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姍
摘要: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正式提出了“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的施政綱要。在這一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紹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含義及意義,以及從馬克思的群眾觀出發,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現實理論意義,在對于全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創業環境,推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及鼓勵人才發展,實現創業便利化等一系列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環境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82-02
一、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述
(一)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產生背景及含義。
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這是最早時候提出的。當時,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的新局勢。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報告中作此表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提出大眾創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建設。提出萬眾創新的理論和觀點,是因為萬眾創新可以促進社會發展,開發新的技術產品,推動眾企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為待業人士提供更多的機會,為經濟的進步提供更多輔助。
(二)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是為了推動經濟良性發展。只有通過創業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新興技術,新型產品和新的市場。只有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發展,才能增強市場活力與動力,為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和發展是順應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的有效政策方針,更是新時期經濟的重大改革。
另一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而且還為我國的經濟市場提供并注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與活力。
其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顛覆了傳統觀念下的創業模式,使得創新創業更加簡易自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更是將群眾推到了主角的光環下,將群眾牽引到經濟發展的中心地帶。
(三)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理論研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將創業、創新、群眾與企業幾個關鍵要素結合在一起,不僅突出打造經濟引擎的新時局,突出精英人員創業,更為重要的是突出人民群眾創業,實用性地創新,不僅揭示了創業創新理論的內涵和本質,更加為創新創業理論同實踐提供了嶄新的新紀元。
馬克思哲學中,認為社會中的群眾都不同程度的參與了社會進程的發展,都以自身作為對社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決定者,我們作為參與者,均參與了進程的演出,歷史唯物主義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普通的個人也變成了創造歷史的參與者,更有甚者認為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更是社會變革進程中的決定性力量。而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可以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今后的經濟增長更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舉措。今后我們的動力均來自于人民的創造力。而將馬克思的群眾觀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結合,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基本觀點,則更是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先進的體現。黨的根基在于人民群眾,力量在于人民群眾,所以,應牢牢結合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人民群眾團結奮斗,更加向未來奮斗并搏此一擊。
二、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氛圍不濃厚。
當前在校大學生雖創業的意愿比例在不斷提高,但創業比例卻不高。大家的畢業就業方向仍然傾向于固定穩定的工作。不管是在創業方面還是在創新方面,我們絕大多數都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創業創新市場環境,甚至在這樣公平的環境氛圍之下,公平的市場環境能為創業者提供一個更好更公正的機會。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服務體系不完善。
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并未建立自身的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創新意識不強,研發投入不足,擔任知識和技術傳播的機構不全面,服務能力較差。企業創新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原始創新少,支撐發展的能力更加有限。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以創業需求為導向的政策發布,中介服務等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政策宣傳和解釋不及時,不到位。所以,在服務體系中,各種合法權益的缺失與不完善,都造成了創業路上前進的阻礙,在這樣創業創新的過程中,也有大量艱苦的工作需要去做,因為在創業的道路中,守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創業者個體認知偏差。
創業的推動,不僅僅是政府和社會的事情,更加是個人才能的事情。政府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推動創業者的創業初步思想,社會的試煉,提供創業發展平臺更是為創業者們插上展翅高飛的夢想之翼。實踐證明,創業者個體認知偏差的局勢,已經嚴重影響了創業者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順利進行。所以,對于人才的需要是一個重點問題,更是著重培養的戰略建設,緊緊抓住培養,引進和使用等環節,充分培養人才技術創新隊伍,采取技術研究,開發專項技術,聯合并發展。急需創業者個體認知的矯正與正視,才能營造吸引和人才發展的良好工作環境。
三、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落實,優化創業環境。
現今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創業優惠政策,對于與其相關的各類政策措施,應該進一步對其加快和推進落實,建立和完善政策建議,確保每項政策措施都是切實可行的落實到地方、個人上。提高創業創新水平,優化創業環境,提高創業者激情與創新浪潮。創業創新的發展,需要全社會人民群眾共同關注,一起努力,政府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應該加強政府的宣傳與引導作用。真正落實政府優惠政策和一系列保障措施,提高其創業發展水平,在社會公眾支持創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之中,重點凸顯出資金支持和政府推行稅收政策支持,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提高之后創業創新工作的成功率。
(二)推動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為創業者提供健全的服務體系方面,建立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有效整合資源,落實政府政策,完善服務模式,進行能力培養,企業進步等支持創業創新的服務體系。整合各類公共創業創新資源,建立統一的政策發布平臺,多加宣揚與傳播,完善專業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再加強信息的公開性。社會可多舉辦各類創業培訓,創業創新講壇等活動,極力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企業與創新主體的作用,并鼓勵創業者進行內外部創業。指導和援助創業失敗的人員進行有信心的再創業舉措,增強創業者的自信心及勇氣。
政府在建立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之外,社會企業可以更好地為創業者創造市場動態,信息提供等有利平臺,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完善技術創新之路,建立全面健全的課程體系,加快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生力量,激勵創業者多進行創新創業,為國家效力。
(三)鼓勵人才發展創業,實現創業便利化。
我們應積極引導創業者中有能力之人優先創業,提升創業的總體最佳狀態及創業層次。全民創業實際上則是能者居上,能人創業,要讓有才能的人有用武之地,可以無盡發揮自身才能,在創新創業的平臺上脫穎,從而降低創業風險,減少競爭風險。
我們還應該多多鼓勵人才創業意識,轉變對于創業的誤解,準確分析創業的因失所在。加強個人學習與能力提升,貯備好新知識,新技能,為進一步創新創業做好十足把握。因為不管是大眾創業,還是萬眾創新,它們的根本都是通過人才來實現的。人才很重要,結合實際的創業經驗,以及總結失敗的創業教訓,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多邀請一些創業成功的先進人士舉辦講座,讓培養的人才可以吸取經驗,參考并借鑒。在交流中促進雙方進步,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人才的培養。
四、總結
改革創新是時下經濟發展最適合的模式,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模式,則是順應黨的改革方針和經濟的大勢所趨。隨著新的經濟形勢的改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又遭遇了新的變革。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民群眾改造一切,發展一切。國家經濟的根本發展與進步也是人民所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與實施,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利用創新創業,對我國現今的經濟與國家的發展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提出到今,在全社會范圍內也已形成了廣泛共識,這不僅僅是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深刻地體現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及社會強有力的后盾。也是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并且有所期待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有利于我國經濟的新建設,在政府、社會及人才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建設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百姓富,產業優化,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克強.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發表致辭(全文)[EB/OL].中國新聞網.2014-9-10。
[2]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N].第一財經.2014(9)。
[3]郭娟,李平則.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
[4]夏建中.當代流行文化:概念,歷史和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0(5)。
[5]樊大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底有何深意?[N].北京青年報.2015-03-13。
[6]李克強.讓各類主體創造潛能充分激發釋放出來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動局面[J].中國科技產業.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