長率對商業銀行市場拓展能力加以反映,如果增長率大,則銀行業務能力強。農商銀行自與企業加強合作后,其貸款增長率逐漸增強[4]。
(四)創新能力評價
創新是商業銀行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對非利息收入、人員素質、培訓投入等指標的研究,能夠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進行正確評價。首先,非利息收入占比,能夠正確反映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服務費用、傭金收入等。近年來,農商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比例逐年增加,表明其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其次,農商銀行員工素質水平逐漸提升,且銀行方面積極為員工提供培訓,能夠為農商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五)社會責任能力評價
社會責任能力是評價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農商銀行只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才能滿足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首先,就每股社會貢獻值而言,農商銀行創造的價值逐年加大,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其次,農商銀行發展中,納稅總額比例逐年加大,同比2014年,2015年農商銀行的納稅總額增加24%;最后,就公益事業和綠色信貸的投入度情況來看,農商銀行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不僅可以積極開展助學、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而且能夠堅持綠色信貸策略,為維護自然生態環境貢獻力量[5]。
四、提升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合理定位,創特色服務
農商銀行在金融資源、優質客戶等方面占據劣勢,且受規模小、基礎薄弱等束縛影響,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力不足問題。對此,農商銀行發展中,應對自身發展進行合理定位,并打造特色化的服務。首先,利用農村地區農商銀行營業網點、ATM機器數量多的優勢,吸引客戶。其次,農商銀行加強與地區企業之間的合作,包括工業、商業、農業等方面的企業。最后,農商銀行應加強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打造特色的金融服務。例如,加強銀企合作,求雙贏,并根據農商銀行發展情況創造特色支行,滿足地區客戶的信貸需求。基于此,農商銀行的競爭實力得以明顯增強。
(二)對銀行結構加以合理調整
在農商銀行發展中,有必要進一步對自身發展結構加以優化調整。例如,某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為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調整治理結構,不僅條資金充足率,而且不斷擴展新業務,實現產品創新和增強客戶的粘性,形成品牌效應,對其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必要采取同樣的發展策略。首先,加大技術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快電子銀行體系的完善步伐,將網上銀行、自助型終端在農商銀行中有廣泛應用,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服務。另一方面,增加金融工具,如POS機等。其次,更新經營理念,將傳統業務和中間業務相融合,有助于滿足市場需求。通過增加中間業務,農商銀行的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可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6]。
(三)創新發展模式
農村商業銀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創新發展模式,如對地區小型的農村商業銀行進行兼并重組等。農村地區的商業銀行競爭力小,面臨著金融風險,通過兼并重組,能夠將金融資源加以合理配置,有助于使商業銀行規避金融風險,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國家和政府等部門應給予協助。首先,政府給予政策性支持,加強農商銀行和農業生產之間的合作,不僅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而且可以進一步激勵農商銀行服務三農的熱情。其次,農商銀行方面應加強信用知識的宣傳,并不斷完善信用體制,為農民創設良好的信用環境空間,同時使農商銀行獲得持續發展動力。最后,農商銀行針對農業地區發展實際,不斷擴展業務,如為農民辦理資產評估、保險服務等[7]。
五、結論
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發展舉步維艱,其競爭壓力相對較大。由于發展時間晚和基礎薄弱,使其處于競爭劣勢地位。通過對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評價,能夠使相關部門人員清楚的認識到銀行發展現狀問題,以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為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提供充足動力。作者通過本文研究,總結如下幾方面對策建議:一是對農商銀行發展進行合理定位,為客戶提供具有特色化的服務;二是對銀行結構優化調整;三是創新發展模式,如實現銀行兼并重組等。
參考文獻
[1]孫慧霞.試析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師,2011,01:49-51.
[2]史靜文,楊菁.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4,34:60-63.
[3]王建利.新時期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3:316.
[4]王剛.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5,04:76-79.
[5]陳根.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支持農村城鎮化能力評價研究——基于因子分析[J].時代金融,2013,24:201-202+223.
[6]李東.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J].西部金融,2012,02:59-62.
[7]劉確,黎圓,李高娟.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2012年18家農商行的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2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