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科技事業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普及在我國取得了重大的發展。網絡正迅速地滲透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它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公民的文化素質和民主熱情,網絡參政這種新的參政形式應運而生。大學生作為公民參與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網絡參政的重要群體。大學生是年輕人的代表,由于其自身獨具的年齡、心理、性格及環境的特殊性,從而使大學網絡參政也獨有特點,像是一把雙刃劍,消極面與積極面并存。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參政;調查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59-01
一、大學生網絡參政的途徑及特點
(一)大學生網絡參政的途徑。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所在,理應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身處網絡時代,而且大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電腦技能,所以,今天的大學生們更喜歡也更習慣于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
當前,大學生網絡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1.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
從博客誕生時起,一切都變得不同了,話語權的冰山出現了一條明顯裂縫——發表權被前所未有的擴大化——任何人只有有一臺電腦和網絡相連接,就能實現新聞的制作與發表,即所謂“人人都是記者”。這意味著,沉默的大多數在虛擬世界中至少有了發聲的技術可能。具體到在校大學生,筆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微博這種自媒體居于他們網絡參與途徑的首位,后文將提供詳細數據。
2.論壇、社區、貼吧、群組等公共平臺。
網絡論壇曾經是一代人表達自我觀點的最重要的途徑,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興起,其用戶有所減少,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覷。而且每一個自媒體能影響到的人數有限,往往僅限于本人及親友,但一個公共平臺的參與人數卻往往以數千甚至數萬數十萬計。而具體到在校大學生,每個學生也基本上都有一到兩個自己喜歡并且經常登錄的公共平臺。
(二)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特點。
1.及時性、自由性、直接性。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遞極具時效性,往往社會熱點一經出現就迅速傳播開來,而當代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裝有微博、微信客戶端的智能手機,這些軟件的新聞推送功能使大學生就可以對社會熱點新聞及時做出反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國家大事自由發表見解,自由進行信息交流、觀點交鋒,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大學生而言,可以通過網絡這個及時、自由、直接的平臺進行了利益表達,對政府而言,則可以通過對各個輿論平臺的觀測來了解民意。
2.自發性、隨意性。
“網絡共同體”的形成不同于政黨、公司等社會團體,雖然其形成也是基于某些共同的利益訴求與主張,但是卻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大學生網絡參政議政組織化程度較低,沒有共同的活動原則、紀律章程。可以說,大學生網絡參政議政完全是出于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是自發參與的,并且由于網絡環境受到的約束較少,大學生網絡參政議政呈現出一定的隨意性。
二、引導大學生有序網絡參政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網絡法律制度的建設,強化制度引導。
目前,針對互聯網,我國的立法已經初具規模,初步具備網絡安全法律調控體系。但是網絡立法工作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來看,網絡立法只有極少的行政法規,更多的是行政規章以及大量的規范性文件,層級較低、針對的領域較窄,調整力度相當有限。根據調查問卷所顯示的數據,將近20%的大學生對目前的網絡環境并不滿意,對網絡環境表示很滿意的不足20%。因此,加強網絡立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民意基礎。在未來,我國必須加快網絡立法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網絡法律體系,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網絡法規制度。在憲法規定的表達自由的框架內,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權利的前提下,加大調整力度,形成系統的、具體的網絡法律法規體系,以促使大學生網絡參政制度化、理性化。
(二)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參政的正面引導,改善引導方式。
學校應當在學生的思想領域起到真正的引領的作用,為學生思想提供導航燈,指引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歷史上看,我黨從建黨之初就相當重視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引領,在革命年代,學生運動也的確對我黨的革命事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在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的學生政治工作仍然未能適應網絡時代的新形勢,仍然采用古老的一味的宣傳教育的模式,殊不知此種方式早已因其落后的形式和枯燥的內容失去人心,淪為了面子工程。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各高校團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辦公室等機構要打破傳統的、僵化的工作模式,認清網絡時代的新形勢,提高自身網絡工作的水平,真真切切了解大學生對何種政治問題感興趣、對何種參政渠道感興趣,只有在全面了解大學生參政欲望和行為取向的基礎上,才能采取相應措施,鼓勵、支持、引導大學生用合法、合理的手段進行網絡參政。
三、結論
綜上所述,依據針對湖北大學學生網絡參政的隨機調查問卷所提供的數據,可以說,當前時代是網絡大發展的時代,網絡是這個時代不可回避的主題之一。互聯網的普及為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徑,大大提高了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和民主熱情。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我們國家的未來,其網絡參政的態度和方式,都將深深影響一個國家的民主進程和政治走向。但是,由于大學生年齡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大學生網絡參政如同蹣跚學步的孩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倒甚至受傷。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們必須合理分析大學生網絡參政的利弊,既不能放任其自由發展,也不能簡單粗暴的禁止,只有國家、高校和大學生群體通力配合,加強大學生網絡參政的平臺建設、法律建設、監督建設,并且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才能使大學生網絡參政健康發展,進而推動國家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富.國外學者對網絡政治的研究[J].政治學研究,2001,(2)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宋爭輝.論網絡時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J].河南社會科學,2007,(6)
[4]宋志國.高校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現狀的調查研究——以長沙市三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09,(26)
[5]王四新.網絡空間的表達自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盧雅玲(1991-),女,漢,湖北,研究生在讀,湖北大學,社會保障。